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吉滿130億掘金敗局 16億斷臂自救

譽衡藥業12億銷售費佔營收過半

百億併購之後陷入困境,資本玩家朱吉滿正在進行一場斷臂求生式自救。

長江商報記者發現,原本曾是一名眼科大夫的朱吉滿,更熱衷於通過資本運作掘金。25年來,從倒騰藥品開始,逐步發展至倒騰公司股權,朱吉滿通過其掌控的譽衡集團控參股了16家公司,其資產涉及醫療、醫藥流通及服務、基因檢測服務及大數據運營、互聯網金融等。藉此,朱吉滿先後於2015年、2017年進入福布斯華人富豪榜和胡潤百富榜。

據長江商報記者不完全統計,僅從2010年譽衡藥業上市以來,朱吉滿就推動譽衡藥業實施了多達27宗併購,其中成功14宗,耗資約為130億元。

不過,左手收購右手質押股權的槓桿運作術為朱吉滿埋下隱患。今年2月以來,朱吉滿麻煩不斷,因欠債引發的訴訟纏身、高比例質押股權觸及平倉線多次被強平。

為了應對,朱吉滿試圖通過資本運作化解,無奈55億元出售核心資產、39億元引入戰略投資者均告失敗。直到今日,朱吉滿以16億元折價出讓股權、並讓出資公司譽衡生物大部分股權等斷臂求生,才引來三名戰略投資者。

不過,朱吉滿的危機是否解除尚是未知數,但其旗下的重要持股平臺譽衡藥業盈利能力大幅下滑。

今年上半年,譽衡藥業實現營業收入25億元,而其銷售費用佔比達50%。與此同時,應收賬款、其他應收款離奇暴增,公司短期償債壓力陡升。

上週,針對上述問題等,長江商報記者向譽衡藥業發去採訪函,但截至發稿時止,尚未獲得回覆。

無奈低價出讓15%股權解燃眉之急

朱吉滿終於以低價出讓股權的形式引來了三名戰略投資者,持續半年的債務危機似乎暫時緩解。

8月17日,譽衡藥業披露的多份公告顯示,公司控股股東譽衡集團擬將其持有的3.3億股公司股份轉讓給三名戰略投資者,佔其所持公司股份總數15%,作價12.75億元。同時,全資子公司譽衡生物引入上述戰略投資者及關聯方,以3.12億元的總價認購譽衡生物增資擴股後51%的股權。這意味著,譽衡集團及譽衡生物將獲得15.87億元的股權轉讓款及投資款,而譽衡集團及其一致行動人對譽衡藥業的持股比從63.95%下降至48.95%。

根據公告,此次譽衡藥業每股轉讓價格約為3.87元,比8月16日4.2元/股的收盤價折讓7.86%。譽衡集團出讓股權目的就是將獲得的資金用於償還負債,降低財務壓力。同時,可使股權治理架構更優化,進而為公司戰略落地奠定基礎。

長江商報記者注意到,雖然折讓不到10%,但對於朱吉滿而言已是底價了。在今年6月,譽衡藥業股價還在六七元之間徘徊,此次轉讓價格較彼時股價相差逾40%。

16億元收入囊中,朱吉滿債務危機或暫時解除。

公開信息顯示,今年2月由於股價暴跌,譽衡藥業控股股東譽衡集團及一致行動人譽衡國際有6.04億股觸及平倉線,譽衡集團及其一致行動人譽衡國際、健康科技累計質押的股票分別佔其持有公司股份的99.96%、99.65%、99.99%,三者質押佔公司總股本的63.87%。隨著股價繼續下跌,譽衡集團等所質押股票多次被質權人平倉。8月15日,譽衡藥業曾公告,質權人申萬宏源於8月13日、14日先後強制賣出譽衡集團所持譽衡藥業24.6萬股、23.85萬股股份。15日,申萬宏源、中國銀河證券、第一創業證券相繼強平了23.07萬股、81.95萬股、840.62萬股,導致譽衡集團被動減持。

對此,譽衡集團一直在積極謀求自救。如先後終止了16億元收購支付領域企業瑾呈集團70%股權、不低於40億收購天麥生物不低於35%股權,同時,公司還曾籌劃以39.40億元向中健投出售譽衡藥業不低於35%的股權。此外,還曾籌劃以不超過565億元剝離/出售上海華拓、西藏譽衡、山西普德3家重要子公司股權等,只是,這些自救式運作最終杳無音信。

超百億槓桿式併購擴張留後遺症

朱吉滿債務危機爆發源於其超百億槓桿式併購擴張後遺症。

截至目前,譽衡集團控參股有16家公司,包括控股譽衡藥業、信邦製藥兩家A股醫藥公司。

譽衡集團聞名資本市場的併購中,包括以不到4億元高調舉牌山東藥玻和廣濟藥業,並上演了一年多的控股權爭奪大戰,最終以減持出局。2017年,朱吉滿轉而通過全資子公司西藏譽曦以30億元價格受讓了信邦製藥3.6億股,晉升為信邦製藥實控人。

譽衡藥業也上演了瘋狂併購。據長江商報記者不完全統計,上市以來,譽衡藥業先後實施了27宗併購,其中完成14宗,所耗資金約為130億元。

具體為,2012年2.1億元收購蒲公英藥業75%股權、2013年4.2億元收購澳諾中國100%股權、2014年7.98億元收購南京萬川。2015年的動作更大,最大的手筆是耗資27.76億元收購普德藥業100%股權。不過,剛剛完成對普德藥業的收購,2016年就想以30億元轉手賣給仟源醫藥,最終轉手未成功。

此外,譽衡藥業還曾籌劃16億元收購瑾呈集團70%股權、不低於40億收購天麥生物不低於35%股權。只是因譽衡集團債務危機爆發,這兩筆高達56億元的收購被迫放棄。

與很多公司外延式併購通過發行股份以及定增募資不同,譽衡集團及譽衡醫藥大多以現金收購。當然,譽衡藥業也曾在2015年籌劃兩次定增,計劃募資89億元,不過最終均失敗。

在此背景下來,朱吉滿頻頻實施槓桿式併購,通過信託計劃、股權質押等途徑融資來實施其併購擴張計劃。

在收購信邦製藥的30億元中,16億元為譽衡集團向中融信託借貸,4億元為譽衡集團向天風證券質押所持譽衡藥業8100萬股所得。為了償還前期過橋收購資金,在2017年6月、8月,西藏譽曦又將到手的3.59億股信邦製藥股票質押給中信信託,這筆質押融資高達30.6億元。

譽衡藥業公告顯示,截至8月15日,譽衡集團及其一致行動人譽衡國際、健康科技所持譽衡藥業分別有9.31億股、4.21億股、4290萬股處於質押狀態、質押比高達99.96%、100%、99.99%。

股權質押比如此之高,在市場調整股價大幅下跌之時,終於引爆了朱吉滿的財務危機。

銷售費用暴增5.47倍,36億商譽懸頂

超百億併購後,譽衡藥業並未實現盈利能力騰飛,相反積累了鉅額商譽。

2015年,譽衡藥業淨利潤為6.65億元,2016年增長至7.17億元,2017年猛降至3.10億元。今年上半年,營業收入同比大增100%至25.37億元,佔2017年全年的83.34%。而淨利潤為2.26億元,同比僅微增3.09%。

今年上半年,公司營業收入大幅增長之時,銷售費用也在急劇攀升,25.37億元銷售收入就有12.48億元銷售費用,銷售費用與營業收入的佔比達49.18%,較去年同期1.93億元暴增了5.47倍。而2017年全年,公司銷售收入30.42億元,銷售費用為10.65億元,二者佔比為35.01%。而在2016年,銷售費用只有2.61億元。

同期,公司的應收賬款和其他應收款分別為7.36億元、3.68億元,分別較年初增加了3.08億元、2.88億元。2016年,應收賬款僅為1.74億元。

對於上述銷售費用等指標值大幅攀升,譽衡藥業解釋,兩票制模式下,公司銷售運營升級轉型,支付給醫藥推廣服務商費用增加致銷售費用增長,應收賬款增長源於兩票制模式下結算模式發生改變,其他應收款增長主要系股權收購業務終止,支付的收購保證金由其他非流動資產轉入其他應收款。

多個財務數據離奇暴增之時,譽衡藥業面臨較大的短期償債壓力。截至今年6月底,公司流動資產25.70億元,貨幣資金8.96億元,而流動負債34.28億元,短期借款19.35億元。這些數據足以說明,公司存在較大的流動性壓力。

此外,頻頻收購,讓譽衡藥業總資產從2012年的25.65億元增長至今年6月30日的94.07億元,但商譽達36.34億元。頻繁併購之後,鉅額商譽面臨減值風險。截至今年6月底,商譽佔淨資產的比重為81.77%。

譽衡藥業完成最大一筆收購普德藥業產生了16.39億元商譽。在2015年、2016年,普德藥業連續兩年完成業績承諾後,2017年爽約了。2017年,其承諾淨利潤2.29億元,實際完成1.91億元,完成率83.43%。即便是累計3年承諾期的淨利潤實現數,仍未達標。長江商報 記者 魏度 實習生 賀夢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