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薩頂頂的唱功?

俸添夢話


薩頂頂也是典型的“出口轉內銷”的歌手。雖然很早就登上過春晚的晚臺,也曾經獲得過青歌賽流行唱法的亞軍,但薩頂頂因為在2006年簽約“環球唱片”,才以其融合東西的音樂表現形式,為國際所關注。

在國內,薩頂頂的跨界音樂最初並沒有得到認可,甚至很多人覺得她唱得是什麼鬼。但因為在日本的“環球唱片世界年度峰會表演《神香》”,再加上《萬物生》專輯在海外的發行,卻讓薩頂頂的音樂,成為了海外World Music領域極受好評的一張專輯。

尤其是“自語式”的唱法,既融合了藏音、蒙音的表現手法,又結合了現代的另類女聲唱法,既像原生態又賦有現代感,因此在海外市場一戰成名,並最終因為得到“BBC世界音樂獎亞太地區最佳音樂人獎”,從而得以返銷到國內。

這個時候,國內對她的評價,則是真好聽。前後的反差,讓人反思、沉思和幽思。


愛地人


薩頂頂:無論專輯造型還是唱腔,薩頂頂的名字總是被人們與朱哲琴對比。穿著五彩又繁複的藏服,面著神秘又嬌豔的妝容,實際上,從周鵬到薩頂頂,這個姑娘就沒變過。她嗓音清麗,聲線婉轉,辨識度很高,連音樂也一直是以電子為基礎,只不過現在做的是所謂的"跨界",把電子音樂加上民族元素作為裝飾。

想必曾後悔咚巴拉是她的成名曲。


相對把藏樂元素帶向世界的歌者是朱哲琴:在網絡還沒有盛行的年代,突然看到各大電視臺上頻繁出現她的名字,在天賦和時機結合下完成了一個華人女歌手走向世界的音樂夢。

專輯《阿姐鼓》:真正把朱哲琴推至頂峰的專輯,當年幾十塊買過一張,後來才知道臺灣飛碟全球發行的限量版金碟要300多一張,那麼貴也狂賣了300多萬張,可算是當時的商業奇蹟,中英文歌詞本印刷主打國際市場。

專輯最初的創業源自於製作人何訓田,他與朱哲琴一起去西藏尋找音樂靈感,採風創作將近兩年才在94年完成,而阿姐鼓的靈感是由西藏民間故事改編而成。據稱一次一個朋友講起一個"阿姐鼓"的故事:"這個鼓,用的是一張少女的皮,她本身是願意做奉獻的,所以就選中了她作這個鼓。何聽了這個故事後,覺得很震撼,改編為阿姐鼓。這個故事有多個版本的解讀:

高帥富團隊成員表,監製:徐能學、出品人:朱小臨、製作人:李蘇友、作曲 音樂總監:何訓田、錄音 合成:蘇前、鍵盤演奏:李泉、吉他:撈仔、吹奏:杜聰、鼓:王偉、嗩吶:劉英......

重聽阿姐鼓專輯有感:

戴上耳機,旋律響起,貫穿始末的詞義中時刻透露中對親情、生命、土地的歌頌和熱愛,靈魂天籟般嗓音明亮而清澈,時而縹緲迴盪、時而甘甜如飴與電子鼓擊交輝呼應著,有種古樸與現代巧妙結合得靈動。

黑暗中聽《轉經》有感:思緒伴隨旋律散開,演化成遠行的旅人之一,眼見前方大霧瀰漫,崎嶇坎坷的山路中我們摸索前行,恍惚中看到霧氣中人影若現亦或看到往生輪迴路上的另一個自己。抬頭看到天空中飄散的音符和旋律幻化成的一條條透明絲絃,從空中一根根接連到每個人的耳中和心中,伴隨絲絃音律的顫動我們點頭呼應著,陷入某種宗教儀式般暢醉其中。忽的空中傳來千萬種人聲共鳴,剎那大地上的每個人的靈魂似乎被震盪抽離出體外,肉身僵直,魂魄懸浮於身前三丈。伴隨著清脆的轉經筒聲及僧人的誦經聲,音聲漸止,眾旅人靈魂歸竅,撫掌嘆息。



musictea


薩老師的唱功毋庸置疑,2001年出道至今獲得國際大獎無數;因其特殊的唱法風格而受到關注,07年的《萬物生》曾引起一陣轟動。2008年獲得BBC世界音樂大獎等多項國際獎項,並且是中國首位被格萊美邀請的歌手。

社會各界對薩頂頂的評價:

薩頂頂憑藉梵語、藏語,甚至“自語”吟唱歌曲,配合著濃郁民族風情的穿著,有著“神秘東方女子”的形象

薩頂頂是“第一個在西方世界獲得一流名望”的中國音樂人(英國衛報評)

薩頂頂是當今全球集創作與表演於一身的新生代青年音樂家,憑藉其民族風情的表演躋身當今世界樂壇一線藝人(江南都市報評)

由於其極具東方特色的穿著以及唱法,讓西方音樂界對其有著很高的評價。

最近由於“假唱”事件,薩頂頂受到了強烈的輿論


番茄電影


我雖然算不上專業人士,但也能評個一二。薩頂頂的嗓子是很奇特的,天生比較尖銳,氣息不足是硬傷,但是唱功絕對不弱,當年青歌賽拿銀獎就是證明。而薩頂頂目前在歌壇的地位更像一個原創音樂人而非唱將,所以不要過於糾結她的唱功。

總體來說就是二流的唱功和超一流的創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