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涉外智慧財產權保護更簡單——專訪匯誠智慧財產權董事長張罡

來 源:IPRdaily中文網

受訪人:匯誠知識產權董事長、浙江匯誠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總經理 張罡

專訪人:IPRdaily 夢婷君

如何讓涉外知識產權保護更簡單——專訪匯誠知識產權董事長張罡

張罡 匯誠知識產權董事長、浙江匯誠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總經理

初見匯誠知識產權(以下簡稱“匯誠”)董事長張罡先生,是在匯誠總部寧波市的辦公室裡。

在交流的過程中,“努力”和“誠信”這兩個詞被他頻繁提及。

截至今年,張罡先生入行已有15個年頭,匯誠也15歲了。回顧中國商標代理機構的發展簡史,為什麼匯誠能夠在眾多代理機構中脫穎而出,成為涉外商標業務的標杆機構是本次專訪的探索所在。

結合此前的瞭解以及本次專訪的過程,總結來看,匯誠具備了幾點重要的特質即核心競爭力:

較早於行業成立的“點石成金”商標論壇——快速累積行業資源,打造了匯誠專家資源庫;

發現痛點、解決痛點的變革力——從自身做起,扶正

涉外商標業務的不透明

每年準備風險基金——應對全球不可控風險的客戶擔保賠償,收穫誠信口碑;

合作全國同行代理機構——幫助中國企業商標走出去更便捷,同行關係更良好;

涉外商標案例豐富——10年深耕積累的各國商標案例眾多,相關經驗不斷輸出、為行業合作深度培訓

知識產權涉外大舞臺——與全球 200 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涉外商標註冊渠道;

產品自研——20人研發團隊支撐,首個專注涉外知識產權運營的互聯網平臺;

匯誠夥伴”——快速對照國家屬性,智能判斷並自動計費,

秒出保護方案

基於以上屬於匯誠知識產權的服務模式閃光點,IPRdaily專訪了匯誠知識產權董事長、浙江匯誠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總經理張罡先生。

對話過程中張罡先生告訴記者,他還有一個別名,是許多同行好友對他的稱呼,最早來源於“點石成金”的商標交流群——“四正”(罡)。

以下是IPRdaily與“四正”先生的部分對話原文:

創辦“匯誠”之路

2003 年2月,國務院取消“商標代理組織審批”和“商標代理⼈資格核准”兩項⾏政審批。這一舉措,有⼒促進了商標代理行業的迅猛發展。經過數據檢索發現,在那之後的短短 5 年時間裡,中國商標代理組織迅速發展為 3967 家,並持續保持著穩定增長的勢頭。

其中,有一塊市場細分領域,始終被視為一塊硬骨頭,難以被國內眾多的代理機構啃下來——涉外商標代理業務

如何讓涉外知識產權保護更簡單——專訪匯誠知識產權董事長張罡

IPRdaily:張總您好,請問您因何選擇知識產權行業?

張罡:我學的是法律和計算機專業,2003年畢業後進入知識產權行業。選擇進入知識產權行業是因為,我覺得商標是可以發展一輩子的職業,如果能夠將自己的興趣和社會責任聯繫起來,對於個人來說是一種莫大的榮幸。

IPRdaily:入行後,您的工作經歷大概是怎樣的?

張罡:剛入行時我有過一段在北京一家代理所的工作經驗,期間我發現行業內除了當時的“白兔商標論壇”外,很少有可以線上交流工作經驗的社群,於是組建了一個叫“點石成金”的商標交流群。這個群到現在依舊保留,並且有著獨特的點石好友等標籤,有1千多人的規模。這個社群在當時是屬於比較早的學習交流群。

IPRdaily:您是基於什麼原因創辦了匯誠知識產權?

張罡:2008年的時候,我們早期認識的幾個同行小夥伴,一直在“點石成金”群互相有交流,隨著交流的深入,我們發展成了志同道合並且有願望想要一起為行業做一些事情的目標。於是我們在蘇州匯誠(2004年創辦)的基礎上,裂變發展出了寧波、無錫、杭州、鄭州等公司。

IPRdaily:是什麼因素,讓匯誠選擇主攻“涉外商標業務”?

張罡:2008年那會,商標代理機構已經發展有了3千多家。但其中有一個市場細分領域,卻始終被視作一塊硬骨頭,難以被國內眾多的代理機構啃下來,就是涉外商標代理業務。

究其原因是因為:

1、信息不通暢、國際商標辦理方式缺乏指導。

2、各個法律規定複雜,沒有相關專業的人才懂得如何處理。

3、國際商標渠道不完善,保護費用非常高,大企業不堪重負,小企業望而卻步。

這是當時的行業痛點。

IPRdaily:是的,這是大的環境背景。但是觸動您或者讓創始團隊都達成這一目標的根本原因是什麼呢?

張罡:在創辦匯誠之前,我有一段空白期,那時候正在思考到底要做什麼業務模式的創新。很巧合的是,一直有合作的一家同行,問我是否可以做涉外商標申請業務,於是觸動了我,決定主攻涉外商標領域。同時也想到,寧波包括江浙一帶的英語專業人才也較為集中,之後便引進了一大批英語專業的人才,將匯誠的涉外商標團隊從“0”到“1”的開展了起來。

如何讓涉外知識產權保護更簡單——專訪匯誠知識產權董事長張罡

匯誠的涉外商標

2008年,是改革開放30年,憑藉以出口加工為導向的經濟模式,國內漸漸成長起了一批具備穩健實的年輕企業,面對更加廣闊的海外市場,中國企業“走出去”的呼聲日漸高漲。但涉外商標卻成了困擾許多企業的難題之一。

常有的例子有,企業因為在國外某地未註冊商標而銷售商品,或侵犯了當地已有商標的權利,或辛苦培育的國內商標在海外遭搶注,而陷入到數不清的糾紛甚至訴訟當中。

談及當年企業走出去面臨的情形,張罡先生給出了一個很形象的比喻“這就好比一屋子人都準備出國去旅遊,但簽證卻遲遲辦不下來,很多國家和地區甚至不知道怎麼辦簽證。”

如何讓涉外知識產權保護更簡單——專訪匯誠知識產權董事長張罡

IPRdaily:匯誠當時想要解決的是什麼現狀和痛點?

張罡:解決痛點需要先發現痛點。根據當時的涉外商標的行業情況,我們發現以下這些問題也是我們要解決的痛點:

1、海外辦理渠道不暢,大多需要香港代理機構的中轉和輔助,才能完成。

2、自身技能水平不足,對具體業務的熟練程度和操作技巧,都有待提升。

3、整體收費偏高。也存在著亂收費和收費細目嚴重不透明等不良現象。

4、企業被迫接受強勢服務商的不合理規則,具有中國特色需求得不到滿足。

IPRdaily:匯誠的涉外團隊是怎麼做的?

張罡:匯誠知識產權公司藉助身在港口城市的諸多優勢,擔負起了這一重任。匯誠的目標是如何讓涉外商標辦理更簡單,辦理過程更規範透明,辦理費用更低。

匯誠的信念是自上到下的整體灌輸:用我們大量的人力、物力來做工作讓申請人的事情變得簡單。通過我們的努力讓信息變得透明、讓小企業也能擁有國際商標。讓國際商標保護有規律的部分變得標準化,定義服務標準。

IPRdaily:搭建涉外團隊大致是一個怎樣的過程?

張罡:匯誠一方面敞開胸懷,廣攬相關英才,另一方面,在內部加大自主培育的力度。

IPRdaily:截至目前匯誠的知識產權人員規模和服務內容是怎樣的?

張罡:到目前為止,匯誠共有230多名知識產權代理人,擁有專業的服務團隊、領先的服務特色、豐富的服務項目,業務範圍包括國內商標、國際商標、國內專利、國際專利、法律案件服務、馳著名認定等。

IPRdaily:除了在人力、物力方面的努力,匯誠在解決涉外痛點的具體過程是怎樣的,能否舉例說明?

張罡:比如對於各國在商標辦理上具體的規則差異,我們花了大力氣去深入研究,遇到疑點和難點,就去請教相關的專家,或者組織討論。匯誠為此還專門創造性地搭建了點石論壇網上社區,把行業內外對此感興趣的廣大網友聯合起來,群策群力攻堅克難

再次,匯誠也藉助參加在全球各地舉辦的知識產權相關大會的機會,積極開拓全球各國的業務渠道,嘗試與世界各地的知產服務機構建立穩定友好的長期夥伴關係。匯誠也因此承擔著渠道建立的成本及風險,即使在多年不盈利的情況下,也要努力持續維護渠道的專業和穩定。對每一個服務商,匯誠都認真做好背景調查和品質評價。對於阿聯酋、伊拉克、利比里亞等高風險國家,一旦找尋到更好的服務商,匯誠也會自行出資進行渠道的優化更換。

IPRdaily:您剛才提到了“承擔著渠道建立的成本及風險”,具體是怎樣的一個形式和成本金額?

張罡:匯誠在開展全球業務過程中,哪怕是已經合作過許多年的渠道商,也會面臨一些問題,因此每年設立了一筆“風險基金”,大概有50到100萬。譬如國外合作機構的失聯,客戶無端無故的毀約,因為個別國家出現的戰爭等突發情況,造成的不可挽回的業務損失等。這筆風險金,就是用於對這些不可控的風險結果,給到客戶補償。

如何讓涉外知識產權保護更簡單——專訪匯誠知識產權董事長張罡

絕處逢生之匯誠

2008年前,國內高校少有近些年才熱起來的“知識產權專業”。根據多方面的瞭解,行業內當時缺少既具備法律素養,又精通對外語言,同時熟悉國際商標業務和各國國情的高素質複合型人才。

涉外知產服務在當時也屬於新興領域,國內不具備資格資質的事務所尚多,以低廉的價格為誘餌的“低價競爭”也頻頻湧現。

同處這一行業,張罡先生表示匯誠的相關業務曾因此“城門失火,殃及池魚”,甚至讓許多機構難以生存。

好在,匯誠有發現痛點並解決痛點的變革力——從自身做起,扶正涉外商標業務的不透明。

如何讓涉外知識產權保護更簡單——專訪匯誠知識產權董事長張罡

IPRdaily:回頭來看,您覺得匯誠最艱難的時期是什麼時候?

張罡:其實在創辦匯誠初期,我們也做過許多的市場觀察,那時候的涉外知產服務在當時還屬於新興領域,一些不良的競爭方式給業界造成了極差的影響,這也一度傷害到了匯誠的相關業務,甚至威脅到了企業生存的根本。匯誠的定位是“堅持誠信、堅持專業,無信不能立,匯誠方有為”。

IPRdaily:您提到的誠信互利的經營理念,給匯誠帶來了什麼?或者說,匯誠真正希望改善的是什麼?

張罡:我覺得經營的這個過程可以用“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狂沙始到金”來形容。匯誠在經歷那段艱難時期後,最終憑藉高效穩定的服務,和良好的業界口碑,用誠摯的態度,在企業客戶面前澄清其中的事實,並通過實際行動贏得了企業客戶群體更堅定的信任。

改善的是,大量曾經離開的合作伙伴重新回到身邊,並帶來更多的朋友共同選擇與我們合作。

IPRdaily:截至目前,匯誠與多少國家的事務所建立了合作?

張罡:匯誠憑藉誠信互利的經營理念,已逐步與全球近2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 3000多家事務所達成了合作,建立了遍佈全球的業務網絡,也在朝著心中的目標一步步邁進。

IPRdaily:在這200多個國家的當地事務所合作過程中,請問哪些國家的合作更有難度?

張罡:做涉外這麼多下來,普遍來說歐洲國家的整體信譽和專業度普遍較好,像去年我們公司歐盟申請量曾排名全球第四名,而普遍來說,非洲中東國家代理的信譽和專業度較差,這和當地國的實際商標法律現狀也有很大關係,比如尼日利亞官方多年未下注冊證,我們5年前代理的案件今年才逐步下證,這對代理所的信譽和服務水平都帶來了較大挑戰。

總體來說,欠發達國家往往合作起來更有難度,相對發達的國家合作起來更有保障一些,當然還有一些國家存在著一些特殊的制度,比如美國的商品項目審查、泰國商標審查的特別情況等等,這對我們掌握各國商標法律制度及優化服務體系是帶來更大挑戰的。

IPRdaily:那經過了十多年的積累,匯誠的涉外商標團隊具備了哪些特點?

張罡:經過幾年來這樣的精心耕耘,匯誠吸納和培養出了一大批優秀的跨境商標代理人,能夠應對企業客戶基礎的商標確權,如註冊、變更、續展、轉讓等的業務需求,還能夠代理複雜的案件類業務需求。針對每個國傢俱體的辦理規則、流程和要求,也摸清了其中的門路,同時,匯誠也將這些寶貴經驗,轉化成了一篇篇可見的文稿,上傳到網絡平臺上,幫助業界在該領域一同進步。

如何讓涉外知識產權保護更簡單——專訪匯誠知識產權董事長張罡

如何讓涉外知識產權保護更簡單——專訪匯誠知識產權董事長張罡

匯誠夥伴與未來

互聯網+的浪潮,已過風口很久了。

但有許多的企業並不是奔著風口去的,其目的也不是要飛起來。

匯誠夥伴”是匯誠2016年自主研發出的一款涉外知識產權一站式服務平臺,稱得上是匯誠的核心工具。

根據張罡先生的介紹,匯誠整理了10年來的所有涉外商標業務的卷宗案例,投入了一支20人的研發團隊,耗時2年才精細打磨出來的一款一站式服務平臺。

作為一款互聯網+產品,匯誠夥伴早在2017年就低調上線運營。但直到今天,張罡先生才首發的對媒體談及此款產品,用他的原話來說“我們不求快,只求為客戶提供誠信、便捷的涉外商標服務”。“匯誠夥伴”,用2年的時間證明了這兩點。

上線一年多,“匯誠夥伴”已幫助國內1000多家代理所開展涉外業務。

未來,張罡先生想要依靠“匯誠夥伴”成為鏈接全球涉外商標業務的平臺,當然涉外專利也在積極學習、細緻分析——為後面匯誠夥伴成為全面的涉外知識產權平臺而做好準備。

如何讓涉外知識產權保護更簡單——專訪匯誠知識產權董事長張罡

IPRdaily:匯誠現在在做什麼?

張罡:匯誠一直保持著創新精神。近年來也在大力推進企業的數字化轉型,投入了大量資金和人力建立企業信息庫,業務處理系統,客戶關係維護系統,並創建了“匯誠夥伴”合作平臺,為更多有志於從事涉外商標業務的同行機構賦能助力更多中國企業勇敢地走出去。

IPRdaily:能否請您具體介紹一下“匯誠夥伴”的特點和優勢是什麼?

張罡:匯誠夥伴是一款線上的為世界各地的知識產權同行提供豐富、專業、可靠的全球知識產權服務資源平臺。通過我們十多年的積累,可以為合作伙伴提供全球200多個國家的知識產權服務,在平臺上甄選了700+各國優質服務供應商,整合了10000+全球性知識產權服務資源,已經為3000+合作伙伴提供了服務,每年成功處理上萬件跨境案件。

在“匯誠夥伴”的平臺上,不同國家不同類別的商標類別收費等細則,是公開透明的,目前平臺上的一個模塊為“快方案”,是匯誠率先根據多年涉外經驗自主研發的智能系統,可以快速對照國家屬性、智能判斷並自動計算費用,秒出保護方案。未來,平臺還將持續創新地更新線上服務模式,將多年積累的涉外經驗公開化和標準化。

IPRdaily:怎樣才能成為“匯誠夥伴”?

張罡:“匯誠夥伴”平臺中設有賬號登錄端口。經過向公司運營部門申請後,經資格審核後,可以成為匯誠夥伴的合作方,系統後臺會根據數據匹配並分到相應的顧問進行對接服務。

IPRdaily:匯誠是依靠什麼來支撐200多個國家以及大量的數據信息更新的?

張罡

:“匯誠夥伴”上線運營已經有一年多了。這是匯誠的定製化SAAS系統,多年前我們就想要做一款這樣的產品,但是常規的第三方平臺無法搭建出符合定製化需求的知識產權SAAS系統,所以2016年,我們花了大筆的財力組建了研發團隊。十餘年累積的涉外案例卷宗等,也已經電子數據化,作為我們為客戶提供方案的數據匹配。我們的產品經理有著華為產品經理的工作背景,目前研發團隊20人,在互聯網技術的幫助下,我們匯誠定會通過數據更新和使用體驗迎來更多客戶的認可。

IPRdaily:除了商標涉外業務,是否有佈局涉外專利的業務?

張罡我們其實一直設有專利的涉外服務,並且從2016年起,國內年申請都是比較靠前的。以香港為例,我們2016年、2017年分別在香港知識產權署電子提交量排名第16名、第12名,未來,涉外的專利也將加大投入,進一步針對專利業務特點挖掘服務特色。

IPRdaily:匯誠成立至今已有15歲了,2018年是一個重要之年,您有什麼話想要分享給讀者?

張罡:匯誠路,艱辛之路,也是榮耀之路。莫愁前路多險阻,滄海橫流濟雲帆!

為感謝新老客戶對匯誠的支持和一路相隨,我們在今年的中國國際商標品牌節上設立了“答謝新老合作酒會”回饋所有的合作伙伴,歡迎同行夥伴前來交流。

編輯:IPRdaily趙珍 校對:IPRdaily縱橫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