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领集团解读“资管新规”对投资人有何影响

五一前夕,终极版资管新规终于靴子落地。那么,该新规除了对银行、信托、券商等金融机构带来影响外,又将对投资人带来哪些实质上的影响呢?

引领集团分析认为,在具体操作中,此次资管新规包含了打破刚性兑付、提高私募基金合格投资者门槛、消除多层嵌套套利空间、打击通道业务等内容。

对于投资人来讲,打破刚兑之后,银行理财不再稳赚不赔,投资者不能再“闭着眼睛”买产品,这将倒逼投资人增强理财知识,改善投资习惯;而消除多层嵌套、打击通道业务等内容,将让投资者了解资金去向,明晰投资风险,从而更加理智地进行投资判断。

打破刚性兑付 保本保息理财退出江湖

在打破刚性兑付方面,《资管新规》当中明确规定金融机构应当加强投资者教育,不断提高投资者的金融知识水平和风险意识,向投资者传递“卖者尽责、买者自负”的理念,打破刚性兑付。

什么是刚性兑付?是指在投资过程中,投资平台承担了投资资金安全保障的全部责任,一旦标的到期无法按约兑付,平台便会自行“兜底”,即垫付本金或者利息的现象,让投资者认为零风险。

业内人士表示,“刚性兑付”是中国过去尚未成熟的金融市场的畸形产物,违背了风险和收益相匹配的基本金融理论,阻碍了中国投资者理财观念与专业知识的成长。投资者处在这种温室之中,风险意识淡漠,容易盲目投资。同时刚性兑付作为行业“潜规则”,抬高无风险收益率水平,干扰资金价格,严重影响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导致投资者理财风险意识降低,冒险投机心理盛行。另外,“刚兑”将投资风险转嫁到了银行、信托公司等金融机构,增大了资管行业整体实际承担的金融风险,容易引发系统性风险。

投资门槛提高 不再想买就能买

在提高合格投资者门槛这方面,《资管新规》将资产管理产品的投资者分为不特定社会公众和合格投资者两大类。公募产品面向不特定社会公众公开发行;私募产品面向合格投资者通过非公开方式发行。

如果投资人想买私募产品,就必须达到合格投资者的要求。《资管新规》对合格投资者的具体条件给出了明确规定:合格投资者具有2年以上投资经历,且满足以下条件之一:家庭金融净资产不低于300万元,家庭金融资产不低于500万元,或者近3年本人年均收入不低于40万元,且具有2年以上投资经历;最近1年末净资产不低于1000万元的法人单位。

合格投资人门槛的提高,或将使得合格投资者的数量会有所缩减,但大浪淘沙之后所留下的将是能够更好的应对市场风险的投资者。

消除多层嵌套 投资理财更安心

在资管业务迅猛发展过程中,由于行业间监管标准不统一,产品多层嵌套的问题日益凸显,增加了产品复杂程度,抬高了社会融资成本,加剧了市场波动。

对此,新规统一同类资管产品的监管标准,要求监管部门对资管业务实行平等准入,促进资管产品获得平等主体地位,从根源上消除多层嵌套的动机。同时,将嵌套层级限制为一层,禁止开展多层嵌套和通道业务。

那么什么是通道业务呢,通俗点说,就是银行自有资金无法直接投向融资标的,需要信托、券商、基金子公司等包装成相关信托计划、资管产品,银行以购买信托计划、资管产品的名义间接投向融资标的。

讲到通道业务我们就不得不提到多层嵌套了,多层嵌套通常与通道业务相伴而生。多层嵌套一般指金融机构为了规避监管而导致的金融机构之间相互持有资管产品的情况。

它通常以银行作为主要的资金提供方,信托、证券、保险、基金、基金子公司等作为通道,各类结构化信托、资管计划嵌套其中。典型形式包括银行互相购买理财产品、银行借道信托发放信托贷款或转让信贷资产、银行委外投资、定向通道业务等。但产品的多层嵌套容易导致导致底层资产难以穿透,拉长了资金链条,增加资金体内循环和融资成本。大量结构化产品的嵌入,使杠杆成倍聚集,加剧了整个资管业务链条的风险集聚。例如,某银行理财资金想要为尚不具备二级资质的房地产企业融资,为了规避现有开发贷监管要求的限制,该理财资金首先设立单一资金信托,由于信托贷款也会受到房地产贷款的限制,那么该信托又委托基金子公司设立一对一资管计划,用于向该房企增资,同时关联方提供担保,从而达到了银行理财资金服务客户的目的。从上面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出,银行为了将贷款贷给企业,企业为了更加便捷的获得贷款,第三方机构为了赚取手续费,把投资人的钱转来转去,层层嵌套,管理人都很难仅凭单一通道产品的运作情况判断是否具有风险,而投资人有时甚至不了解自己的资金到底投到了那里。

综上,引领集团分析认为,此次“资管新规”的出台,对资管业务规范要求更高,风控要求更严,在净化市场环境的同时,也逐步加强了对投资人理财和专业知识的培育,将有效促进资管行业健康有序发展。总的来看,不管政策如何调整,其核心都是为了更好的服务投资者,降低投资者风险,对投资人无疑是利好的。投资人要做的是紧跟国家政策,合规且配合监管,选择适合的产品进行投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