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24年,領導4萬人,俞敏洪全靠這10條原則管理新東方!

創業24年,領導4萬餘員工的新東方創始人俞敏洪老師,在混沌大學分享了他的領導力心法,全是對人性和商業的洞察的智慧,值得細細體會。

一、個性原則

領導力來自於一個人本身的個性,以及由個性所產生的魅力。

這種個性是可以培養的嗎?可以。

我曾經真的把一個特別小氣的人,培養成一個特別大方的人,怎麼做到的?我就要求他每個星期必須請人吃飯,吃到窮水盡。他想要跟誰吃飯,如果邀請不到,我幫他邀請,但你就得請人吃飯。

對於一個小氣的人來說,不斷地掏錢這件事情是有難度的,大家不要小看這個事兒,往大擴展,當一個公司做大以後,你願意不願意把股權分給大家?願不願意把年終獎多分點?與此密切相關。

後來這個傢伙終於意識到,跟人一起吃飯,變成好朋友,有多麼重要,就是他突然發現花錢背後所帶來的好處巨大,所以豁然開朗,就變成了一個很大方的人。其實很多時候我們是被自己給侷限住了。

在個性原則中,與領導力相關的特質,我比較看重以下4點:

①一個人必須要有主動參與的能力。任何事情,如果你能夠主動去參與,而且不太顧忌自己的面子,就表明你有參與能力,這是領導力的第一步。

②合群友好。你必須要能夠融合到群體中間,才能夠有機會得到更好的。

③開朗坦誠。

④果斷堅毅。

以上四項,你只要有其中的一到兩項,其實就已經奠定了你被人喜歡,被人接納,以及最後有機會成為領導人的基礎。

創業24年,領導4萬人,俞敏洪全靠這10條原則管理新東方!

二、分享原則

分享,其實是一群人關注度的基礎。

我的個性比較大方,小時候在農村就通過把水果糖分給小朋友,讓他們跟我一起玩,在潛移默化中成為了小朋友的頭。

有人問我新東方是怎麼做起來的,其實就是一個分糖的過程:你想分到我的糖,你就必須把新東方一起做大,新東方就是這樣不斷的分配再分配過程中間做大的。

但當一個人感覺你背後總是藏著什麼東西,讓人不能100%信任,你就已經失敗了。

就是說,你帶一幫人,一起幹一個事業,但這幫人對你不能100%的信任,總覺得你這個人背後有點貓膩,你的酸甜苦辣也不願意跟大家分享,而在利益分享的時候,又躲躲閃閃,或者總是被別人強行要求,最後你不得不再拿出來東西的時候,這件事情就麻煩了。

有難同當,有福同享,這是無比重要的一件事情。

比如越王勾踐,當他把吳王府滅掉以後,范蠡就趕快走掉了,因為他覺得越王勾踐是一個不能有福共享的人,但文種就覺得這個人沒問題,待在了越國,結果被迫自殺。朱元璋跟勾踐一樣,打下明朝後,把所有底下的大臣全部給殺掉了,但像劉邦、唐太宗、趙匡胤就做的非常好。

總而言之,你要作一個真正有氣度的領導人。

新東方的人對我的感覺還算比較好,是因為他們知道不管怎樣傷害我,我都不會報復。到現在為止,新東方的人不管以什麼樣的方式出走,我從來都沒有在公開場合說過他們一句壞話,儘管有的時候,我心裡罵了他們一千遍,更加沒有做過一件傷害他們的事情。只有這樣,你的團隊才會有安全感。

三、主導原則

主導原則就是指在一種場合,你能夠迅速抓住主動權。

從小學到中學一直到大學,我當過的唯一一次班幹部,是在高考補習班,我被選為班長。

怎麼被選上的?其實我只做了一件事。當時,大家都是從全縣的各個地方來到補習班,群龍無首,教室非常髒,我就抱著一個農村人的勤奮,帶領全班同學把教室打掃乾淨,後來就被選為班長。當時的班主任說,我們班不需要一個成績好的人當班長,但需要一個願意為大家服務的人當班長。

就是說,你抱著為大家服務的心態,主動去承擔某種責任,或者是主動去做某件事情,那麼最後,你就能夠佔據到一個優勢地位。

當班長這件事情給我帶來兩個好處:

①班長成績要好,這讓我最終考上了北大。

②我必須要組織他們,對周圍所有的同學都好。

後來,這個班在我的帶領下,40個同學,38個考上了全國重點高校。今天,新東方的CEO周成剛,以及新東方行政總裁李國富,都是我這個班的。天然的威望就在那,要跟著老班長走。

所以,主動出手,抓住先機,尤其是在一個陌生的團隊中間,非常重要。

當然,抓住先機以後,你要尋找一部分的夥伴。比如說我在這個補習班組成了一個核心團隊——五六個成績最好的人的學習團隊,去幫助班裡落後的人,實現共同進步。

後來我做新東方的時候,也是先形成核心團隊,然後再通過核心團隊去招募周邊有能力的人,一層層擴散下去,形成新東方的能力圈。

如果說,你沒有核心團隊,只是你一個人,而其他的人,對你來說只是唯命是從,那麼你的力量是爆發不出來的。

創業24年,領導4萬人,俞敏洪全靠這10條原則管理新東方!

四、氣場原則

要培養領導力,你不能總是跟著人走,一定要寧為雞頭不為牛後,學會避開高壓創氣場,自創氣場。

舉個例子,我來自農村,在北大的時候,同學的氣場都非常大,每個人的能力都比我強,在英語、中文、讀書、文藝、體育等成績上,沒法跟我同學比。

所以,我在北大的五年,氣場一直被壓著,即便後來成為北大優秀老師,我依然覺得我的氣場被死死壓住,因為北大著名教授太多了。

我發現這樣下去,儘管也有一點發展前景,但永遠是一個二流狀態,你永遠不可能主導北大的任何事情,這也成了我離開北大的主要原因。

其實,曾經有兩件事給了我很大的信心:

①在小時候,我是小朋友的頭。

②在高考補習班,我是個非常有影響力的班長。

然而,在北大整整10年,沒有產生任何影響力,我就覺得北大不是一個我能發揮能力的地方。

有沒有發現,當你在某個地方,是一個真正領導人的時候,到另外一個地方,你就只能端茶倒水。比如,我在新東方絕對是一個真正的領導人,但到企業俱樂部活動時,我會自降為柳傳志、馬雲他們倒水的份,而且只有談到教育話題,我能說幾句話,其他時候,他們都是我的老大。

當然,當你氣場增加以後,你也可以反敗為勝,比如我今天在北大,氣場還是非常足的,我是北大基金會的常務理事,北大校友會的理事,北大企業傢俱樂部的創始人和理事長。就是說,你的能力只能當一個縣長的時候,不要想當皇帝,每個人都應該有自知之明。

而且,你要避開這種高壓氣場,自創氣場,這件事非常重要。

我出來辦新東方,開始是一幫下崗老太太跟我幹,那我絕對氣場壓得過他們,後來徐小平、王強進來了,這個氣場,我就有點壓不住了,你知道嗎?後來,之所以還能混下去,是因為徐小平、王強他們才從美國回來,而我已經做了4年,是新東方的唯一創始人。

但我的領導力天花板是柔和有餘,剛強和果斷不足,沒有快刀斬亂麻的能力。當王強、徐小平進來後,他們在北大又是我的老師,又是我的班長,我在這方面是蓋不住他們的,最後的結果就是他們主導整個局面,我變成“端水倒茶”的。

所以,我建議創業者,如果你要拉原來的同學、朋友、哥們一起幹的時候,你一定要先幹個三四年,把這個公司做到讓人感覺到已經成型了,再請他們加入,而不是共創。

五、判斷原則

為什麼新東方最重要的是教學質量?這不是我自己拍腦袋決定的,而是要求所有的人都參與討論,最後大家達到共識。

當然,有人是不認的,後來新東方的幾個高層管理幹部離開新東方就是因為不認,因為他們有的認為營銷是起作用的,只是中間的過程沒做好,有的人依然認為要拼命開教學點。

但既然大部分人都認為教學質量非常重要,那麼,不認可這件事情的,就只能離開。一個團隊的一致性非常重要,我是做了比較廣泛調研,也做了比較充分的討論。

也就是說,有的時候,我們抓公司很簡單,問一個問題就行,如果我們公司只做一件事情,應該首先做哪件?這個問題只要經過廣泛討論以後,你就能夠明白,什麼是最重要的事情。

創業24年,領導4萬人,俞敏洪全靠這10條原則管理新東方!

六、糾錯原則

我們個人常常是容易犯錯誤的,我在新東方也做錯了很多決策。但是後來我發現,只要是經過大家討論過的決策,也有錯誤,但比例會迅速下降。

所以,我在新東方就打造了一個機制監控——7人常委會,任何問題只要有4個人不通過,這件事情就不能幹。

如果說有4個人都不同意,俞敏洪還要堅持幹,所有的損失由俞敏洪個人承擔。也就是說,即使全部反對,我還是可以堅持乾的,但是得有承擔。

所以,我在新東方有過被扣掉工資的時候,有過被點名批評的時候,但是也有過我決策做對的時候。

當然,這裡面還涉及到一個問題,就是別人敢不敢指出你的缺點。在一個公司裡,如果有這樣的幾個人,總是能夠勇敢的指出老總的缺點,並且老總還願意接受,這個公司犯錯誤的可能性就會減少很多。

在新東方,如果我發現做了比較錯的事情,我自我批評速度還是比較快的,這帶來兩個好處:

①大家心中的壓力就會被釋放掉,釋放掉以後,他們就會比較願意繼續跟著你幹。

②因為你自我批評,所以帶來的是他們也會做自我批評。

相互批評,並且是用開玩笑的方式說出來,大家都不會覺得難看,更容易接受,而且,會形成一種風氣。

這些機制會讓公司不走歪。

七、獎勵原則

我曾經公開批評過下屬,但這會帶來一個重大問題,下屬的面子上很過不去,內心會糾結很長時間,甚至背後會對你產生各種各樣的不舒服感。但當你私下把他叫到辦公室,直抓缺點的時候,一般來說,他都能夠接受,甚至還帶有感恩的心理,因為他覺得你是在維護他的面子,讓他進步。

獎勵有兩種,虛和實。虛是口頭上的表揚和鼓勵,實就是現金的獎勵。所謂虛實並重,就是要讓人感覺到時時有鼓勵,並且時時有一個開放的平臺在他們的眼前。

而且,獎勵一定要公開,這樣就會給他更大的激勵,如果你私下授予,會造成整個團隊的猜忌。

把所有的獎勵都能公開,你自己也會考慮這個獎勵是否公平。

獎勵的頻次,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比如在新東方,每一個季度都會給員工來一次小的鼓勵和獎勵,進行階段性認可,到年終結束時,再來一次大的鼓勵和獎勵。

還有,每隔半個月、一個月,你要跟員工有一次面對面的交流,或者說微信交流,鼓勵他們,這個非常重要。

我對自己有一個規矩,每天不管是通過微信,還是面對面,鼓勵的人數不下於5-8個人,因為新東方的核心管理幹部有接近150個人,要輪一圈,一個月就過去了。

他們最怕的是你把他們給忘了,尤其是派駐在外地的大將,比如到哈爾濱這樣冰天雪地的地方,半年都沒有一個問候語,只是業績差的時候打個電話說你這個業績怎麼做的那麼差?對方馬上就崩潰掉了。

創業24年,領導4萬人,俞敏洪全靠這10條原則管理新東方!

八、掌控原則

我告訴大家一句話,千萬不要去做你認為掌控不住的事情,以及你認為會出問題的事情。比如現在很多創業公司死掉,為什麼?就是因為當你有投資的時候,你突然就變得充滿雄心壯志,開發了很多大系統,人員增加好幾倍,最後突然發現後續融資跟不上,這是三分之一的創業公司倒閉的重要原因。

所以,要學會掌控速度和節奏。當你發現用那些頂尖人才,你有一點把控不住的時候,你寧可用中級人才。你想想,你的公司是要活著,還是被你的頂級人才推翻掉?

比如新東方前四年,我用的是中國本地的老師,並沒有想把徐小平、王強叫回來,直到能掌控時,才叫他們回來,即使這樣,他們還是跟我翻天覆地整了10年,非常不容易。

九、韜光原則

當你不行的時候,你怎麼辦?我來講一個故事。

新東方在合夥人時期,所有的利潤當年全部分配完畢,公司是不留利潤的。但是,2001年,新東方公司化以後,是以上市公司為指標,利潤要留下來,每個人只拿工資。

結果就產生了一種誤解,說俞敏洪通過上市公司這個結構,把大家的利潤收回到公司去,直到最後的結果是,沒辦法再跟著俞敏洪幹了。

我當時就提出兩個解決方案:

一種方案是,我把股份全部收回來。他們當時已經分走了新東方50%的股權,我要用5000萬人民幣把你們的股份收回來。這在當時是一筆大錢,而且我本身其實沒這個錢,我要到處去借才能拿到這個錢。這樣的話,我一個人做新東方,免得我們天天吵架。

另外一個方案是,我把自己45%的股權,全部分給你們,我離開新東方。後來他們想了一想也不行,說你分給我們了,我們互相又要打起來了,還不如我們聯合起來一起和你打。

但是,他們說俞敏洪沒有領導能力這件事情已經被確認了,所以你不要再當董事長了,也不要再當總裁了。後來,我就不當了,我就去管教學,後來說教學也不能管,因為你把所有老師攏在手下,我們極其不安全。所以,在那段時間,我就變成了新東方的普通教學老師。

最後他們說,你董事會也不要開了,因為你佔45%的股權,你一開董事會,我們大家也不敢講真話。

後來的新東方,有那麼2、3年,他們輪流當董事長和總裁,3年以後,他們又把我叫回來說,老俞,我們覺得董事長和總裁真不是人乾的,還是你來吧。

最後,我又回到了董事長和總裁的位置上,我提了兩個要求:

①如果我上去了,5年之內不要讓我下來。

②我對新東方的發展必須要有絕對的決策權,我帶領新東方發展的目標,就是到美國上市。

其實,在最開始,如果我的脾氣剛強一點,完全可以讓那些人離開,但如果那樣,新東方團隊當天就散,也就不可能在後來成為一個真正的上市公司。

我不能用極端的行為和語言把這個團隊給解散掉。沉浸了3年以後,2004年年底,我回到新東方,2005年新東方啟動上市,2006年新東方美國紐交所上市。

十、包容原則

第一,過線必罰。什麼概念?當你的部下違反了原則性問題,是必須罰的,新東方到今天也送了有5、6個員工進了監獄,貪汙是絕對不能容忍的。

第二,線內包容。如果說是非原則性問題,不管犯多少錯誤,你都可以包容,哪怕有人侮辱你,哪怕有人作賤你,都沒關係。

比如,在我們幾個合夥人鬥爭最劇烈的時候,居然有人,而且我知道背後是誰,把我隱私的事情放到了網上公開,這種東西某種意義上是破了底線。但我認為這件事情其實能夠解釋,一是對方對我感到絕望了,因為新東方的改革步伐,我沒有引領好;二是你暴露我的隱私問題,隻影響到我個人,沒影響到公司發展,不是什麼原則性的問題,所以我是可以容忍的。

第三,廣開言路,有所設計。首先,你周圍必須有幾個人,至少在心理上面同你平起平坐,敢於指著你的鼻子罵你,比如新東方CEO周成剛。其次,讓周成剛這樣的同齡人變成輿情傳達者。為什麼?因為你讓一個比我年輕20歲的人指著我的鼻子罵我,這是有巨大難度的,但是周成剛就可以把他們的意見轉達給我,說,老俞,這件事情你不能這麼幹。

第四,民主集中。所有外部決策的效率性都是由內部會議的無效所產生的。內部討論的問題越充分,表面上越無效,越沒有結論,其實有的時候越達到了核心問題,一旦這個核心問題達到一致意見,對外執行的時候,你會發現這個公司越能風生水起。

你對哪個原則,感受最深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