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中的美丑、善恶是怎么回事?

  •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道德经》中的美丑、善恶是怎么回事?

  • 老子说:美与丑、善与恶是相对的,都是在对立中产生的,属于事物的两面,是会随着人们的心态、环境、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的。

  • 在老子眼中,没有美丑、善恶的主观成见,这只是世人主观上产生的概念而已。美的东西会变为丑的,美的东西不一定就好,丑的东西不一定就是不好的,世人提倡的善不一定就是真善,恶不一定就是真恶。

这里举几个例子。“楚王好细腰”故事,从前,楚灵王喜欢男子有纤细的腰身,所以朝中的一班大臣,惟恐自己腰肥体胖,失去宠信,因而不敢多吃,每天都是吃一顿饭用来节制自己的腰身。(每天起床后,整装时)先屏住呼吸,然后把腰带束紧,扶着墙壁站起来。等到第二年,满朝文武官员脸色都是黑黄黑黄的了。

魏晋时期,人们以“伪娘”为美,魏晋时期男人长得像美女才叫美,男人必须长得像美女才会被称赞,柔婉的女性美是美男标准。因此,魏晋的很多老少爷们儿拼命向“伪娘”线路上走。那时,贵族士子们几乎人人镜子不离身,每天打粉、涂口红、擦香水,堪堪到了不化妆就不见人的地步。当时著名的伪娘有:文学家曹植、美男潘安、书法家王羲之……又如唐朝时期女人以胖为美,杨玉环就是肥而不腻的著名大美女。

老子早看清,俗世间的一切概念,都是人为设定的,事物都是相对的,有好有坏,全凭个人的喜好。即使是仁义道德、自由民主,也会被人利用而假冒为善,变成作恶的借口。所以老子提倡“无为、清净、自然”,不要违背“道”的规律、本然、本质、本真,那也就不需要美、丑、善、恶的概念、名字了。

《道德经》中的美丑、善恶是怎么回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