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官之命,有商之才

王致和,安徽仙源人。清康熙八年也就是公元1669年进京赶考落榜,因一路进京,身上盘缠皆无,便在羊肉胡同的安徽会馆住下。为下次考试做准备,他边读书边磨豆腐为生技,有一次王致和做出的豆腐没卖完,又是盛夏,怕坏,便将豆腐切成四方小块,配上盐、花椒等佐料,放在缸里腌制。过后,他把这事忘了个干净,到了秋天才突然起来,打开缸盖,臭味扑鼻,豆腐还成了绿色。他尝了尝,风味不一般,于是送给会馆的邻居品尝无不称奇。王致和觉得这是个商机,便死了考试的念想,精心做起臭豆腐。

无官之命,有商之才

康熙十七年也就是公元1678年,他在延寿寺街开了个作坊,起名“王致和南酱园”的名号,一时传遍京城大街小巷。窝头贴饼子就臭豆腐吃,味道绝对称赞。到了光绪年间,臭豆腐入了大宅门,还登上了宫廷的菜谱。臭豆腐的“上用”,使其身价百倍。传说慈禧太后在秋末冬初也喜欢吃它,还将其列为御膳小菜,但嫌其名称不雅,按其青色方正的特点,取名“青方”。

无官之命,有商之才

从1670年王致和雇了几个人开起制作臭豆腐的小作坊。到1678年清康熙十七年在前门外延寿寺街路西开设了“王致和南酱园”,清末传入宫廷,成为慈禧太后的一道日常小菜。1958年,王致和等联合成立国营田村化学酿造厂;1972年更名为北京市腐乳厂;1985年注册“王致和”商标;1986年,王致和、金狮等调味品企业合并为金狮食品酿造工业公司;1991年,更名为北京市王致和腐乳厂;1999年,更名为王致和食品集团有限公司王致和食品厂。

从古至今,王致和近350年的历史,虽然更换了几代人,却始终保留着“王致和”这个老字号,臭里含香,“闻着臭,吃着香”的美誉依旧是王致和臭豆腐的传统风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