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夫人一再挽留,她却执意离去

王夫人一再挽留,她却执意离去

王夫人一再挽留,她却执意离去

随着薛蟠婚事提上议事日程,薛家母子搬出了贾府,回到自家居住,宝钗依旧留在大观园帮忙照管,但是因绣春囊一事导致 “大观园夜抄”之后,薛宝钗扔下病中的史湘云,以母亲生病为由毅然辞别了贾府,一溜烟地去了。

她的离去,贾探春言辞比较犀利:亲戚们好,也不必死住着……并且还说很好,姨妈好了,也不必再来。对此,李纨和尤氏相视一笑。这个笑颇是意味深长,大约大家早就有这想法了,只是没人说出来,偏这个三姑娘口舌锋利,连一点象征性地挽留也不给。

最高权力代表贾母未表态。

王夫人则如失膀臂。

都道林黛玉是个病秧子,谁料风风火火的凤辣子先病倒了,病得不能工作,病得起居不适,病得太医颇有无奈之感,这是娘家侄女儿兼夫家侄媳妇的情况。

宝钗呢?是妹妹家的女儿,王夫人有事自然和妹妹一家商议,贴心啊!薛姨妈母女先后搬出,王熙凤又病着,王夫人忽然着了慌,于是一再挽留宝钗。

王夫人一再追问,别是谁得罪了宝姑娘?凤丫头马上回答,谁能得罪他,左不过是她们姊妹那一群人……先把自己撇得干干净净。王夫人又问,别是宝玉说话有口无心吧?王熙凤也轻巧巧地答复了:不可能。

这里,我们看看,幸亏林黛玉和薛宝钗亲姐妹一样了,不然王夫人还会怎么问?王熙凤又该如何答?阿弥陀佛!

王夫人一再挽留,她却执意离去

​大约王熙凤有未卜先知之明,早就料到王夫人的盘问,因此夜抄大观园的时候,特意避开了薛宝钗居住的蘅芜苑。

即便如此,还是逃不过王夫人的一再怀疑和追问,究竟为啥走呢?王熙凤又答复“大约搜检了别人没有搜检她……她自己回避了。也是应该避嫌的。”

王夫人仍然半信半疑。

解铃还须系铃人,薛宝钗的离去,自己留下了一大篇理论:

一是妈没人照顾;

二是哥哥娶亲,家里事多;

三是因我在园里住着,东南上小角门就常开着,没人盘查,怕出了问题,碍了脸面;

四是姐妹们都大了,彼此皆有事,园子太大,照管不过来,少几个人,姨妈就少操一份心,所以我还是搬走吧,让姨妈少操点心。

这样一大堆的解释,王夫人才终于点头认可。

可是,小编以为,这里还有薛宝钗没有言说的理由。

薛宝钗受命管理之初,是很高调的。一是宣称自己参与大观园管理,是姨妈再三委托,不是多管闲事;二是夜夜一乘小轿开展夜巡,可谓镇山太岁。

王夫人一再挽留,她却执意离去

可是事偏偏出在她的管辖范围。

先是夜赌现象暴露。薛宝钗的婆子夜里给林黛玉送燕窝,林黛玉就匆忙拿了钱给婆子打酒吃,并说出了夜赌一事,婆子还炫耀说今儿是她的头家,要好好痛赌一回。身边人夜值赌博已成公开之事,薛宝钗不知道?

二是大观园承包以后,各小主的花草供应已经定量供奉。其丫鬟莺儿公然违反承包制度,带头掐花折柳,引发矛盾,嫁祸春燕,让春燕挨打又挨骂,最后反而是春燕母女给莺儿赔礼道歉,这是很什么道理?

三是夜抄缘由“失盗”,她的蘅芜苑东南角的门是常开着的,这是门户不严吧?

我们知道,荣国府的管理者王熙凤是把人得罪了个底朝天,三丫头探春也是如此,老祖宗贾母处理起来更是雷厉风行。只有不发表处理意见的李纨和宝钗,委实不肯因公废私,得罪他人。这点和王夫人倒有些像,身边丫鬟偷盗、姨娘损坏东西数不胜数,她也置若罔闻。

薛宝钗参与管理,参与制定规章制度,自己的手下人却都有违反,却未处理训斥一人,不管理身边人怎么去管理别人?

而管理意味着得罪人。

因此,薛宝钗夜夜巡查,大观园却夜夜灯火通明地赌博……

正如小红和坠儿在滴翠亭的密谋,她们说道:“若是宝姑娘知道倒还罢了……”此话细思极恐。

对府内违规行为,聪明的宝姑娘装聋作哑,概不知情,或者即使知道了,也从不处理一人,巡而不察,察而不纠,大行放水之私,难道这才是“大得下人之心”的根源?

越管越乱的大观园,薛宝钗如何述职?


作者红柳,本名马晓雁,本刊编辑,研读《红楼梦》30余年,痴红爱红,愿结交天下红迷朋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