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彈性入學,解決不了根本問題,但是總能解決一部分問題!

近些年,由於小學生家長的學識水平不斷提升以及互聯網不斷的普及,讓小學家長的一些質疑能夠不斷的在網上發酵,這些問題,有明顯的時段性,比如說在最近面臨入學的時候,一個一直困擾小學家長的問題再一次被提了出來,《義務教育法》中規定“凡年滿六週歲的兒童,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監護人應當送其入學接受並完成義務教育”,但是這條規定在執行的過程中,年滿六週歲讓很多家長非常的為難,因為一些在入學前差幾天就滿六週歲的孩子被這個規定隔在小學的大門之外了,這些孩子只能去幼兒園再讀一年。每年的這個時候,這樣子的家長都會呼籲將小學入學的條件變成彈性入學制。

小學彈性入學,解決不了根本問題,但是總能解決一部分問題!

當然面對這種呼籲,一些專家也會給小學家長給予一定的建議,一些建議就指出,小學彈性入學,解決不了教育的根本問題,家長的急功近利才是需要改進的。但是事實上,小學的彈性入學,確實解決不了教育的根本性問題,但是能夠解決一定的問題。小學彈性入學究竟能解決什麼問題呢?至少能夠解決同齡人的外界分化和斷層。比如說小明和小強是住在同一個小區,出生相差沒幾天的好朋友,從小一起玩,也一起上的幼兒園,結果在小學入學的時候,小明由於比小強小几天,小明就被硬性的劃分到“未滿六週歲”的一檔,只能選擇多讀一年幼兒園,眼睜睜看著自己的好朋友要去讀小學了,結果自己幾乎一樣大的人,卻還只能待在幼兒園,對於孩子自身而言,這並不是一個好消息,這種硬性的隔斷,不僅僅會讓小孩子和自己的好朋友產生時間空間的隔離之外,也讓小孩子內心很受挫,這種受挫,大人很難給他說的明白,他也很難會能夠拐過這個彎,這可能導致他們內心的發育不良。

小學彈性入學,解決不了根本問題,但是總能解決一部分問題!

事實上,整個人類的問題的解決,都是緩慢而且一步一步走過來的,不可能某一個政策或者變動就能夠解決所有的問題,我們說某一個變動如果只能解決一部分問題,那就值得去深入考究,並且所有的變動,要變得更加的人性化,才是人類社會文明的一個方向,小學的彈性入學,就屬於一個更人性化的變動。如果在小學入學這塊兒還嚴格的卡在某個時間點上的話,那些早出生幾天或者幾個小時的孩子,就要被這種近乎嚴苛的機制卡在關門之外的話,這不能說是一個非常文明的規定。而且,從施行上來說,彈性入學,其實並沒有那麼難,一些部門總是以電腦系統錄入不了,申請不了學籍為由作為推辭,但是實際上,電腦程序端的改動其實是非常簡單的一件事情,實際上讓這些地區的入學管理人員最難堪的,還是那紙鐵如山的法律規定。

小學彈性入學,解決不了根本問題,但是總能解決一部分問題!

關於小學的彈性入學,其實可以參照其他國家的一些做法,比如美國就施行的是5—7週歲彈性入學,我們即便是不能做到這麼大的一個時間彈性,至少也要給​出6週歲左右各半週歲的一個時間彈性,比如說五週歲半還沒有到的孩子,我們在時間上卡的嚴格一些,即便是相差幾天幾個小時也不能准許入學,可能家長對於這塊兒的質疑聲會小一些。當然這裡只是一個簡單的探討,具體的做法可能還需要一個深入的思考。但是小學的彈性入學,筆者認為確實需要教育領域的專家好好深入的去思考,也是值得教育者和家長去深入思考的問題。

小學彈性入學,解決不了根本問題,但是總能解決一部分問題!

在小學的彈性入學沒有真正的實現之前,筆者還是建議家長增加對於教育本身的認知,確切的說,小孩子差幾天沒有入學,對於小孩子一生的成長而言,並沒有太大的影響,家長在和孩子溝通的時候,儘量要安撫孩子的心情,也要安撫好自己的心情,不要讓大人的一些負面情緒影響到了孩子,畢竟,成才也不在這一年之間,如果即便未來不能彈性入學,對孩子而言,也未嘗就是多麼大的壞事,父母也不要太過於焦慮孩子的成長,能夠成才的,他總是會成才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