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文人多贫困,少有富贵是文人:中国历史上最富裕的文化人

自古文人多贫困!在中国历代的士大夫们,他们不管写什么文章都不存在什么版权费,更谈不上什么经济的收入了。其二,在文人的思想概念中“金钱如粪土”,文化与金钱挂钩是一件可耻的行为,有伤文化之大雅。他们在社会中提钱会使自己的精神价值折损。

自古文人多贫困,少有富贵是文人:中国历史上最富裕的文化人

从中国的文化传承与发展中,一般高端的文人不参与生产,没有经济来源,就有了出书赚取一部分版费。过去文学界有一个不成的规律,一个人的才华与收入是成反比的,越有才华,收入就越少。在中国的历史上比较富裕的文人中,其实很多都是一半官人,另一半才是真正的文人身份。

在众多贫困潦倒的文人之中,当然也是思想比较开化的文人。不管是做官也好,兼做其它的事务也好,他们都生活的富裕的生活之中。如孔子的学生子贡、白居易、司马相如、韩愈等人物。

自古文人多贫困,少有富贵是文人:中国历史上最富裕的文化人

端木赐,字子贡,孔子的得意门生,被孔子曾称其为“瑚琏之器”,以利口巧辞,善于雄辩而闻名。子贡是文人里最有钱的,只是他不靠赚稿费。而是子贡除了担任鲁国、卫国的国相,他还善于经商之道,曾经经商往返于曹国、鲁国之间,富藏千金,是孔门里的首富。

子贡在儒家的学问、政绩、理财经商等方面的卓越表现有目共睹,有耳共闻,故其名声地位雀跃直上,甚至超过了他的老师孔子。子贡有着多方面的建树与成就尽管有超过老师的架式,但他在孔子面前却表现得非常谦。

自古文人多贫困,少有富贵是文人:中国历史上最富裕的文化人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子贡诚信经商的品质被赞誉为“端木遗风”,他也是财神之一。“端木遗风”指子贡遗留下来的诚信经商的风气,成为中国民间信奉的财神。子贡善货殖,有“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之风,为后世商界所推崇。

白居易是唐代三大诗人之一,官至刑部尚书,自号香山居士。早年与元稹并称“元白”,晚年与刘禹锡并称“刘白”。也来聊聊白居易如何从一个穷酸诗人,成为伟大艺术家的。在经济上,物质财富足够丰富,不用为日常琐碎发愁,一心扑在自己的创作上即可。而在个人品牌上,成为太子的老师,那天下人还不唯马首是瞻。

自古文人多贫困,少有富贵是文人:中国历史上最富裕的文化人

在白居易的生活中,现实与理想是共存的,他入世为官长达五十余年,从未丢过官,他的一生都在官场混迹,在世俗与名利间穿行,逍遥于山水间。成为一名艺术家,尤其是赢得了生前身后名的艺术家,除了要有过硬的基本功,还要有原始的资本积累以及个人品牌。

白居易有“诗魔”和“诗王”之称。为元稹写墓志铭后,家属回赠的财货价值60万,他收下后全部捐给香山寺。一篇文章能值60万,白居易的稿费也是高的不得了。在日本和韩国,白居易的名声比李白、杜甫都要大。

自古文人多贫困,少有富贵是文人:中国历史上最富裕的文化人

司马相如可是中国人特别感兴趣的人物,特别是他与卓文君的爱情故事,更是让他风流了数千年。司马相如是西汉辞赋家,被后人称之为“赋圣”和“辞宗”。中国文学史上最杰出的文化代表。其《子虚赋》辞藻富丽,影响了中国文化数千年。

在西汉,司马相如也是明星级的人物,他和司马迁,同为西汉文坛上两大无人逾越的大家。司马迁是写历史的,就是传世巨著《史记》的作者。司马相如主要写辞赋,就是成语“子虚乌有”的谛造者。司马相如年轻好学,才艺过人。司马相如20多岁就被选拔到中央政府工作,担任汉景帝的武骑常侍。

正当司马相如苦闷迷茫时,他遇上了人生的第一个贵人的梁孝王刘武。刘武虽然名武,但却喜欢交结天下文人,像枚乘、邹阳、庄忌等一批著名作家早已被他招进王府,成了中国最早的不干活就能拿工资的签约作家。他写《长门赋》价值黄金百斤。

陈皇后失宠于汉武帝,被冷落在长门宫。听闻司马相如文笔天下无双,便奉黄金百斤,又让卓文君取酒伺候。司马相如一挥而就,感动的汉武帝再次宠幸陈皇后。按每克金价160元换算,100斤黄金相当于得到了800万元人民币!绝对的天价稿费。

自古文人多贫困,少有富贵是文人:中国历史上最富裕的文化人

韩愈是唐代的文学家、思想家,古文运动领袖。他在中国散文史上地位崇高,被推举为“唐宋八大家"之首。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后人将其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对后人很有指导意义。

有一天,他在路上遇见了北平王马燧,马燧带他到安邑里王府,款待他饭食,又送他衣服。随后,他又谒见了也是他堂兄的上司的王浑。王浑和马燧都是有钱有势的豪门贵官,韩愈大约就是靠着这班有钱人的资助,方才度过了一段困苦的求试应考的时期。他最后写成《猫树乳》与《河中府连理木颂》两篇文章,就是作为他们资助他的报答。

韩愈一般是赚死人钱的,他写碑文很厉害。《韩愈传》记载:他的徒弟刘叉,偷走了韩愈数斤黄金,还到处说是从死人墓里拿的。韩愈的稿酬是很高的,他很著名的《师说》要价50贯钱。他写《平淮西碑》收赠绢五百匹。(相当于400贯钱,是工资的16倍,,足够买八百石米,够一百个人吃一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