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著名诗人杨万里故里:吉水黄桥镇湴塘村修葺一新

各地多有人杰地灵的说法,黄桥镇湴塘村是宋诗人杨万里故里,杨万里生于斯、长于斯、老于斯、死于斯、葬于斯,一生有大半时间是在故乡度过,借诗人灵气,湴塘古村也就带出了那么一分文气。

宋代著名诗人杨万里故里:吉水黄桥镇湴塘村修葺一新

宋代著名诗人杨万里故里:吉水黄桥镇湴塘村修葺一新

宋代著名诗人杨万里故里:吉水黄桥镇湴塘村修葺一新

走进村中,看看一件一件的老物件儿,一栋一栋的老房子,就发现正可谓字里行间皆故事,门前屋后有趣闻,村内一条大道直达那个八百多年都蜚声文坛的诗坛霸主的最后归宿,沿着这条路,一栋栋老建筑点缀村中,斑驳的墙体,记录着历史沧桑的痕迹,垂朽的梁柱,沾染了岁月无情的变迁,坍塌的残垣,倾诉过华年黯淡的经历。看起来,这村,正在渐渐老去……然而侧首回眸,芝兰玉树,生于庭阶;湴塘子孙,代代雄才,不论是四知风范还是辂公祖训,不论是中奉门第还是诚斋家风,就像村内那套木刻板,方正,刚毅,也包含了历史的气息,承载了文艺的味道。

宋代著名诗人杨万里故里:吉水黄桥镇湴塘村修葺一新

正是春月好风光,踩着朝阳,伴着微风,沿着一条才修建的柏油马路,便能进入村中,经过怀念从陕西弘农迁来的杨氏先祖而特意修建用以祭祀女娲娘娘的西岳庙,步入杨万里晚年居所就近修筑的东园小游园,内中游步道曲折蜿蜒,正如当年的“三三径”,杨万里在东园新开九径,江梅、海棠、桃、李、橘、杏、红梅、碧桃、芙蓉九种花木,各植一径,命曰三三径,所谓“三径初开自蒋卿,再开三径是渊明。诚斋奄有三三径,一径花开一径行。”入得园中,便至江边,南溪桥卧于江面,映着“高柳下来垂处绿,小桃上去末梢红。”不知是桥因江名,还是江因桥灵,不远处“以侈寒士千载之荣遇云”的御书楼屹立江畔,或者凝望着昔日荣光,或者眺望着未来远方,不论是“文官下轿,武官下马”,还是象征湴塘23名进士的功德柱,给我们带来的都是历史的气息,而承载了“笔峰插霄汉、云气蘸锋芒。时时同挥洒,散作甘露香”的笔峰阁,带来了更多的节点,此处上可望御书楼之静,下可接荷花池之绿,前可见南溪桥之古,后可观笔架山之秀。控南溪而连东园,实在是观景的极佳场所。

宋代著名诗人杨万里故里:吉水黄桥镇湴塘村修葺一新

宋代著名诗人杨万里故里:吉水黄桥镇湴塘村修葺一新

宋代著名诗人杨万里故里:吉水黄桥镇湴塘村修葺一新

宋代著名诗人杨万里故里:吉水黄桥镇湴塘村修葺一新

到了湴塘,无需多言,只需静静地行走几分钟,就能轻易地感受到一股从内心油然而发的爽利,就像被文曲附体,不断地有引吭高歌或是低头吟哦的冲动,因为村内无声流转着厚重的历史,还有那奇妙的文化气息,不断冲刷净化着内心,让你心里总有东西想要一吐为快,就像杨万里在《桂源铺》中写道:“万山不许一溪奔,拦得溪声日夜喧。到得前头山脚尽,堂堂溪水出前村。”也许,这个村庄的名气也会像那溪水一般,到得前头山脚尽,堂堂溪水出前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