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說話的老照片|鄭京和:我不是拉賓,我只想做我自己

会说话的老照片|郑京和:我不是拉宾,我只想做我自己

草山琴緣

我想起的那個人是否正在回家的路上

我忘記的那個人

是否已到了世界盡頭

——拈花一笑《遺忘的時間. I》

会说话的老照片|郑京和:我不是拉宾,我只想做我自己

世界小提琴聖地:草山音樂學校

1961年夏天,13歲的韓國天才小提琴少女鄭京和與母親一起來到美國紐約學琴。鄭媽媽和她紐約的哥哥,帶著小姑娘去參加了著名的“草山(Meadowmount)絃樂夏令營”。

草山是個幽靜美麗的山谷,位於紐約北面的劉易斯小鎮,當時的草山,還不算是一個專門的音樂學校。著名的小提琴大師、茱麗亞音樂學院的教授伊萬·加拉米安,每年夏天都會在這片藏在世界大都會身後的世外桃園裡,舉辦一個為期七週的音樂夏令營,差不多相當於現在的大師班。

集合了法比樂派與俄羅斯小提琴學派兩家之長的大師伊萬·加拉米安,是當時世界最有威望的小提琴老師,他的門下永遠是巨星薈萃,星光閃耀。他的夏令營更是那個時代——有志於絃樂的少年才俊們——心中的聖地。在鄭京和之前的帕爾曼與拉賓,之後的馬友友,都是從這個夏令營中開始音樂的旅程。

会说话的老照片|郑京和:我不是拉宾,我只想做我自己

1961年鄭京和在草山夏令營

《跳舞的洋娃娃》波爾蒂尼 作曲鄭京和 演奏

初到草山,瘦小的鄭京和看上去比13歲的年紀要小很多,稚氣未脫。她拉琴的姿勢很糟糕:左手腕部突出,右手也是緊張的塌腕子,好象要死死地掐住小提琴的脖子。但是加拉米安卻很喜歡她,大師一眼就看出了她瘦小身體裡蘊藏的能量。別看這姑娘只有13歲,瘦弱得彷彿一陣風就能吹倒,但她什麼都敢拉,弦弦到肉,有力而熱情,在青春激揚的舞步中,灑落了一地甜美的糖果,他給小鄭京和起了一個外號,叫“假小子”(Boy-girl)。

千里馬常有,但伯樂卻不常有。那次夏令營之後,加拉米安馬上安排鄭京和進入了他駐教的紐約茱麗亞音樂學院,和她同期的還有後來著名的小提琴大師祖克曼。在這世界上,沒有名師,哪來高徒?!加拉米安的弟子幾乎個個都是英傑,其中帕爾曼、鄭京和與祖克曼最為出色,樂迷們喜歡將他們三人合稱為:加拉米安的三隻小鳥。

然而,在這位偉大的音樂導師心中,還有一隻斷翅的小鳥——拉賓。愛有時是固執的,13歲的假小子鄭京和當然不知道,自己正站在一片柔軟的草地上,悄悄地喚醒了加拉米安心中一段不願再提的往事。

会说话的老照片|郑京和:我不是拉宾,我只想做我自己

1952,加拉米安、西蓋蒂與拉賓在草山夏令營

著名的草山夏令營初創於1944年,在這個世界最有名的絃樂大師班上,名師雲集,英才備出。其中最早成名的就是加拉米安的兩大得意門生帕爾曼與邁克爾·拉賓。兩人演奏的《帕格尼尼主題隨想》都是現代錄音史上的經典名盤。如果你仔細聆聽,你會發現,這對加拉米安的弟子,是如何將各自不同的情感,注入到這套神密、複雜、絢麗的經典旋律之中。前者精妙而華麗,後者燦爛而多情。然而,讓帕爾曼一生都耿耿於懷的是,在他們老師加拉米安的心中,唯有拉賓才是心頭之愛。

上面這張老照片,拍攝於1952年的夏天。加拉米安(中)與另一位小提琴大師西蓋蒂(右),兩位現代小提琴史上最傑出的人物,共同站在草山夏令營柔軟的草地上,躊躇滿志。在兩位大師的左邊,可愛的胖小子就是小提琴天才拉賓。那年拉賓才15歲,卻已經完成了11首《帕格尼尼主題隨想》的經典錄音,並在美國最輝煌的卡內基音樂廳,與美國國家交響樂團合作,完成了《帕格尼尼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的盛大演出。音樂界,盛讚這位加拉米安最得意弟子的演奏——優雅而甜美。

会说话的老照片|郑京和:我不是拉宾,我只想做我自己

1953年,演奏中的拉賓

帕格尼尼,第二十四號隨想曲

拉賓 演奏

然而,令人遺憾的是,這位傑出的小胖子,成名之後就染上了要命的毒癮。1960年在24歲時就退出了樂壇,獨自沉淪,讓老師痛心疾首。1972年,拉賓在家中毒癮發作,摔倒,撞上桌腳而死。可是老師加拉米安一直到弟子去世,還公開否認弟子染上毒癮的事實,他一直相信,拉賓還會回來。1977年,在拉賓去世5年後,他還動情地告訴記者:他(拉賓)是這個世界上非同凡響的天才,沒有任何缺點,從來沒有!

有人說:加拉米安門下巨星薈萃,但唯有拉賓才是他藏在心中的糖果。問題是,無論加拉米安如何為弟子的沉淪辯護,從1960年起,這枚他最喜歡的糖果,就只剩下一層彩色的糖衣。細心的人不難發現,拉賓的小提琴風格與鄭京和有一點象:永遠充滿了激動人心的動力,色彩斑斕,甜蜜動人。就在13歲的鄭京和來到草山為老師加拉米安演奏的時候,她並不知道,自己正站在加拉米安心中那塊神秘的空地之上,那是小胖子拉賓空出的位置,一弦一顫,盡是相思。

扶搖而上

當你覺得一切都很糟糕的時候

你就去練琴

因為它會讓一切都好起來

——伊萬·加拉米安

会说话的老照片|郑京和:我不是拉宾,我只想做我自己

1970年5月,鄭京和在英國舞臺上自信地演奏

剛到美國時,13歲的鄭京和還稚氣未脫,但所有人看到她時都很吃驚:這個小姑娘對一切都充滿了強大的自信。她告訴陪她去美國的媽媽:我保證在19歲畢業時,拿到音樂大賽的一等獎。就象她的前任師兄帕爾曼和拉賓一樣。

這位來自韓國的天才小姑娘,1948年,幸運地出生在一個狂熱的音樂愛好者之家。四歲時,表哥就送了她一把兒童小提琴,第一次點燃了小女孩的音樂之夢。九歲時,鄭京和就登臺演出,與表哥指揮的漢城交響樂團合作,演奏了四大小協中最燦爛的《門德爾松小提琴協奏曲》,轟動了整個南韓。

門德爾松,小提琴協奏曲

鄭京和 演奏

最初的掌聲,讓鄭媽媽下定決心,要讓女兒成為世界一流的小提琴家。她毅然帶著女兒,告別了戰亂剛剛結束的故鄉,來到美國尋夢。為了支撐女兒在紐約求學的昂貴學費,鄭媽媽在美國開了一家韓國餐廳。然而,當女兒終於考入茱麗亞音樂學院,拜在名師加拉米安的門下時,她的美國計劃卻差點被一場意外的大火燒掉。母親的餐廳在那場大火中幾乎燒個精光。當所有人都認為這場災難會毀了母女倆的美國夢時,頑強的母親卻告訴女兒:沒什麼好擔心的,去用心學習。餐廳三個月後就會重新開出來。

東挪西借,母親真的做到了,那麼發誓要拿第一的女兒呢?

会说话的老照片|郑京和:我不是拉宾,我只想做我自己

在鏡子前練琴的年青鄭京和

沒人知道:13歲的鄭京和與鄭媽媽是哪來的自信,命運與音樂都在你稚嫩而柔弱的指尖,你需要的就是——馬上抓住它,為你的生命留下燦爛的樂章。19歲時鄭京和已經是茱麗亞音樂學院裡出類拔萃的年青小提琴家。不僅僅成為了學院的第一,她還參加了美國著名的“萊文垂特小提琴大賽”。這場比賽對她意義非凡,這既是她對母親的承諾,也是她乘風而上九天的最佳機會。

好馬就要配好鞍,為了給女兒比賽助力,鄭媽媽不惜砸鍋賣鐵,最後孤注一擲地賣掉了自己剛剛經營得有點起色的餐廳,才湊齊了錢,為女兒買下了一把1693年產的斯特拉迪瓦里名琴。名師出高徒,但高徒之間,有時卻苦苦地要爭個輸贏。有了名琴的助陣,鄭京和勢在必得。

会说话的老照片|郑京和:我不是拉宾,我只想做我自己

鄭京和的同期師兄祖克曼

這次比賽中,她最大的對手就是同門師兄——祖克曼。兩位年青才俊,一路過關斬將,最終雙雙進入最後決賽。評委們為兩個孩子誰更傑出爭論不休。然而,在命運的挑戰面前,承受著巨大的壓力,小姑娘的內心卻非常痛苦,為了準備最後的決賽,她幾次壓抑得試圖自殺。拋下遙遠而貧窮的故土,揹負著一家人的全部希望,揹負母親幾乎傾家蕩產的付出。你能說,看淡輸贏?!

加拉米安默然地看著自己學生間的決戰,他經常會到女弟子練琴的琴房來看望,但他什麼也不說,只是淡淡地告訴鄭京和,累了就去喝杯水。鄭京和至今還記得那些練琴練到發瘋的日子。鄭京和一直在練,每分每秒,不吃不喝,不眠不休。不是因為害怕與師兄決賽,而是因為——唯有這樣才能趕走所有藏在心底的悲傷、軟弱與孤獨,讓音樂帶著生命永恆的溫度,充滿你的每一個細胞。

在最後登臺去和師兄決戰前,她告訴一直為她擔心的母親:我的確還沒有準備好,但我會去做。

埃爾加,愛的禮讚

鄭京和 演奏

無論你多麼熱愛音樂,此刻你都必須登上命運的舞臺。無論你是否準備好了,此刻你都必須去開始那屬於你的生命樂章。

会说话的老照片|郑京和:我不是拉宾,我只想做我自己

鄭京和與恩師伊萬·加拉米安

其實比賽的壓力,無論是對她,還是對她的師兄祖克曼都是一樣的。關鍵是,你是否能鼓起勇氣,站在人生舞臺的強大聚光燈下。據說19歲的鄭京和,在比賽時比他著名的師兄發揮得更加出色,她那有力的絃音充滿了燦爛而決定性的力量,征服了評委。最後評委艱難地決定:讓鄭京和與祖克曼一起分享冠軍。

人們常說,這個結果對鄭京和並不公平——誰知道呢?

其實,藝術的高低是比不出來的,每一個人都在尋找那深入人心的聲音,而藝術女神寵愛的小鳥們,只是抓住了機會,乘風而起,扶搖直上。

一首小詩

那些閃光的時間

紛紛墜落

搖晃的枝頭,還有一行短詩

沒有寫完,就被她遺忘

——拈花一笑《遺忘的時間.III》

会说话的老照片|郑京和:我不是拉宾,我只想做我自己

1961年,韓國“假小子”——鄭京和的出現,才讓加拉米安那顆愛傷的心得到了一點安慰。鄭京和演奏熱情而有力,很容易讓人想起少年時的拉賓,而鄭京和成名後,長年使用的小提琴,正是拉賓過世後留下的——耶穌·瓜爾內里名琴。

葛塞科,加伏特舞曲

鄭京和 演奏

說到這把琴,也是一段情緣。1967年為了參加小提琴大賽,鄭媽媽賣掉自己的餐廳才為女兒買下了第一把1693年產的斯特拉迪瓦里名琴。1972年,就在鄭京和一賽成名不久,拉賓卻毒癮發作,意外死於家中。其實雖然同為加拉米安的弟子,鄭京和並不瞭解這位老師心中完美無缺的天才。然而,讓她意外的是,就在拉賓離開不久,老師加拉米安突然找到鄭京和,希望她能買下拉賓生前用過的琴。老師告訴她:只有鄭京和才是繼承這把名琴的唯一人選,加拉米安甚至為此多次找到擁有這把琴的拉賓父母,反覆遊說。

問題是,鄭京和已經有了自己的琴,一把媽媽的琴。問題是,為什麼一定要要由她來繼承?

会说话的老照片|郑京和:我不是拉宾,我只想做我自己

問題是,拉賓的琴實在太貴——五倍於鄭京和的1693,而1693已經讓鄭媽媽傾盡了家產。為了買下拉賓的琴,實現老師的願望,鄭京和幾乎要付出好幾年的全部演出收入。更糟糕的問題是,鄭京和無法拒絕老師熱切的要求,在老師心中,拉賓是完美的,他就象是奔跑在透明陽光中的孩子。現在老師要用一個替身,讓這久已消逝的琴聲,永不消失。

一把小提琴真的有這麼重要的意義嗎?這種事無法回答。藏在琴中的緣份,似有還無。情以緣牽,你也許會感慨加拉米安固執的用心。其實沒有兩個人,沒有兩顆心是一樣的——然而有時:我們會不由自主地被牽扯到某種和我們無關的思念中。

琴聲如訴,訴說的總是逝水年華。

会说话的老照片|郑京和:我不是拉宾,我只想做我自己

鄭京和成名了,全世界的音樂廳都向她發出了邀請,唱片公司也注意到了這顆冉冉升起的新星。然而,一戰成名的鄭京和卻並不開心,她苦苦練琴,也並不是為了成為第一,更不是為了成為老師心中的——拉賓繼承者。她揹負著一個連老師加拉米安也無法理解的舊夢,她千里迢迢地告別故土,想要追尋的是一個——連自己也無法描述的音樂之夢。她想要什麼,19歲的她,自己也不知道。

她只是下意識地告訴自己:她不是拉賓,在同一把琴上,她永遠無法象拉賓那樣演奏帕格尼尼輝煌的隨想曲。她甚至不是媽媽心中那個無憂無慮的百靈鳥,一飛上高枝就能盡情歌唱。

布魯赫,小提琴協奏曲二樂章

鄭京和 演奏

鄭京和一直記得老師的一句話:當你覺得一切都很糟糕的時候,你就去練琴,因為它會讓一切都好起來。媽媽的餐廳,燒燬、重建又賣掉,但她從不會抱怨生活的不幸和她付出的巨大代價,她只是去做,做她認為必須去做的事。剛剛成名的鄭京和並不知道音樂是什麼,她流浪在異國的舞臺上,時常感覺很糟糕——感覺糟糕的時候,她就關起門來哭,哭完就不停地練琴,每一個音符都從手指開始,無論是輝煌還是暗淡,最後都消失在她的心中,直到這些音符溢滿了她的心靈。

会说话的老照片|郑京和:我不是拉宾,我只想做我自己

鄭京和與倫敦愛樂的著名指揮家索爾第

1974年,經過兩年的努力,鄭京和終於得到了拉賓的耶穌·瓜爾內裡,她不僅付出了兩年的全部收入,還抵押了自己的1693。從1974年起,她用這把師兄的琴錄製了大量的唱片。她的曲目從古典到現代都有,她和倫敦愛樂的著名指揮家索爾第的合作錄音幾乎張張都是經典。但有意思的是,曲目廣泛的她,卻從來沒有錄過帕格尼尼的隨想曲。彷彿那是一個她永遠不願意碰的——別人的夢。

客觀的說,無論她老師如何定義自己的女弟子,鄭京和都不是拉賓,也不可能成為拉賓。無論是力量還是輝煌,她都差了好遠。拉賓永遠是一個沒有長大的孩子,他的音樂裡充滿了一種孩童般的透明,弓弦過處,每一個音符都閃著甜美的光芒。而鄭京和,永遠只是鄭京和自己,在她的天地間,有著不一樣的風與雲,也有著不一樣的山河歲月。

每一隻小鳥都有自己的聲音。但多數時候,你需要去重新發現它。1967年,就在鄭京和一戰成名之後,她去了歐洲,去尋找一個屬於她自己的聲音,尋找一條屬於她自己的道路。

会说话的老照片|郑京和:我不是拉宾,我只想做我自己

1967年,我還沒有出生。在文革漫天飛舞的大字報中,我的父親母親結伴來到一個不怎麼出名的三峽邊城。他們當然不知道,這一年一手捧紅了披頭士的經理人愛坡斯坦,因為吸毒過量死在英國倫敦的家中。越戰全面升級,拳王阿里拒服兵役,被印在新聞照片上赤裸裸屠殺激怒的美國民眾,高喊著反戰口號,衝向五角大樓。混亂傷心的披頭士樂隊在對全世界25億觀眾直播了名曲“我們所需的就是愛”之後——決定:全體成員與家屬一起逃到印度去尋找傳說中的和平與愛。

這是個混亂不安的世界,然而在古老歐洲的的小城蒙特勒,依然水清雲淡,這座安靜的小城,就坐落在瑞士日內瓦湖的東岸,湖水之上碧空遠影,終年積雪的阿爾卑斯山,將巍峨的身影投射在清涼的水波之上,彷彿是深藏在時光之外的世外桃園。每一個年代都有著它特殊的氣味,每一段往事都有著它迷離的光影,每一種人生都在歲月的斷面上刻下深深淺淺的獨特曲線。

会说话的老照片|郑京和:我不是拉宾,我只想做我自己

1967年,鄭京和與小提琴大師西蓋蒂

那年的初夏,瑞士阿爾卑斯山區的水仙花剛剛盛開,來自韓國的小提琴美少女——鄭京和,第一次來到蒙特勒小城,她是來拜訪隱居在此地的匈牙利小提琴家約瑟夫·西蓋蒂。那天,她身穿著一身白色的連衣裙,就彷彿是一朵清冷嬌小的白色水仙。當時已經小有名氣的姑娘,是來參加約瑟夫·西蓋蒂為期八週的大師私教。西蓋蒂是加拉米安的好友,他當然熟悉老友門下的每一個弟子。不過他的教學與威嚴與加拉米安是完全不同的。

就在鄭京和走進大師的客廳,準備為大師演奏一段自己的得意曲目時,大師卻讓她放下小提琴。她跟隨著西蓋蒂來到花園裡,安靜地坐在有印花軟墊的椅子上。大師遞給她一張紙,紙上寫著一首中國的古詩。大師問她:讀過這首詩嗎?

法蘭克,小提琴奏鳴曲曲

鄭京和、魯普 演奏

許多年之後,鄭京和依然記得那一幕,她回憶道:他把一首中國古詩放在我面前,小時候我讀過很多這樣的詩,但從他這讀到卻很不一樣。我曾經如此努力的鑽研我手中的樂器,但依然迷失在音樂的海洋中。是他為我打開了一個全新的世界。

1967年,發生了很多事,但真正觸動到她心絃的卻只有一個瞬間,一朵小花,一首短詩。

(未完待續)

会说话的老照片|郑京和:我不是拉宾,我只想做我自己

期 待

喜歡自由地暢聊音樂與藝術的朋友,可以加入我們的微信群:黑膠叔叔的木屋,方法是,在微信通訊簿添加ID: blacklakers為好友,之後我們會拉您入群。注意:請不要在群裡做生意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