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级军士长说,我为什么不选择政府安置!

四级军士长说,我为什么不选择政府安置!

转眼间,退伍回地方工作已经3年多。近来,又听说退役军人事务部联合12个部门出台关于促进退役士兵就业创业的一份《意见》性文件。虽然已经选择自主就业多年,对退役士兵安置工作也比较关心,但对于这个《意见》还是抱有谨慎乐观的态度,毕竟长期以来各地士兵安置欠账多、基数大、岗位少,较好的安置岗位明显呈现僧多粥少的形势。

所以,当有战友向我咨询,要不要选择政府安置时,我还是劝他谨慎考虑,综合衡量安置地安置状况、收入情况和自身就业前景,在人生十字路口做出合理选择,以免悔恨终身。

四级军士长说,我为什么不选择政府安置!

了解安置政策

当年退伍前,我面临异地安置和回入伍地安置两种情况。从我自身情况来讲,离开老家太久,安乡在安徽一个很穷的农村,政治上算不上清明,但奢侈之风较盛,消费高、收入低,作为穷困县还是建出了形似白宫的政府大楼。我个人已经在外地成家,老家无人脉,所以从感情上讲不愿回家安置。但安置前我也回家了解过历年安置情况,当地有关部门工作人员苦口婆心地劝我放弃安置,自主就业,多拿点钱。他也毫不讳言,安置压力大,欠账多,没有大关系安置不到好岗位,不但工资每月才2000左右,而且下岗可能性大。当时我一算,按转业计算至少少拿近40万,就算每年30000元收入,拿着这笔退役费我也可以在家躺三十年不用上班,于是果断否决了回家安置的打算。

对于在驻地安置,由于我当时在军分区工作,有近水楼台先得月的条件,自信能找到一些人脉;在公开考试方面,由于我是大专肄业入伍,所以也不用担心竞争激烈。但从民政部门看到往年的安置计划,当地每年安置20余人,绝大多数指标是效益并不好的国企,据往年安置的战友介绍好点的厂矿工资也能拿到4000左右,其余有个别岗位是自来水和燃气公司,工资也不算太高。那时是2014年,安置后待遇基本比部队四级军士长工资差一点,但考虑到没有令我心动的岗位,又不想为安置求人花钱,于是我选择退伍回驻地。

做好档案整理

异地安置和异地退伍大致相同,对档案材料要求高。当地只有接收到档案,并且全面审核没问题才会办理相关接收手续,否则有退回的风险。

我属于婚后调动回驻地,家属原户口也不在驻地,属于后来购房落户,但符合驻地“落户后满两年”的安置条件。

同时,我通过民政部门打听和研究相关文件发现,地方要求严格落实部队关于婚恋的有关政策,在驻地安置的,2010年前结婚的必须年满30周岁,之后结婚的必须年满28周年,或者为三期以上士官。(这一点之前确实不知道)

但幸运的是我结婚时已经年满30周岁了,所以没有遇到太大阻力。遗憾的是,在整理档案时发现结婚申请表等有关材料未入档,于是又打电话回原单位查找,发现原单位也丢失,经手人员一推二六五,对未入档和丢失责任一概不承担。于是不得不返回原部队补办材料,重新找原来的指导员、教导员和政治处主任签字盖章。

通过补齐材料,顺利在异地退伍。

在整理档案方面,选择安置的战友还要对历年来立功受奖登记表、任职登记表等进行检查,这些表格虽然不影响接收,但影响打分,关系选岗,而且有的部队平时工作做得不到位,常常出现相关表格未放入档案的情况。

权衡实际情况

对于是选择安置还是退伍,最重要的是要充分考虑自己的优势、劣势,考虑自己的谋生技能。

原则上是能自主找到好工作就不安置,除非能进好的国企和事业编。通过一些安置的战友反映,即使安置进了事业单位,也是工勤岗,工资福利不高,基本算是“二等公民”,评职称都很难,只能算技术工。

最为重要的是,如果未来干得不开心,一辞职什么都没有,太憋屈混一辈子又很窝囊;自主就业来去自如,拿钱走人、两不相欠,既不会奢望政府给什么,也不给他们添麻烦。也不用担心遇到一个周法兴书记这样的领导!

当然,如果当地安置好,或者工作难找,抑或立过二等功可以挑选岗位的,也可以选择安置。

所以确定是否选择安置,可以衡量以下因素:

当地安置岗位?特别好,选择安置;不好,果断自主就业;

自身就业创业能力?有一技之长,选择自主;无一技之长,选择安置;

工资收入待遇?打工或创业收入高于安置工资,选择自主;打工或创业收入低于安置工资,选择安置。

职业自由靠自己

许多转业、退伍的老兵都会告诫新转的战友,不要依靠组织,因为有时侯组织确实靠不住,自己能力素质不过硬,在僧多粥少、安置氛围不好的环境下难免靠山山倒、靠树树摇。

提醒还未到年限的战友,在部队要根据自己的情况学点技术,提升学历。我在部队期间拿到了全日制大专和自考本科文凭,计算机通过了二级、英语过了公共三级,还考了人力资源管理师、心理咨询师等后来发现并没有太大用途的一大堆证书。

当然,真正坚定我自主就业底气的是,我在部队干了10来年新闻报道工作,在军内外媒体发表了20余万字的作品,拿到了几个全军和省级的大奖。也有多年的机关工作经验,有较为丰富的写文办会经历。

退伍后,我拿着两本作品集应聘过一家驻地的网站,对方以副主编的岗位招揽,一家中央媒体驻省会城市的记者站也有意聘用。

通过求职我觉得,技能才是实现职业自由、找好工作的硬通货!

推荐关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