歪读三国97回 竹林七贤之阮咸

们分别介绍了竹林七贤中的山涛和阮籍,本回咱们继续正说竹林七贤中的一位音乐达人:阮咸。


歪读三国97回 竹林七贤之阮咸

人名&乐器

阮咸是同为竹林七贤之一的阮籍的侄子,弹得一手好长颈琵琶,我们现在所知道的一种乐器(见下图),就是以阮咸的名字命名的。

歪读三国97回 竹林七贤之阮咸

原来,在唐代武则天当政时,蜀人蒯朗挖掘到了一种铜制的乐器,长相与琵琶类似,但颈部更长,谁都不认识这种乐器。见多识广的拓跋人元澹,想起来在晋人所画的《竹林七贤图》中,阮咸所摆弄的正是这种乐器,就判定说:这是阮咸所制作的乐器。让人用木头按照样子仿制了一把,安上弦后,演奏起来声音非常典雅清凉,这个长颈的琵琶从此就以阮咸的名字命名了。

时至今日,仍然能够见到这种叫做阮咸的乐器。

歪读三国97回 竹林七贤之阮咸

歪读三国97回 竹林七贤之阮咸

歪读三国97回 竹林七贤之阮咸

歪读三国97回 竹林七贤之阮咸

妙达八音&好耳朵

因为常年的战乱,校定音程的玉尺丢失了。钟会的外甥荀勖因为精通乐理,就被委派负责宫廷里的乐事,但是由于没有了玉尺,就无法确定标准的音高。荀勖想起来曾经听到过一个赵地商人的牛铃声,与标准音高相同,就下令让赵地把所有的牛铃都送来,找到了那个标准音高的牛铃,并以这个牛铃为标准,创制了十二支新律用的笛子,用来调整乐律,规范雅乐。

而阮咸精通八音,被称为“妙达八音”,时人称他为"神解"。插一个知识点:八音是指把乐器按照制作的材料,分为:(钟、镈、铙)、(磬)、(琴、瑟)、(箫、箎)、(笙、竽)、(埙、缶)、(鼗、雷鼓)、(柷、敔)这八种材质。

歪读三国97回 竹林七贤之阮咸

阮咸认为荀勖在定新律的时候没有考虑到古代与当时的度量尺度的差异性,所定的新律的调子要比标准的高,演奏出来就会觉得悲哀,不符合雅乐的规范,不能体现盛德的至和之音。所以每次因公事聚会奏乐时,阮咸从来没有赞赏过荀勖。而嫉妒心极强的荀勖开始记恨阮咸,便进言皇帝把阮咸调出朝廷担任地方官去了。

后来,一个农民耕地时发现了一把周代的正音玉尺,荀勖试着用这把玉尺来给自己校正过的钟鼓、金石、丝竹等乐器,结果发现都短了一黍,于是乎才佩服阮咸的才识和好耳朵。

南阮北阮

当时阮家是一个大家族,族中贫富差异很大,但都居住在同一片地方。有意思的是,阮氏大家族以一条东西向的马路为分界线,北边的被称为“北阮”,都是有钱的富豪;而以阮籍、阮咸为代表的穷户,都住在道南,就被称为“南阮”。后来呢,成语南阮北阮就被用来形容同一地的同族人的贫富差距悬殊。

当然,阮籍、阮咸身为竹林七贤,还没有穷到家里揭不开锅的窘境,较之一般百姓生活还是富足的很。只是由于比较恃才傲物有性格,相对于善于营生的同族,略显寒酸而已。

歪读三国97回 竹林七贤之阮咸

话说到了每年的7月初7,各家各户为了防虫,都要把冬天的衣服拿出来晒过,才能收藏起来。本来很正常的一种风俗习惯,却被富豪们当做炫耀的一种方式了。富豪们晒的衣服都是些绫罗绸缎,挂满了一院子。阮咸家虽然没有这些富贵的衣服,但是也不肯示弱,就在院中竖起一根大竹竿,上面晒了一条大犊鼻裤,犊鼻裤就类似于现在的劳动布的工作裤。

有好事的邻居就问阮咸啥情况?阮咸则懒洋洋的回答道:未能免俗,姑且应付一下凑凑热闹吧。

阮咸虽然具备了牛X的才华,但是由于与政治环境的格格不入,导致终其一生都没有能够得到充分施展才华的政治平台,而长期的酗酒,逐渐的消磨掉了一个有志青年的远大抱负。

山涛曾评价阮咸道:“真素寡欲,深识清浊,万物不能移也。若在官人之职,必妙绝于时。”

歪读三国97回 竹林七贤之阮咸

(ID:libuddy)(tj120fc)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