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著名儒学传承人物——郑玄传

郑玄(127年8月29日-200年),字康成,北海高密(今山东省高密市)人,东汉末年儒家学者、经学大师。郑玄曾入太学攻《京氏易》、《公羊春秋》及《三统历》、《九章算术》,又从张恭祖学《古文尚书》、《周礼》和《左传》等,最后从马融学古文经。游学归里之后,复客耕东莱,聚徒授课,弟子达数千人,家贫好学,终为大儒。党锢之祸起,遭禁锢,杜门注疏,潜心著述。晚年守节不仕,却遭逼迫从军,最终病逝于元城,年七十四。

中国历史上著名儒学传承人物——郑玄传

郑玄治学以古文经学为主,兼采今文经说。他遍注儒家经典,以毕生精力整理古代文化遗产,使经学进入了一个"小统一时代"。著有《天文七政论》、《中侯》等书,共百万余言,世称"郑学",为汉代经学的集大成者。唐贞观年间,列郑玄于二十二"先师"之列,配享孔庙。宋代时被追封为高密伯。与晏婴、刘墉并称为"高密三贤",后人建有郑公祠以纪念。

早而聪敏

郑玄自幼天资聪颖,又性喜读书,勤奋好学。他从小学习书数之学,到八九岁时就精通加减乘除的算术,十二三岁时,他就能诵读和讲述《诗》、《书》、《易》、《礼记》、《春秋》这儒家"五经"了。

郑玄自少年时就一心向学,确立了学习经学的志向,终日沉湎于书卷中,孜孜以求。他不尚虚荣,天性务实,十六岁时,不但精通儒家经典,详熟古代典制,而且通晓谶纬方术之学,又能写得一手好文章,在当地声名远播,被大家称为神童。

中国历史上著名儒学传承人物——郑玄传

折节向学

在十八岁那年,迫于生计他不得不出仕,充任乡啬夫之职,郑玄在任上勤勤恳恳,十分认真,抚恤孤苦甚得乡里的好评,不久便晋级而成为乡佐。郑玄不安于乡吏的工作,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刻苦学习,到二十一岁时,已经博览群书,具有了深厚的经学功底,并精于历数图纬之学,兼精算术。

当时的名士杜密任太山太守、北海相,把郑玄升调到北海郡里为吏录,使他得到学习和深造的机会。不久郑玄又辞去吏职入太学授业。师从第五元先,先后学了《京氏易》、《公羊春秋》、《三统历》、《九章算术》等,俱达到了通晓的程度。又师从东郡张恭祖学习了《周官》、《礼记》、《左氏春秋》、《韩诗》、《古文尚书》等书,其中除《礼记》和《韩诗》外,均为古文经学的重要典籍。

还师从陈球受业学习了《律令》。在此期间,他还以明经学、表节操为目的,游学于幽、并、兖、豫各州,遍访名儒,转益多师,虚心向他们学习,共同探讨学术问题。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不辞劳苦,孜孜求道,而立之年后,郑玄已经成了一名有着较深造诣的经学家。

中国历史上著名儒学传承人物——郑玄传

游学关西

郑玄通过友人卢植的关系,离开故国,千里迢迢西入关中,拜扶风人马融为师。马融是当时最著名的经学大师,学问十分渊博。他遍注儒家经典,使古文经学达到了成熟的境地。郑玄在马融门下学习了七年,因父母年迈需要归养,就向马融告辞返回山东故里。

隐修经业

郑玄四十多岁时已成为全国著名的精通今古文经学的大师,于百家之学无所不通。汉灵帝建宁元年(168年),朝廷下诏各州郡查究党人,郑玄曾为杜密故吏,所以也被视为党人,于建宁四年(171年)被禁锢。一直到了五十八岁才蒙赦令,前后长达十四年。在此期间,他打破了经学的家法,注释与著书"几百余万言",创立了"郑学",在中国经学发展史上做出了无与伦比的杰出贡献,郑学"逐渐成为"天下所宗"的儒学。

守节不仕

朝廷聘请他入朝担任要职。但郑玄不愿涉足仕途屡拒征辟,一心一意从事著书讲学的学术工作。灵帝中平四年(187年),三府(太尉、司空、司徒)曾先后两次征辟郑玄,但他都借故婉言谢绝了。第二年,郑玄被征为博士,他因父丧而未去。后将军袁隗表举郑玄为侍中,他仍以居丧为理由而拒绝出仕。

中平六年(189年),公卿们又举郑玄任赵王刘乾的国相,但因战乱道路不通,仍没有受召。郑玄屡拒征辟,其间除避乱于徐州外,大多在家乡隐居,聚徒讲学,专心经术,著书立说。他的弟子遍于天下,学生超过千人,为一时之盛。

汉献帝初平二年(191年),黄巾军攻占青州,郑玄只得逃到徐州避乱。郑玄在徐州住了五、六年,建安元年(196年),郑玄从徐州返回高密。他终日精研经典,博稽六艺。 建安三年(198年),献帝征郑玄为大司农,这是位列九卿的高官,郑玄在家拜受后,便乘安车至许昌,但马上又借口有病,请求告老还乡。

颠沛流离

建安五年(200年),郑玄已经七十四岁了,饱经沧桑,身体常觉不适。这一年,袁绍与曹操的大军在官渡(今河南中牟县东北)会战。袁绍为壮声势,争取民心和士望,叫袁谭逼迫郑玄随军,郑玄无奈,只好抱病而行。走到元城(今河北大名县境),病势加重,不能再走了,同年六月病逝于该县。病重和临危之时,他还在注释《周易》。

中国历史上著名儒学传承人物——郑玄传

郑玄墓位于山东省高密市双羊镇郑公后店村。1986年郑玄墓被公布为高密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2年又被公布为山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主要成就

经学。郑玄注疏有《毛诗》、《周易》、《论语》等儒学经典。家藏经籍逾万卷,多以儒家经籍为主。郑玄囊括大典,综合百家,遍注群经,将今、古文界限打破,达到了经学的融合与统一。郑玄所注经书,代表了汉代学术的最高成就,被称为"郑学",对后世经学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郑玄以毕生精力注释儒家经典,至今保存完整的,有《周礼注》、《仪礼注》、《礼记注》,合称《三礼注》,还有《毛诗传笺》。失传后,经后人辑佚而部分保存下来的,有《周易注》、《古文尚书注》、《孝经注》、《论语注》。此外,他还曾注《春秋左氏传》,未成,送予学者服虔,遂有《春秋服氏注》,著述共约有60种之多。

中国历史上著名儒学传承人物——郑玄传

注释三礼。

郑玄最大的功绩是编辑、注释了"三礼"。汉代《礼经》只凭师授而无注解,马融也只注了《丧服》经、传,"三礼"这个名称虽然是马融、卢植提出来的,但却是从郑玄分别为《周礼》、《仪礼》、《礼记》作注之后才确定下来的。

现存的《毛诗笺》也是郑注中的力作。《诗经》在史学上与文学上都属极重要的一部经典,但由于时代久远,其中许多内容我们今天已经不易理解了。若要真正读懂它,非借助前人的注释不可,而郑笺正是最好的古注本,是《诗经》研究的第一个里程碑。

郑玄对经学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郑玄以其毕生精力注释儒家经典,是一位空前的经学大师。从唐代起,其所注的《诗》、《三礼》即被视为儒家经典的标准注本,收入九经。宋代又把它列入十三经注疏,长期作为官方教材。直到今天,仍是古经典的权威注本。

教育。郑玄遵循儒家经籍中的一贯思想,力主尊师。郑玄认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起着主导和支配作用。他对儒家经籍中所记载的教育设置和教育观点作了大量精辟的阐发。

教育学生。郑玄教育学生很注意问难式、启发式和因材施教,这是对孔子的传统的继承和进一步发展。而其教育方面的突出成就,又促进了其学说的传播,终得大行于世。

中国历史上著名儒学传承人物——郑玄传

思想。郑玄是一位笃信儒家思想的正统学者,他理想中的政治面貌,应当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严守等级秩序,使政治稳定,风调雨顺,国泰民安。郑玄遍诠群经,把这些政治思想说成是经典的本义和万古永恒的常则,对于儒家传统思想的传播具有重要的意义。

校雠学。郑玄注经,不仅兼录异文,考订疑误,而且致力于考镜源流,厘析篇帙,涉及到了校雠学的各个方面,后世有志于以整理古籍为务者,皆以郑玄所为作为楷式。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古籍浩如烟海,整理古籍是研究传统文化与历史的必需,而校雠之学,又是古籍整理方面的一门专业学问。郑玄的校雠学成就,极大地丰富了中国校雠学的内容,其功不可没。

训诂学。中国训诂学的起源甚早,而训诂学的成熟发展则在汉代。汉人的训诂学成就又以郑玄为最。所谓训诂学,也就是用语言解释语言,郑玄遍注群经,其内容几乎包括了后世训诂学所涉及的全部:包括释词、释句旨、说语源、说通假、注音读、说修辞、说制度、解名物、释方言、校勘文字、分析语法等等。

词汇学。郑玄总结和发展前人的研究成果,在注经过程中对词的诸多义项和用法进行全面训释,从而巩固了先秦以来词义发展的成果。许慎的《说文解字》主要在于明辨字的本义,正本清源,功绩巨大,但很少涉及引申、假借问题。郑玄则重在阐述词的引申义与假借义,并揭示出了一些客观规律。郑玄的功绩可与许慎相媲美,对词汇学的发展有杰出贡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