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死后卢绾成了惊弓之鸟:我还是赶紧投匈奴吧,要不然性命不保

那是一个寒风萧瑟的夜晚。

刘邦死后卢绾成了惊弓之鸟:我还是赶紧投匈奴吧,要不然性命不保

宝剑的孤独如同这朔北的月光,清冷而胆寒。犹记起当年我与你醉卧沙场,而如今你早已离去,我在这生命最后一晚颤颤巍巍的思念,也像你我一起走过的时光那样,一去不返。

一年之前我为保身,逃出吕后的魔爪,犹如惊弓之鸟一般弃汉转投匈奴,我自以为聪明半世,却落得身卒异域,可悲可叹!

刘邦死后卢绾成了惊弓之鸟:我还是赶紧投匈奴吧,要不然性命不保

东湖卢王卢绾死于匈奴......

刘邦死后卢绾成了惊弓之鸟:我还是赶紧投匈奴吧,要不然性命不保

公元前195年,汉高祖刘邦逝世,消息传到了长城边上的燕王卢绾耳朵里,卢绾声泪俱下,他知道这一次再也无路可走。“天下之王若非刘姓,皆要诛杀”,这句话伤透了卢绾的心,这一次他只能投奔匈奴,他从未想过要反刘邦,他只是想要自保。刘邦病重,卢绾带着家属和兵马躲在长城一带,只为了等刘邦病好,交出大权从此成为平民不问政事,可是刘邦一死,吕后从政,有韩信彭越前车之鉴,他自己有口无力,因为他知道,只有刘邦才能知道他的忠心啊。

刘邦死后卢绾成了惊弓之鸟:我还是赶紧投匈奴吧,要不然性命不保

其实卢绾和刘邦,曾经那真是“好的穿一条裤子”。

刘邦死后卢绾成了惊弓之鸟:我还是赶紧投匈奴吧,要不然性命不保

卢绾和刘邦两个人的父亲本就是生死之交的好兄弟,到了他们这一辈更是特别的亲密,卢绾和刘邦是同年同月同日生,两人从小一起玩耍,一起读书,刘邦有时候惹了麻烦会躲在卢绾那里,而卢绾惹事刘邦也会替他出头,他们俩经常是形影不离。后来刘邦起义反抗秦国暴政,卢绾十分的支持他,陪伴他的左右,但是卢绾也没有特别重要的事务,主要就是照顾伺候刘邦,虽然不及萧何曹参给刘邦那般的出谋划策,但是也是经常给刘邦提一些实质性的建议,因为从小的交情太深,刘邦绝对不会让卢绾冲锋陷阵当先锋战士,所以一直把卢绾留在自己的身边,虽然没什么特别大的战功,但是至少可以保全卢绾的性命,由此可以看出刘邦和卢绾之间的情分到底有多深。

刘邦死后卢绾成了惊弓之鸟:我还是赶紧投匈奴吧,要不然性命不保

虽然俗话说“患难见真情”,但是贵贱两分时更能见真情,后来刘邦推了秦朝,逼死项羽,当上了汉朝的开国皇帝,把自己身边的功臣都封了一遍,那自然刘邦心里也少不了他的这个兄弟发小,但是苦于卢绾并没有什么可以拿的出手的战功,于是一想便让自己的兄弟卢绾跟着自己去打藏荼,其实那时候藏荼已经溃败,去了也只是处理处理残局,交接交接任务,并无风险可言,回来的时候,刘邦说燕地这地方得有人管啊,众人皆看出了刘邦的心思,纷纷推荐卢绾,这正应了刘邦的心意,于是封卢绾为燕王。刘邦并没有亏待他这个发小,也可以看出刘邦和卢绾之间的真情啊。

刘邦死后卢绾成了惊弓之鸟:我还是赶紧投匈奴吧,要不然性命不保

但是后来一切都变了,刘邦已经是汉朝的皇帝,江山日渐稳固,但是那些开国功勋却成了刘邦的心头患,卢绾也看到了这一点。所以卢绾觉得以自己的地位,刘邦势必会对他下手,但是不得不说卢绾聪明反被聪明误,刘邦所进行的诛候,其实都是已经确定这些侯王谋反成事实才下手的,而卢绾犹如惊弓之鸟,实在太不稳重,后来刘邦病重驾崩,吕后掌权卢绾更是难以自保,于是才有开篇,卢绾投奔匈奴,一年后,卢绾也死了。不知道他们来世是否还愿意做兄弟,还能否互相信任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