逛常熟城內老街

常熟人民橋汽車站下車,朝東左轉,就能看見南門大街與縣南街路口。

舊時的常熟,南門壇上、總馬橋、南門大街、跨塘橋、縣南街、老縣場一線商鋪林立,是最繁華的商業街區。1937年夏,用碎石鋪砌、路寬10米的常熟城區南北幹道築成通車,縣南街即是其中一段。改革開放以後,隨著交通優勢的轉移和南門商業區的衰落,這條傳統韻味濃郁的商業街走向了末路,漸漸破敗了。路過時,縣南街正被封閉改造。

逛常熟城內老街

X

1938年縣南街照片

以前縣南街附近有很多飲食店,光跨塘橋頭就有幾家點心店,跨塘橋大餅油條店;南門大街口的復興餛飩店;南涇堂口的味雅點心店。現今,聞名常熟的松盛糕團店開在南門大街口轉彎處,橋邊是松盛糕團店的皺紗餛飩店。聞其名,進店品嚐。“皺紗餛飩”其實就是小餛飩。店裡夥計拿一根扁長的木片,沿著盛肉糜的碗沿一刮,肉糜往餛飩皮上一滾一帶,另一隻手一捏就算包好了。只見醬色的肉糜透過薄如紗的餛飩皮若隱若現。吃在嘴裡是鮮嫩柔滑,吃光了餛飩,連湯都讓喝個精光。

逛常熟城內老街

“皺紗餛飩”照片

常熟古城,中間地塊的標誌性建築是縣衙、慧日寺和老縣場;東北方地塊的標誌性建築是各種公立私立的學堂;東南方地塊的標誌性建築是方塔;西南方地塊的標誌性建築是繁華商業街、米糧倉和各種園林建築;西北方地塊的標誌性建築則是虞山以及依山而築的眾多的廟宇寺觀。還有琴川運河兩端的小東門、水北門,則是古城的水路咽喉。

逛常熟城內老街

琴川河未改造前照片“常熟百曉”

逛常熟城內老街

琴川河改造後照片

常熟城區貫穿南北的主幹河道是琴川河,從水關橋到水北門,溝通了常熟城內的水系,七溪流水皆匯入琴川河後通江達海,琴川河被譽為常熟古城的母親河。琴川河邊就是河東街。河東街是常熟城南內最長的一條街,也是歷史最長的一條巷。說它是街,倒不如視之為小巷來得妥貼。說到它的歷史,則歷經唐宋元明清,是真正的千年古街。橋下古琴川河流淌如溪,來自虞山山麓七溪的涓涓細流,水源貫通長江。唐時開挖有30米寬,利於舟楫。水是活的,在河東和河西寬寬狹狹的屋舍下穿流而過,小河上疊起斑駁。

逛常熟城內老街

琴川河未改造前照片“常熟百曉”

逛常熟城內老街

琴川河改造後照片

清初雍正間,在原來的常熟縣治內添設昭文縣,把同一縣城劃分為兩個縣區,以小東門到水北門的河道為界,河西屬常熟,河東屬昭文。此河正是琴川河。每逢交界處發生事故,兩縣縣令總是互相推諉,唯恐牽累,但求自己境內平安無事。

逛常熟城內老街

河東街未改造前照片“常熟百曉”

逛常熟城內老街

河東街改造後照片

琴川河自古以來就是常熟的母親河,世世代代的常熟人就圍繞著它奮鬥成長。“昔人肇佳名,千古稱琴川”,因常熟城裡有七條河流並行如古琴七絃,所以常熟有個“琴川”的別名。常熟“琴川文化”也是源遠流長,早在2004年常熟就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了“古琴之鄉”的稱號,常熟還代表中國和奧地利聯合發行了一套《古琴與鋼琴》的郵票,而以常熟虞山古琴為代表的中國古琴,更是早已成為“人類口頭與非物質文化遺產”。常熟的琴川河以及與其連接的七條河道在歷史上曾形成了“七溪流水皆通海”的城市獨特景觀。

逛常熟城內老街

河東街未改造前照片“常熟百曉”

逛常熟城內老街

河東街改造後照片

逛常熟城內老街

河東街邊的學前街

逛常熟城內老街

改造的河東街歷史文化街區,保持原來平房格局,基本是民居。商店很少。

逛常熟城內老街

環城東路,原來東城牆

逛常熟城內老街

引線街東口的河東街。河東街街區,現代化管線都到位,老百姓生活方便。

逛常熟城內老街

沿河邊北上去《燕園》。

逛常熟城內老街

滑石橋,琴川河支流。

逛常熟城內老街

琴川河流往福山塘,福山塘通長江。水面波浪不是風吹的,是急流引成。

逛常熟城內老街

遠處亭後黑瓦高屋,即是《燕園》

對於江南水鄉來說,河街民居至今依然在古城南北交通與引水洩洪上發揮著積極作用,而保存至今的具有濃厚江南民居傳統風格的河街建築則成為古城的珍貴歷史遺產,至今這一帶街區保存比較完整,成為常熟古城歷史人文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常熟古城的重要地標。因而,琴川河傳統風貌帶被確定為該市總體規劃和名城保護規劃的歷史文化保護街區。

逛常熟城內老街

前往《曾趙花園》走的是老街,也可以坐公交從大馬路去。常熟第一人民醫院北邊,有條荷花館的路,一直朝西,就是《曾趙花園》。

逛常熟城內老街

荷花館6號

逛常熟城內老街

前面綠樹處就是《曾趙花園》。

逛常熟城內老街

右邊牆內《曾趙花園》。

逛常熟城內老街

《曾趙花園》大門,九萬圩地區曾發現古代城牆。

逛常熟城內老街

馬路上的城牆遺蹟,以後專題介紹。

逛常熟城內老街

元河橋,橋南是城外。

逛常熟城內老街

從城內望,可以看見城外的街河岸景。請看下集《逛常熟城外老街》

逛常熟城內老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