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外7家科技巨頭CEO是如何高效開會的?

如果開會也佔用了你工作中的大部分時間,那麼一定要看看這篇文章。

只要你不是獨立工作的自由職業者,在工作中就不得不面對會議。面對面的溝通有著即時通訊工具和電話語音無法替代的魅力:它傳達信息的方式更高效,信息量也更加豐富。

然而,許多人卻討厭會議:冗長的節奏,即興的跑題,敵對的氛圍,模糊的結論……這些都讓會議要不然變得漫長而低效。如果才能讓會議更高效呢?讓我們看一看國內外大廠CEO的高效開會習慣,希望對你有所啟發。

(一)阿里巴巴CEO張勇:當場捅刀子

国内外7家科技巨头CEO是如何高效开会的?

“我始終相信,獲取信息可以很高效,而開會是其中最差勁的辦法。”——阿里巴巴CEO張勇

馬雲曾說,自從張勇加入了之後,阿里連開會的感覺都不一樣了。張勇的開會風格是這樣的:

開會前,他會讓所有人把 PPT 全都發過來。在會議前獲得足夠的信息輸入,而開會時間主要用來討論、爭論、做決定,張勇管它叫作 “捅刀子”。

如何在會前共享資料呢?這裡分享一個高效的方法:可以使用諸如WPS+這類企業文檔協作工具,參會人員只需將各自PPT發到團隊文件夾中,這樣每個人就能看到所有人的PPT資料,免去了反覆保存、傳輸、下載的麻煩,大大提高了會議效率。

“一般我會先隨機問個問題,隨便捅一刀,看看這個人有沒有想法。一刀進去不見血,那很好,說明他準備好了;換個人,一刀進去就見血,說明到處都是洞,問完一個問題我會繼續問第二個第三個,捅到體無完膚為止。” 張勇曾這樣說道。

(二)京東劉強東:氣氛肅殺

国内外7家科技巨头CEO是如何高效开会的?

在京東發展早期,劉強東每天早上8點半都會準時到達公司,跟京東的高管們一起開會。在不超過半個小時的會議裡,劉強東快速決策,就各方提出的問題迅速做出回應和針對性的部署。由於效率高,京東晨會曾被人形容“肅殺氣氛令人戰慄”。

對於京東的這項傳統項目,劉強東本人頗為推崇,他自己表示,“不管晚上工作到多晚,哪怕兩三點鐘,第二天一早8點鐘的時候也會準時坐到會議室裡面。”事實上,除了外出、出差外,東哥每天早上8點半開晨會的習慣,已經堅持了10多年。

(三)亞馬遜CEO貝索斯:兩個披薩原則

国内外7家科技巨头CEO是如何高效开会的?

亞馬遜的 CEO 傑夫·貝索斯認為人數多的會議不利於決策的形成,而是會導致與會人員人云亦云,不發表自己的見解和想法。

他的“兩個比薩”原則要求每場會議的人數,不能多到兩個披薩餅還不夠吃的地步。他認為小團隊更團結,且更有效率和創新性,他們總是各自能提供獨特的價值。

(四)蘋果已故創始人喬布斯:邀請必要的人,並分配責任人

国内外7家科技巨头CEO是如何高效开会的?

喬布斯在開會時,如果覺得你是多餘的,甚至會把你從會場中趕出去。蘋果在召開任何一次會議時都會制定一份行動表,與每個行動事項緊鄰的是 DRI (直接負責的個人)的名字。在蘋果公司經常聽到的一句話就是,總有人想知道某一項目的負責人是誰。總會有人問,“那個項目的DRI是誰?”

(五)Google CEO 拉里·佩奇:不該等到開會才決策

国内外7家科技巨头CEO是如何高效开会的?

在2011年佩奇接任谷歌CEO職務之時,他給全公司員工發了一封主題為“如何有效地開會?”的公開信。其中一個技巧是每次會議指派一名決策者參加。但是,更重要的是,佩奇認為你可能根本不需要開會就可以做出決策。

“沒有決策應該等到開會之後才作出。”這封電子郵件寫道,“如果有些決策非要在會議後才進行,那麼你就應該立即安排會議。”

(六)特斯拉CEO 埃隆·馬斯克:要求員工充分準備

国内外7家科技巨头CEO是如何高效开会的?

馬斯克的要求是很高的。如果員工沒有在規定時間內完成任務,他就會解僱他們,這是他一貫的做法。因此,如果你準備在Tesla或SpaceX會見馬斯克,那麼你最好有備而來。

馬斯克手下一名匿名的員工在問答網站Quora上寫道,“在與埃隆開會時,我們都會做好充分準備。因為如果你準備不足,他問你問題而你答不上來,那麼你就祈禱自己運氣好不被解僱吧。”

(七)Facebook CEO 扎克伯格:確認會議目標、每週的「No Meeting Day」

国内外7家科技巨头CEO是如何高效开会的?

在 Facebook ,扎克伯克要求所有人在開會前,都先想好一個最基礎的問題:本次會議的目標是什麼?在他看來,會議可以分為兩大類:決策型會議、討論型會議。前者必須輸出一個明確的決定,如項目評審會、預算審批會,而後者則可能是召集所有人一起討論問題,共享信息,如晨會、頭腦風暴、項目溝通會等。

其實一旦確認了會議的目標,就間接確定了會議的類型、場地與時長。不同類型的會議,有不同的開法和場地選擇。例如,如果是一次頭腦風暴,那麼就應該選擇氣氛相對輕鬆的會議環境,最好有沙發、白板和一些零食,以調動每個人的創意思維。而如果是一次進度溝通會,需要各方互通一下當前項目的進展,自然這樣的會議應該保持精簡,可以選擇一個不需要座位的小房間,迅速結束。

此外,Facebook的工程師有一個「No Meeting Day」可謂是一大亮點。每週有一天可以拒絕開會(特別緊急的除外),他們也稱這天為“製造者日”。

最後送上能讓開會更高效的《羅伯特議事規則》:

(1)同時只能有一個議提

一旦一個提議被提出來以後,它就是當前唯一可以討論的議題,必須先把它解決了,或者經表決同意把它先擱置了,然後才能提下一個提議。

(2)意見相左的雙方應輪流得到發言權

辯論的時候有人請求發言,主持人應該先問他持的是哪一方的觀點,如果其觀點與上一位發言人相反,那麼他有優先權(比如有若干人同時要求發言)。

(3)主持人必須請反方表決

必須進行正、反兩方分別的表決,缺一不可。不可以正方表決後,發現已經達到表決額度的要求,就認為沒有必要再請反對方表決。

(4)反對人身攻擊

必須制止脫離議題本身的人身攻擊。禁止辱罵或譏諷的語言。

(5)辯論必須圍繞當前待決議題

如果發言人的言論顯得與議題無關,而且其他與會成員已表現出了對此的反感(如噓聲),發言人的發言應該得到制止。

(6)拆分議題

如果一個待決議題可以被分成若干小的議題,而且與會成員傾向於就其中小的問題分別討論,可以提議將議題拆分。

(7)避免多次討論

在一屆會議期間,一旦會議對某一議題做出了決定,同一個議題,或者本質上的同一個議題,不能再次討論,除非發生了特殊情況。

(8)謹慎對待新議題

如果對某個議題做了暫時性的處理,並沒有形成最終決定,那麼不可以引入任何一旦通過就會干擾到會議對原議題討論時的立場的提議,無論新提議對原提議有正面還是負面的影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