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乐发展史:草根填词人“黎彼得”,没文化但是却很接地气!

70年代兴起的粤语歌曲风潮里,涌现了众多的乐坛名宿。当中擅长填词的如许冠杰、郑国江、卢国沾等,都有着优秀的学历背景,尤其是较高的中文造诣。毕竟许多粤语歌词的一大特点就是如同古时的诗词一般优美,这十分考验填词人的文学水平而在这当中,黎彼得就显得相当特别。

粤乐发展史:草根填词人“黎彼得”,没文化但是却很接地气!

他只有小学学历,却写出了大量优秀词作。梅艳芳的《将冰山劈开》、张国荣的《 Monica》、谭咏麟的《爱人女神》等,都出自他的笔下。而对于看过《东成西就》这套经典喜剧电影的观众而言,那首《谁是大英雄》更是饶有趣味—而这首歌的另一个经典版本,就是黎彼得作词,许冠杰演唱的《打雀英雄传》。在谈他的作品之前,先回顾一下黎彼得的人生经历。

粤乐发展史:草根填词人“黎彼得”,没文化但是却很接地气!

身为家中独子的他生于1950年,九岁时父亲去世,居住在木屋的一家人生活更加艰难。他在小学时就跟着母亲在中环卖报纸维生,后来在油站、商行等等都做过一段时间,最终以出租车司机转行为富商开车,成为私人司机。黎彼得的草根出身,令人很难想象日后为什么他会在乐坛取得如此地位。最重要的一点恐怕在他的叔父是一位粤剧名伶的关系。

粤乐发展史:草根填词人“黎彼得”,没文化但是却很接地气!

他在幼时家境虽然贫寒,却在叔父的影响之下很喜欢粤曲日后当司机的时候,更有机会兼职在《年青人周报》上写专栏。这期间他将一些经典歌曲自己重新填词发表在专栏上,引起了当时歌手的注意,使得他终于接触到了乐坛的边缘。不过黎彼得毕竟只是一个私人司机,对音乐他只是一个爱好者,歌手在电视节目上唱了他的歌,随后也没了下文。

粤乐发展史:草根填词人“黎彼得”,没文化但是却很接地气!

国内流行句励志名言“天才是99%的汗水,加上1%的运气”,但其实最重要的还是那一点点运气。若然没有1%的运气,流再多的汗水也是徒劳。在黎彼得以爱好者的身份写了无数词作、流了99%的汗水之后,终于让他等来了1%的好运黎彼得长期给老板开车,到了目的地之后,通常要在车位上等老板谈事完毕,有时候一等就是好几个钟头。在停车场闲极无聊时,就会和旁人聊天,就这样,他认识了隔壁车位的司机,而恰好隔壁车位,就是温拿乐队的陈友。当时温拿乐队在暑假做了档名为《温拿周记》的电视节目,因为谭咏麟、钟镇涛等五位明星奇趣的主持风格而颇受欢迎,陈友认识黎彼得之后,看过了他的填词作品,觉得很有才华,就介绍给电视台,为《温拿周记》联合填词。

粤乐发展史:草根填词人“黎彼得”,没文化但是却很接地气!

随着《温拿周记》在坊间的大热,黎彼得终于有了一件属于自己的、比较正式的作品。告诉他今定要介绍他认识这位客人,就是影响了黎彼得一生的许冠杰。许冠杰之前在报纸上看过黎彼得兼职写的小专栏,对他有些印象,也知道他会填词。藉着这顿饭,两人相谈甚欢一拍即合,正好当时许冠杰正在筹备新专辑《半斤八两》,因此便让黎彼得试着太填词,黎彼得自然也没有拒绝,两人的合作就此开始。

粤乐发展史:草根填词人“黎彼得”,没文化但是却很接地气!

1976年的这张《半斤八两》随着同名电影的大卖而走红,当中黎彼得充分展现了他的填词才华。一是《浪子心声》,一是《打雀英雄传》。《浪子心声》是标准的“说教”类歌曲,这首慢歌的歌词谆谆教导年轻人“难分真与假,人面多险诈;几许有共享荣华,檐畔水滴不分差。无知井里蛙,徒望添声价;空得意目光如麻,谁料金屋变败瓦”。 黎彼得在副歌部分用了《增广贤文》当中的金句“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这句话在往后数十年内也随着TVB的电视剧台词而风靡,甚至一度让人以为是黎彼得的原创。

粤乐发展史:草根填词人“黎彼得”,没文化但是却很接地气!

而这首歌更是先有黎彼得的出色词作,许冠杰后来才根据词作来谱曲,就此奠定了两人的合作除了《浪子心声》这样的严肃词作,黎彼得的另一种风格,则是完全的市井之风—《打雀英雄传》。这首歌的旋律用了当时正当红的电视剧《射雕英雄传》的主题曲,连歌名也是同一款式,只不过射雕变成了打雀—打麻将。整首歌以搓麻将的声音配合“六婶、三太大众开台啦”开场,完整记录了一场麻将的输赢过程。当中信手拈来的各种方言俚语与麻将的游戏过程,充满着市井的草根气息,而且没有丝毫的做作之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