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有家神奇的書店,能讓二手書重獲新生

在這個崇尚知識的時代,通過閱讀來提升自我或陶冶情操,是人們業餘生活中常見的選擇。在人們閱讀量上升的同時,許多看完的書也會被閒置下來。

讓我們心痛的是,這些當初花了不少錢買的書,賣掉的時候卻只能當廢品廉價處理,而若囤積在家裡,又佔地方。

如果說有人想出原價購買你家裡不要的閒置舊書,你會不會覺得他“瘋”了?

巧了,成都有個叫王龍的人,就正在做這件“瘋狂”的事情。他帶領的“漫遊鯨”團隊,打算全價收購你家裡的閒置舊書。

成都有家神奇的書店,能讓二手書重獲新生

從怕書到愛書,他以書創業

學生時代的王龍並不喜歡讀書,“那個時候讀書就意味著考試、壓力,所以很排斥”,但是步入社會後,王龍卻發現了讀書的好。“讀一本書,花幾個小時,就能學到別人積累了很多年的經驗,我發現讀書真的是很棒的事。”

於是王龍愛上了書,乾脆辭去了工作,專門從事圖書行業。

他創立了“漫遊鯨”這個二手書交易平臺。在這個有“書店已死”論調和電子閱讀越來越普遍的社會,王龍的做法很復古,甚至朋友都表示不理解,他則有自己的見解。“書是舊的,但書裡的知識都是新的。手機確實可以看書,但看紙質書是一個享受看書的過程。”這兩者的場景與體驗是不一樣的。

成都有家神奇的書店,能讓二手書重獲新生

抓準痛點,贏得用戶認可

在“漫遊鯨”,每個人都可以把符合回收條件的書賣掉,以此換取跟書籍標價等額的書費,而這些書費又可以購買自己感興趣的其他書。這樣一來,舊書不再是亟待處理的廢品,還能讓你買到自己感興趣的書。

用戶在平臺上賣書,獲得和圖書標價一致的會員積分(書費),同時也可以用85%積分和15%現金的比例在平臺上購買其他感興趣的書。“需要支付一定現金是為了維持平臺的正常運營,因為舊書收回來我們要消毒修復和保存。”

王龍還記得,今年5月“漫遊鯨”正式上線後,他們苦等到的第一筆訂單。“我記得是一筆成都用戶的訂單,賣的什麼書不記得了,當時這個訂單產生後,我們辦公室所有的人都湊過來看,一起歡呼。”也正是這第一筆訂單給了他們肯定和認可,鼓勵他們繼續堅持。

前段時間,開店不到四個月的漫遊鯨,迎來了史上最大的個人訂單——529本書,等於2萬左右的書費!這更讓整個團隊堅定了信心。

成都有家神奇的書店,能讓二手書重獲新生

讓舊書重獲新生

創業是很辛苦的。王龍的家在樂山,為了創業,他每週要在成都工作六天。團隊小夥伴們也都同甘共苦,之前因為暴雨導致辦公室停電,為了不耽誤平臺正常使用,整個團隊搬到了沒有空調的倉庫。

位於成都城南800平方米大的漫遊鯨倉庫裡,滿滿當當放的全是書。用戶賣出的舊書在這裡經過嚴格的篩選、修復和翻新,再重新塑封,一個小時左右,舊書就能舊貌換新顏。

在這間倉庫裡工作的,除了幾名全職工人,還有一些附近的家庭婦女,而招聘這些家庭婦女來倉庫上班,王龍也有著自己的考慮。“她們都是家庭婦女,送完小孩上學就沒事了,在我這裡剛好可以做做書籍翻新,送了孩子來上班,下班之後去接孩子,挺好的。”

成都有家神奇的書店,能讓二手書重獲新生

迴歸紙質閱讀,讓舊書發揮價值

幾年前關於“書店已死”的討論甚囂塵上,隨著互聯網和移動端的普及,紙質書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衝擊,以至於很多人認為紙質書將退出歷史舞臺。

而王龍卻不這麼看。他不僅十分看好紙質書,還想著將來要辦一些高質量的線下交流活動,等到時機成熟甚至要開一家實體體驗書店,這似乎跟時代“背道而馳”,但他卻“一意孤行”。

“我們不是線下廢品回收。有一些同類的公司和書店,低收高賣,這讓很多人落差很大,因為大家對書都是有感情的。”在王龍看來,看紙質書本身就是一種生活追求和態度,而他就是要讓大家手裡的閒置舊書“起死回生”。

“漫遊鯨”裡成都本土用戶的表現也讓王龍很欣慰。“成都用戶在平臺上無論是參與量還是活躍度超越了全國平均數。相較於北上廣更喜歡一些經管社科類的書,成都用戶更喜歡生活類的書籍,這也很好地體現了成都人會生活、懂生活的特點。”

為什麼平臺叫做“漫遊鯨”?王龍笑著說,大家看書的時候,是一種和愜意的狀態,和一條漫遊的鯨魚狀態很像。當初公司的小夥伴聚在一起,想到了深夜,才敲定這個名字,就是希望每一個愛書的人,都能成為一條沉浸在閱讀海洋中的愜意的鯨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