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昊:到底该坚持计划还是适应变化?五点帮你做决断!「谭谈优势投资」

探讨 |《原则》

本期讨论涉及《原则》:生活类原则。

谭昊:到底该坚持计划还是适应变化?五点帮你做决断!「谭谈优势投资」

《原则》2.1条:

5.7 比较更多信息带来的价值和不做决定造成的成本,决定优先顺序

a. 先把你的“必做之事”做完,再做你的“想做 之事”。

b. 你很可能没有时间处理不重要的事,那最好将它留着,以免自己没有时间处理重要的事。

c. 不要把概率当作可能性。

谭昊:到底该坚持计划还是适应变化?五点帮你做决断!「谭谈优势投资」

潜意识就是命运

数学期望的陷阱

反对意见才是最有价值的

历史与未来之间的关系

谭昊:到底该坚持计划还是适应变化?五点帮你做决断!「谭谈优势投资」

我们回顾一下前面这个部分,尤其关于数学期望,决策这个部分有没有问题,这个部分虽然篇幅不长,非常非常重要。

我们说做投资难的地方在哪里?是没有明确的规则。例如在赌场里面,基本上每个项目的概率我们都能通过统计学算出来,凡是规则明确的游戏,它的概率都是固定的。所以聪明人是不会去跟庄家对赌,在赌场里没有赢的策略,只有不输的策略。但投资不一样,没人给你算概率,也没有规则,这也是投资最难的地方,也是充满魅力的地方。

首先我们要知道我们做量化是在干什么?我们是在测算历史的概率,那为什么还敢用在未来?这里面有一个隐含的假设,就是假设历史和未来在大部分时候是连续的。或者用技术分析的话来讲,叫做历史会不断重演。

正是这样的假设,我们才敢于把过去表现好的东西拿到未来去用,而且历史也证明,确实很多方法是可以延续的。那么量化投资和主观投资比较,优势是什么?量化的核心优势在于,能算出历史的概率,主观交易者算不出来的,没法精确的算出来。当然量化也有自己的挑战?最大的挑战是在于历史跟未来的不连续性。就像去年蓝筹股涨的好,今年可能就不行了。过去小盘股好,去年突然就不行了。不连续性一定会发生,不过是一年发生一次,还是五年发生一次。没人会知道。

再回到刚才提到的问题,投资中很多概率是没法计算,尤其是对未来的概率,但是历史的概率是相对可计算的。如果基于大部分都是连续的假设,可以以此来推算,但不一定完全准确。

今天的你和昨天的你,谁更聪明

谭昊:到底该坚持计划还是适应变化?五点帮你做决断!「谭谈优势投资」

我们接着来看5.7,比较更多信息带来的价值和不做决定造成的成本决定优先顺序。

A先把你的“必做之事”做完,再做你的“想做之事”。

B你很可能没有时间处理不重要的事,那最好把它留着,以免自己没有时间处理重要的事。

C不要把概率当作可能性。

这里问大家一个问题:今天的你聪明,还是昨天的你聪明?

为什么问这个问题?因为每个人的默认模式一定是认为今天比昨天聪明。比如昨天收盘做了一个交易计划,今天盘中看了下大盘在涨,就冲动交易,违背了交易计划。为什么会打破自己的交易计划呢?就是因为你脑海中有这个假设,因为计划是昨天做的,如果今天的我比昨天的我要聪明,那就应该抛弃昨天的计划,按今天的冲动去操作,对不对?

可惜的是,长期来看,这样不按计划来的人大部分都被市场淘汰了。我们来分析下原因,第一,今天的我肯定比昨天的我掌握了更多信息,但是这些信息也有可能是噪音。之前我们说看盘的技巧,如果你不是做短线的话,尽量去看静态盘,不要看动态盘。就是因为动态盘给你大量的噪音,盘中的起起落落,很容易影响到你;第二,跟情绪有关。因为昨天收盘之后,我是在相对理性的环境里写下来的计划,“写”本身就能够克服一部分情绪,而且是在收盘之后,没有动态盘的干扰,相对是一个理性的状态,逻辑性很强的情况下做的。今天盘中可不一样,看动态盘心血澎湃的时候,把理性都抛到九霄云外去了。在非理性的情况下做,或者在情绪主导的情况下做决策,这个决策质量会很差。

除非相信今天的我可能比昨天更差更蠢,才可能会去坚持昨天的交易计划。但这一点是极少有人做到,认知上达不到这样的深度。

所以“初心”很重要。有的人经常走着走着,就把初心给丢了,因为总能面临不断的诱惑。要有今天的我可能比昨天更差更蠢的这个假设,你才能坚持初心,如果没有这个假设,老认为自己每天都在变得更聪明,就会不断的变,初心就会被丢到九霄云外去了。

平衡计划与变化的四个工具箱

谭昊:到底该坚持计划还是适应变化?五点帮你做决断!「谭谈优势投资」

我们讲了一个技巧,叫盘后决策。永远不在盘中做决策,就可以避免很多的问题。为什么?盘中很可能是情绪大于理性的,但是盘后很容易理性是大于情绪。一方面,我们要回到初心,就要坚持一个东西;另一方面,达里欧也讲过一句话:如果你不觉得一年之前的自己是个傻逼,说明这一年没有进化。后来李善友发明了一个词叫“傻B速率“,你多长时间才会觉得自己以前是个傻B,这个时间越短你进化得越快。

这也是有道理的,你进化了,就会推翻以前做出新的决策。所以在变和不变之间该怎么去把握?这很矛盾,我认为有四点是值得注意的。第一点就是虚竹刚才讲的,如果觉得自己进化了,肯定要改变原来计划,首先问自己计划有没有变?原来计划是基于什么样的基石做出的?检查你的基石,是否依然存在?第二点,比较可选项。当初制定这个规划肯定是在你所有的规划里面最优的。也许过去了一段时间,情况发生了变化,你的认知发生了变化,你觉得出现了一些其他的选择,你可以重新比较。第三个,我认为要设置改变计划的门槛,你不能随心所欲,说变就变。

人的想法是变来变去的,尤其在情绪的干扰下,你不能今天变一下,明天变一下,那不行。任何改变都需要门槛。美国的民主制,你选出再差的总统,也可能要四年之后任期结束,你才能让他下台。任何改变是要设置门槛的。设置门槛的目的就是防止过度改变。第四点,我觉得还有一个工具叫做决策拷问。在你做一个决策或者改变一个决策的时候,你要设置一些深入的问题来拷问自己。

比如说罗辑思维的CEO脱不花说过一段话,我觉得挺有意思,她说现在罗辑思维公司做任何决策,她会拷问自己两个问题。第一个,这件事情回到我们做公司之初,会不会做这件事情。第二个是这件事情,必须做到死,你不能改行,不能长时间休假,还会不会做?你能活到一百岁,你已经40岁,再做60年不能改行,不能长时间休假,你还是否愿意做这件事?这叫决策拷问。当你给自己一些模拟情景的时候,它会帮你排除很多噪音,让你的逻辑性和理性来主导,而不是用一时的情绪一时的冲动来主导。

更加保守,更多的预案

谭昊:到底该坚持计划还是适应变化?五点帮你做决断!「谭谈优势投资」

要在计划中间包含变化的预案。这个可以作为第五点补充进来,实际上我们就是这么做的,什么叫“止盈止损“? 这不就是对未来变化的预案吗?这对交易来讲还是一个简单的事情,在人生中很多的决策环境,比交易更复杂。我们现在回过头再去看自己之前做的那些计划,会感觉到自己之前比较聪明,能够预测到这些,而且能够提前想到一些解决方案,比在计划当中去做这些决策会好一些。

我觉得用聪明这个词不适合,应该叫“思虑周全“。其实是你更加保守,只有保守才会出很多预案,一个过度自信的人从来不会想到自己会失败,也没有失败的预案。保守,往往是非常有价值的。

谭昊:到底该坚持计划还是适应变化?五点帮你做决断!「谭谈优势投资」

关于《原则》的讨论依然在继续......

敬请期待!

谭昊:到底该坚持计划还是适应变化?五点帮你做决断!「谭谈优势投资」

对冲基金经理

短期成功靠运气

长期成功靠概率

谭昊,彼得明奇资产管理创始人、量化交易者;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作家、《对话私募掌门人》特邀专家。

“RIH投读会”创始人,会员皆为国内一线投资家,出版《优势投资法则》,被多家投资机构列为内部必读书目,曾任知名全国性财经媒体执行主编。

公开课《谭谈优势投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