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身75亿收场,曾与阿里巴巴争斗15年,却以“特殊”的方式倒下

随着我们进入了互联网时代,互联网在给予我们方便的同时还孕育了一些能量巨大的互联网企业,比如我们目前熟悉的腾讯、阿里巴巴、京东等等。这些巨头搭上了互联网的快车,并且在众多激烈的竞争之中存活下来,正所谓“弱肉强食”也就是这个道理。在互联网和马云创立的阿里巴巴推动下,我们很快步入电商时代。

卖身75亿收场,曾与阿里巴巴争斗15年,却以“特殊”的方式倒下

说到电商,大多数网友自然会立刻想起目前我们经常用的天猫、淘宝、京东,甚至苏宁易购等等,为什么会立刻想起这些名字呢?主要原因有两个,第一是它们在众多竞争之中凭借实力存活了下来,第二是我们会经常用到这些产品。而在这些成名产品的背后往往是用其它产品的白骨堆起来的,比如曾经名声大噪的大可乐、淘在路上、当当网等等互联网企业。

卖身75亿收场,曾与阿里巴巴争斗15年,却以“特殊”的方式倒下

说到当当网,当当网论资历当与阿里巴巴齐名,但却没能像阿里巴巴这样熬到目前的辉煌。当当网的雏形最早出现在1996年,创始人李国庆和妻子俞渝一见钟情闪婚之后,萌生了创业的想法。在通过慎重考虑之后,便有了当当网。在20世纪90年代,互联网并没有现在这么普及,但李国庆的眼光也不比当时的马云差,同样看上了互联网这个经济快车。

卖身75亿收场,曾与阿里巴巴争斗15年,却以“特殊”的方式倒下

李国庆夫妇在还没创办当当网的时候,在图书出版领域摸爬打滚了数10年时间,把当时中国传统的图书出版到发行的所以环节都摸透了。由于身在海外,得到了当时亚马逊的电商模式启发,决定在图书行业深造并用亚马逊的商业模式把图书行业最赚钱的关键环节树立出来。此后李国庆夫妇说服了IDG(美国国际数据集团)和LCHG(卢森堡剑桥集团)共同出资后,瞄准了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打造“网上书店”的门户,并且成为了中国最大的图书资讯集成商和供应商,之后便有了当当网。

卖身75亿收场,曾与阿里巴巴争斗15年,却以“特殊”的方式倒下

因此当当网在成立最初的目的,一是赚钱,二是图书交易等。当然有这样站在风口上的不止当当网一个互联网企业,还有当时的阿里巴巴。阿里巴巴也是学了亚马逊的商业模式,并且把亚马逊的商业模式扩大化,多元化,不像当当网那样只限于图书方面。

卖身75亿收场,曾与阿里巴巴争斗15年,却以“特殊”的方式倒下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国内同样有很多类似的企业崛起,当当也迫不得已发展了除图书之外的物品交易,除了图书之外,在当当网最先上架的就是音像类。到后来,得到了著名的老虎基金投资750万美元的当当网开始与名牌合作,比如飞利浦、欧莱雅、卡西欧、耐克、乐高等300多个知名品牌。得到这些知名品牌强力合作之后,当当网一度扩张,且在2010年当当网在纽交所上市之后,估值就高达12.46亿美元。

卖身75亿收场,曾与阿里巴巴争斗15年,却以“特殊”的方式倒下

当当网在最巅峰的时候就是在2015年,当时月活最高高达2700多万,虽然有着千万级别的月活量,但是略逊于淘宝,不过却比当时的京东高出很多。随着阿里和淘宝介入图书领域,当当网在市场的份额逐渐下降,从千万级下滑到百万级。为何名噪一时的当当网会在一时之间下滑这么快?其实是李国庆的思维落后,在2015年,阿里,京东等都已经崛起,虽然同样是买书,但不一样的是阿里和京东不单单卖书还有3C等多元化的产品,而当当网李国庆却是只想卖书。截止到2017年,当当网估值40亿人民币,市值比2010年上市之际下跌了一半。

卖身75亿收场,曾与阿里巴巴争斗15年,却以“特殊”的方式倒下

由于李国庆的思维模式固执与淘宝,京东等差距逐渐拉大,而对行业动向敏锐的俞渝便萌生了把当当网卖掉的想法,李国庆自然是不同意,但由于俞渝掌管财务,李国庆也只能无奈。最后当当网被天海投资以75亿元人民币收购,了了收场。其中天海投资以发行股份方式支付40.6亿,以现金方式支付34.4亿。就这样,曾经名噪一时,并且与马云的阿里争斗15年的当当网就这样被以特殊的方式“倒下”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