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帝国,顺风逆行!

估值5000亿的滴滴,其背后的资产帝国你知道吗?

在距离滴滴公布顺风车阶段整改措施102天后,顺风车安全事故再度发生。这再次引爆了人们对滴滴安全问题的愤怒、谴责,也带来更多的反思

8月26日,交通部、公安部等联合约见滴滴负责人。

交通运输部运输服务司司长徐亚华在约谈中指出,两起侵害乘客生命安全的恶性事件,暴露出滴滴出行平台存在的重大经营管理漏洞和安全隐患,企业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严重威胁人民群众出行安全和合法权益,社会影响非常恶劣。

这一次,滴滴决定下线顺风车这一业务。滴滴这几天的话题度也随着是空前之高,随着关注度的提高,滴滴背后的商业帝国也被挖了出来!

滴滴帝国,顺风逆行!

号称估值5000亿人民币的滴滴

滴滴正式诞生于2014年。从2014年至2016年,在资本的助力之下,滴滴合并快的、击退Uber,独步中国网约车市场。

据公开信息,滴滴成立6年来融资17轮,融资总额达200亿美元。但是,全天候科技获得的一份资料显示,滴滴出行2017年GMV(交易总额)虽然达到250-270亿美元,但主营业务亏损2亿多美元,整体亏损3-4亿美元。2018年公司整体能否消灭赤字实现“微盈利”,也还是一个未知数。

就这么一家公司,其估值据说已经达到了700亿美元,号称“5000亿人民币市值”。

滴滴帝国,顺风逆行!

滴滴帝国,顺风逆行!

4年干掉30多个竞争对手

滴滴一路走到今天,可以说身经百战。作为中国最大的互联网公司之一,滴滴在2016年下半年合并Uber中国可算是里程碑式的胜利。在过去4年时间里,滴滴一下子PK掉了30多家竞争对手,摇摇、百米、嘟嘟、打车小秘、大黄蜂……

数据显示,2017年专车市场份额,滴滴独占92.5%,可以说是“一骑绝尘”。

滴滴帝国,顺风逆行!

这个市场份额来之不易,不仅需要有过人的战略,同时也需要不断烧钱。数据可以说明问题。

过去在不断抢占市场,不断烧钱的背后,滴滴仍然没有实现盈利。不过今年3月,滴滴曾预计2018年其主营业务将实现盈利,净利润有希望接近10亿美元,公司整体“微赚钱”。

正因为此,也有业内人士称,因此滴滴需要更多的融资来填补这个空缺。

一方面,虽然收购了快的、Uber中国,在接近垄断中国网约车市场时,又开始面临新的竞争对手:美团、高德等公司近期都在网约车领域向滴滴发起挑战,这意味着,滴滴需要更多的钱来打这场持久战

另外一方面,预期未来的新业务会投入大量资金,比如要在无人驾驶、智慧交通等领域大力布局,就需要大量资金。

滴滴帝国,顺风逆行!

BAT、苹果等国内外巨头投资

8月24日,交通部在例行发布会介绍,网约车新政实施两年来,在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等36个重点城市中,34个已正式发布实施细则。已有80多家网约车平台公司获得经营许可,各地累计发放网约车驾驶员证34万多本、车辆运输证20万多本。

不过,这并未影响滴滴出行一家独大的局面。这一切主要源自于滴滴出行的股东背景以及股东的实力。

据此前资料显示,2016年8月,滴滴出行宣布与Uber全球达成战略协议,滴滴出行将收购竞争对手优步中国的品牌、业务、数据等全部资产在中国大陆运营,并和Uber全球将相互持股。资料显示,Uber全球持有滴滴出行17.7%的股份,5.89%的投票权。

滴滴也因此成为了国内首家由腾讯、阿里巴巴和百度共同投资的企业。

除他们之外,国内外的多家巨头还参与了滴滴出行的融资。

2013年4月,获腾讯集团1500万美金投资。2016年5月,苹果公司对滴滴出行进行10亿美元战略投资,这是其迄今为止收到的单笔最大投资。同年6月,滴滴出行宣布完成45亿美元股权融资,投资方包括苹果公司、中国人寿、蚂蚁金服、腾讯产业共赢基金、阿里巴巴、软银中国、招商银行,成为当时全球未上市企业单轮最大规模股权融资之一。

特别是2017年,滴滴总共获得融资95亿美元。对于2017年年底获得的一笔40美元的融资,滴滴表示将投入到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新能源汽车等创新业务,以及海外扩张中。

对于滴滴的估值,此前融资时的估值可以作为参考。公开信息显示,截至今年5月,滴滴共完成了天使轮到H轮的10次融资,投资方包括腾讯、阿里、淡马锡、苹果等国内外巨头,累计融资金额约为209亿美元。滴滴在发展过程中还与快的、Uber中国进行了合并,二者的融资规模合计接近30亿美元,在短短的6年时间里,公司的价值从零元变成了5000亿。

滴滴帝国,顺风逆行!

滴滴帝国,顺风逆行!

垄断的滴滴无人能撼动?

滴滴帝国发展至今,其主要业务涉及打车、外卖、金融,甚至一度试水小蓝单车。对于这种腾讯式发展模式,很多人存质疑态度,在主营业务尚未盈利的情况下,资本荣宠的滴滴如此迅速的扩张,是否在玩资本的游戏?新试水的金融、外卖领域又将有多发展空间?如此扩张,是否最终会对主业务网约车造成挤出效应?苦果很快出现。

根据滴滴官网数据,2017年全年,滴滴出行提供了超过74.3亿次的移动出行服务,日订单规模达到2500万单以上。以此计算,顺风车业务在滴滴中的占比约在5%以下

那么顺风车赚钱吗?按照滴滴公布的规则,顺风车从业务上定位是公益性质,滴滴并不抽取佣金,只是收取很小比例的服务信息费用。而快车和专车一样,滴滴作为运营监管平台抽取20%左右的佣金。

2017年12月,《财经》杂志的美女主笔宋玮在专访程维时曾问到:

“你知道美团做打车的时候惊讶吗?”程维回答:“中国有350个网约车平台,多一个竞争者而已。”

然而,时隔三个月之后,程维为其轻率付出了代价,美团上海以3天时间豪取上海30%的打车领域市场份额,日峰值30万单,速度发展之快令人咂舌。

3天被美团夺取30%的市场份额后,滴滴才反应过来,进行了仅次于上一次和快的大战的竞争补贴,在上海开始了为期一月的全月14元每单减免计划,这样的力度比美团打车略大,暂时遏制了美团打车的增长态势。在这样的一场攻坚战中,滴滴份额被迅速获取的显而易见。

深究其原因:

1、滴滴一家独大下的服务降低带来的用户负面影响。在滴滴并购uber中国后,打车难、车费贵、司机服务差、地图绕远、大数据杀熟等负面积累了用户端的负面情绪。

2、滴滴对司机端的压制带来的反弹。滴滴对司机端收取高达23%的佣金,同时远距离接单带来的空跑等让司机收入下降,也让司机颇有怨言。

3、用户对于多元格局的需求。滴滴一家独大下用户服务的降低和成本的增加带来的是用户对于多元格局的需求,除了美团打车新进入市场带来的补贴之外,用户更喜欢有可选择的余地,这个余地可以是美团打车也可以是其他任意打车品牌。这对于所有一家独大的品牌来说都是巨大的挑战,在服务和收入间如何平衡。

4、美团打车入局时机合适。美团打车在用户受困于滴滴一家独大的情况下推出打车产品同时进行补贴,某种程度上给予了用户备选项,用户自然会转移和尝试。

美团的试水,凭借其平台的巨额流量,相信滴滴已经感受到巨大的危机感。若想在网约车领域继续独大,滴滴的服务和产品特色,将面临巨大的调整压力。

而在金融领域,目前滴滴平台上线贷款产品“司机贷”

。信用时代,人们对小额贷款的需求不断上升,一众贷款平台如雨后春笋不断涌现。滴滴固然能凭借平台流量带来一定的用户增长,但是贷款产品仅向司机提供,定向用户有限,滴滴金融的发展将十分缓慢。

再说说外卖方面,外卖领域目前美团一家独大,在试水网约车后,美团更是成为一个包含吃、穿、住、行的多功能产品。而滴滴目前主营业务为网约车,加入外卖也仅纳含吃、行方面。人们很少会愿意特意点开滴滴订购外卖,或是在出行的滴滴车上订购外卖,因此,滴滴进入外卖领域,竞争力十分微弱。

至于小蓝车,滴滴介入就更难了!共享单车领域两大巨头:摩拜和ofo,各自背后站着腾讯和阿里,滴滴又凭什么跟人家玩呢?

综合来说,滴滴目前虽多方面发展,想走腾讯式模式,但由于经验不足,加上所介入领域巨头林立,想要多方面分蛋糕,还为时尚早。

滴滴帝国,顺风逆行!

膨胀的IPO之路

今年3月发布的《2017年中国独角兽企业发展报告》显示,滴滴估值560亿美元,位于蚂蚁金服和小米之间。

随着小米集团、爱奇艺、映客等一批互联网企业在今年内相继上市,作为国内曾号称估值仅次于蚂蚁金服的独角兽企业,在资本的重重压力之下,滴滴的IPO之路也已经提上日程。

早在今年4月24日,华尔街日便报援引知情人士消息称,滴滴出行正在讨论进行数十亿美元的首次公开募股计划,并且寻求至少700亿美元-800亿美元的估值,也就是4800亿人民币到5500亿人民币之间。

该知情人士表示,滴滴已经在与几家银行洽谈下半年上市的可行性。而IPO融资,主要被用于抵御来自中国及其他国家的竞争对手。

有媒体报道称,滴滴与投资人沟通时关于IPO的口径是“目前不着急上市,可能在未来18-24个月启动”,原因包括资金充足(账上现在约100亿元)、希望在国际化上有更多成绩。滴滴对此表示“不予评论”。

但形势很快发生变化,今年6月,滴滴在出行领域的对手之一美团在港交所提交招股书,并表示拟将35%的上市筹集款项用于包括网约车业务在内的新服务及产品。

且在8月23日,美团IPO通过了港交所聆讯,并将于9月初开始IPO路演,即将成为小米之后,H股第二家同股不同权的上市企业。

随后滴滴方面也有所反击。8月6日,滴滴出行宣布,公司旗下汽车服务平台正式升级为“小桔车服”公司,同时将对小桔车服公司投资10亿美元,以支持其为包括滴滴车主在内的全社会车主提供便捷简单、灵活实惠、值得信赖的一站式汽车服务。

据《财经》报道,滴滴分拆其车服业务,主要是为滴滴的上市计划做准备。

香颂资本执行董事沈萌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滴滴此时分拆车服业务不排除是考虑先将子业务IPO,以减轻一定的资金压力。未来车服业务或许将先引入战略投资者然后再选择美国或中国香港地区IPO。

滴滴规模过于庞大,分拆上市或者分拆部分盈利能力较强的业务上市会缓解自己IPO的压力。

滴滴帝国,顺风逆行!

滴滴帝国,顺风逆行!

滴滴赌就的资产帝国

目前,小桔车服的年化交易额已突破600亿元,覆盖城市257个、合作伙伴和渠道商7500余家。

其各项业务包括:

小桔有车通过整合车源及金融资源,为车主提供汽车租售服务;

小桔加油以流量和专业运营能力全方位赋能油站,为车主提供高性价比的加油服务;

小桔养车为车主提供正品、优价、便捷的专业服务,目前已在华东、华南7个城市落地;

分时租赁业务以出行场景、品牌及汽车运营能力为依托,为用户提供短时自驾租车服务。

实际上,借助资本并购,一个野心勃勃的产业帝国正悄然崛起,且已初具雏形。

在滴滴被传IPO提速之际,公司创始人程维曾在4月下旬抛出了一个庞大的扩张计划。他提出,滴滴十年后的发展目标,成为全球最大的一站式出行平台。

此前,在接受《财经》采访时,程维如是解释自己的国际化逻辑:有些市场比较开放,我们就自己去做;有些市场很封闭,同时当地合作伙伴是创造价值的,那我们就合资,通过投资把技术输出给他们。”

而在国内,滴滴的境内公司早就分为滴滴系、快的系和创新业务(包括优步系)等几大类。

作为核心,“滴滴系”的旗舰公司有北京小桔科技有限公司(简称“小桔科技”)、北京嘀嘀无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简称“嘀嘀无限”),以及注册地在天津的滴滴(中国)科技有限公司(简称“滴滴中国”)等公司。其中,小桔科技旗下还有滴滴商业服务有限公司、滴滴出行科技有限公司等。

合并而来的“快的系”公司也是滴滴帝国的重要组成,主要包括:杭州快智科技有限公司、杭州快迪科技有限公司、上海奇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奇心(上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上海大黄蜂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等。

近半年多来,滴滴还密集成立了不少新公司,大部分归属于小桔科技麾下,包括:深圳北岸商业保理有限公司、南岸(上海)保险经纪有限公司、滴图(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嘉兴橙子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嘉兴桔子共享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

同时,“滴滴系”的香港公司——快富控股有限公司还在上海自贸区设立了众富融资租赁(上海)有限公司(简称“众富租赁”)。作为滴滴的创始人兼董事长,程维个人还直接投资成立了嘉兴桔子投资有限公司。

从这些让人眼花缭乱的公司名号中,可以发现程维有意在打造全球最大的一站式出行平台,而那些给滴滴数百亿美元估值的投资大佬,其实也不是在赌一款打车软件的成败,他们所赌的,是一个产业帝国的未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