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身75億收場,曾與阿里巴巴爭鬥15年,卻以「特殊」的方式倒下

隨著我們進入了互聯網時代,互聯網在給予我們方便的同時還孕育了一些能量巨大的互聯網企業,比如我們目前熟悉的騰訊、阿里巴巴、京東等等。這些巨頭搭上了互聯網的快車,並且在眾多激烈的競爭之中存活下來,正所謂“弱肉強食”也就是這個道理。在互聯網和馬雲創立的阿里巴巴推動下,我們很快步入電商時代。

賣身75億收場,曾與阿里巴巴爭鬥15年,卻以“特殊”的方式倒下

說到電商,大多數網友自然會立刻想起目前我們經常用的天貓、淘寶、京東,甚至蘇寧易購等等,為什麼會立刻想起這些名字呢?主要原因有兩個,第一是它們在眾多競爭之中憑藉實力存活了下來,第二是我們會經常用到這些產品。而在這些成名產品的背後往往是用其它產品的白骨堆起來的,比如曾經名聲大噪的大可樂、淘在路上、噹噹網等等互聯網企業。

賣身75億收場,曾與阿里巴巴爭鬥15年,卻以“特殊”的方式倒下

說到噹噹網,噹噹網論資歷當與阿里巴巴齊名,但卻沒能像阿里巴巴這樣熬到目前的輝煌。噹噹網的雛形最早出現在1996年,創始人李國慶和妻子俞渝一見鍾情閃婚之後,萌生了創業的想法。在通過慎重考慮之後,便有了噹噹網。在20世紀90年代,互聯網並沒有現在這麼普及,但李國慶的眼光也不比當時的馬雲差,同樣看上了互聯網這個經濟快車。

賣身75億收場,曾與阿里巴巴爭鬥15年,卻以“特殊”的方式倒下

李國慶夫婦在還沒創辦噹噹網的時候,在圖書出版領域摸爬打滾了數10年時間,把當時中國傳統的圖書出版到發行的所以環節都摸透了。由於身在海外,得到了當時亞馬遜的電商模式啟發,決定在圖書行業深造並用亞馬遜的商業模式把圖書行業最賺錢的關鍵環節樹立出來。此後李國慶夫婦說服了IDG(美國國際數據集團)和LCHG(盧森堡劍橋集團)共同出資後,瞄準了當今世界上最先進的計算機技術和網絡技術,打造“網上書店”的門戶,並且成為了中國最大的圖書資訊集成商和供應商,之後便有了噹噹網。

賣身75億收場,曾與阿里巴巴爭鬥15年,卻以“特殊”的方式倒下

因此噹噹網在成立最初的目的,一是賺錢,二是圖書交易等。當然有這樣站在風口上的不止噹噹網一個互聯網企業,還有當時的阿里巴巴。阿里巴巴也是學了亞馬遜的商業模式,並且把亞馬遜的商業模式擴大化,多元化,不像噹噹網那樣只限於圖書方面。

賣身75億收場,曾與阿里巴巴爭鬥15年,卻以“特殊”的方式倒下

隨著互聯網的發展,國內同樣有很多類似的企業崛起,噹噹也迫不得已發展了除圖書之外的物品交易,除了圖書之外,在噹噹網最先上架的就是音像類。到後來,得到了著名的老虎基金投資750萬美元的當當網開始與名牌合作,比如飛利浦、歐萊雅、卡西歐、耐克、樂高等300多個知名品牌。得到這些知名品牌強力合作之後,噹噹網一度擴張,且在2010年噹噹網在紐交所上市之後,估值就高達12.46億美元。

賣身75億收場,曾與阿里巴巴爭鬥15年,卻以“特殊”的方式倒下

噹噹網在最巔峰的時候就是在2015年,當時月活最高高達2700多萬,雖然有著千萬級別的月活量,但是略遜於淘寶,不過卻比當時的京東高出很多。隨著阿里和淘寶介入圖書領域,噹噹網在市場的份額逐漸下降,從千萬級下滑到百萬級。為何名噪一時的當當網會在一時之間下滑這麼快?其實是李國慶的思維落後,在2015年,阿里,京東等都已經崛起,雖然同樣是買書,但不一樣的是阿里和京東不單單賣書還有3C等多元化的產品,而噹噹網李國慶卻是隻想賣書。截止到2017年,噹噹網估值40億人民幣,市值比2010年上市之際下跌了一半。

賣身75億收場,曾與阿里巴巴爭鬥15年,卻以“特殊”的方式倒下

由於李國慶的思維模式固執與淘寶,京東等差距逐漸拉大,而對行業動向敏銳的俞渝便萌生了把噹噹網賣掉的想法,李國慶自然是不同意,但由於俞渝掌管財務,李國慶也只能無奈。最後噹噹網被天海投資以75億元人民幣收購,了了收場。其中天海投資以發行股份方式支付40.6億,以現金方式支付34.4億。就這樣,曾經名噪一時,並且與馬雲的阿里爭鬥15年的當當網就這樣被以特殊的方式“倒下”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