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暑时节多吃这种鱼!比人参效果还好!

小暑时节多吃这种鱼!比人参效果还好!

撰文 王云

小暑鳝鱼赛人参

鳝鱼,俗称黄鳝,虽是一种鱼,身体却像蛇,没有鳞,肤色有青、黄两种,大的有两三尺长。北方人对鳝鱼接触得比较少,鳝鱼生活在水边泥洞和石缝里,大凡有水的地方都有它,夏季出来,十一、十二月藏于洞中。

民间素有“小暑黄鳝赛人参”的说法,而7月7日即明天就是小暑时节,您不妨做上一道鳝鱼美食,与家人共享。

鱼中上品好滋补

鳝鱼的营养价值很高。

卵磷脂:有研究表明,经常摄取卵磷脂,记忆力可以提高约20%。鳝鱼富含卵磷脂,故食用鳝鱼肉有补脑健身的功效。卵磷脂还可以促进肝细胞的活化和再生,增强肝脏功能。

维生素A:鳝鱼含有非常丰富的维生素A,维生素A可以增进视力,防治夜盲症和视力减退,还可帮助糖尿病患者预防眼部并发症。

鳝鱼素:鳝鱼含有一种特殊物质——鳝鱼素,这种物质有调节血糖的作用,加之鳝鱼脂肪含量极少,因而是糖尿病患者的理想食品。

每100克鳝鱼肉中,蛋白质含量高达17.2~18.8克,脂肪仅有0.9~1.2克,含钙38毫克、磷150毫克、铁1.6毫克,此外还含有硫胺素(维生素B1)、核黄素(维生素B2)、尼克酸(维生素PP)、维生素C等多种维生素。

两淮长鱼席

小暑时节多吃这种鱼!比人参效果还好!

在我国,鳝鱼作为烹饪食材一直被列为鱼中上品,肉细嫩,味鲜美,刺少肉厚,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的滋补性食物。

因鳝鱼状如蛇,故又名长鱼。清代同治、光绪年间,淮安名厨善以鳝鱼做全席之宴,“两淮长鱼席”从此流传开来。

清代徐珂的《清稗类钞》对两淮长鱼席有着详细的记叙:“同、光间,淮安多名庖,治鳝尤有名,胜于扬州之厨人,且能以全席之肴,皆以鳝为之,多者可致几十品。盘也、碟也,所盛皆鳝也。而味各不同,谓之全鳝席。号称有一百有八品者,则有纯以牛羊豕鸡鸭所为者含计之也。”其时,淮厨治鳝多有绝妙之处,口碑甚好。

长鱼席中有一道“大烧马鞍桥”,清代诗人林兰痴曾有诗赞美:“藏时本与龟为伍,烹出偏以马得名;解释年来谈铗感,当筵翻动据鞍情。”

鳝鱼的药用价值

鳝鱼不仅是席上佳肴,也可入药,其肉、血、头、皮都有一定的药用价值。

《本草纲目》记载,鳝鱼有补血、补气、消炎、消毒、除风湿等功效。

鳝鱼肉味甘,性温,有补中益血、治虚损之功效,可治疗虚劳咳嗽、湿热身痒、痔瘘、肠风痔漏、耳聋等症。

其头煅灰,空腹温酒送服,能治妇女乳核硬痛。其骨入药,兼治臁疮,疗效颇显著。其血滴入耳中,能治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滴入鼻中可治鼻衄(鼻出血),外用时能治口眼歪斜、面神经麻痹。

常吃鳝鱼有很强的补益功能,特别是对身体虚弱、病后以及产后之人更为明显。

“大力丸”也用了鳝鱼

小暑时节多吃这种鱼!比人参效果还好!

看过武侠小说的人可能都听说过“大力丸”吧!

清代医药学家张璐撰著的《本经逢原》中,还真有“大力丸”的配方,用熊筋、虎骨、当归、人参等份,研为细末,加酒蒸大鳝鱼取肉捣烂为丸,食后令人增气力,可治疗神疲乏力、眩晕耳鸣、腰膝酸软、肾虚腰痛等症,提高身体素质,也能提高男性性功能。

小暑黄鳝赛人参

鳝鱼虽然一年四季均有产出,但以小暑前后的最佳,民间素有“小暑黄鳝赛人参”的说法。这里教您一道鳝鱼美食——长鱼席中的名菜“大烧马鞍桥”,明天正值小暑,学会了做给家人吃吧~~

大烧马鞍桥

小暑时节多吃这种鱼!比人参效果还好!

(王云供图)

原料

鳝鱼,青蒜,猪腿肉,大蒜,精盐,酱油,糖色,葱,姜,香油,黄酒,香醋,胡椒粉,淀粉,花生油。

做法

鳝鱼宰杀洗净切约4.5厘米段,每段剞刀2~3刀;

猪肉洗净,切成约4.5厘米的长方形厚片,待用;

葱姜切片,青蒜择洗干净切丝;

锅里加水、精盐、香醋、鳝段汆烫后捞出清洗;

炒锅上火烧热放底油,下葱姜片炒香,放入肉片煸炒至变色,烹入黄酒、酱油和开水煨煮;

再取一锅上火烧热,放油,将蒜瓣炸透捞出,蒜油里下葱姜片炒香,放入鳝段翻炒,烹入黄酒、酱油、香醋、糖色、精盐、胡椒粉和清汤烧煨;

把肉片和鳝段合烧并收汁,用水淀粉勾芡,淋入香油,撒白胡椒粉出锅,放上青蒜丝。

特点

成菜色泽酱红,汤汁稠浓,鳝段酥香,风味隽永。(图片除署名外来自网络)

小暑时节多吃这种鱼!比人参效果还好!

专家简介:王云,北京烹饪协会副秘书长,中国烹饪协会名厨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

点击网址即可订阅2018年纸质杂志:https://weidian.com/item.html?itemID=2172346660

中老年保健杂志全国邮局订阅:邮发代号 82-221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