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有什麼「一齣好戲」,只不過是「一出兒戲」罷了!

哪有什麼“一出好戲”,只不過是“一齣兒戲”罷了!

看《一出好戲》之前就擔心黃渤玩這種高概念、半架空的格局會hold不住,上週五去影院一看,不出所料果然沒hold住!劇情、角色乃至所謂的內涵隱喻都變成了導演手中的橡皮泥,想怎麼捏就怎麼捏,許多情節都經不起推敲,導演在創作上的捉襟見肘之處俯拾皆是,內涵拼貼得生硬而刻意且無法自圓其說,最終影片就只能呈現出這種粗製濫造、慘不忍睹的模樣!

上面這些話對於那些喜歡《一出好戲》的影迷來說,肯定會很不爽!好吧,那咱們就來具體分析一番!首先,這種以內涵為導向的電影,劇情和角色很容易陷入“為內涵服務”的生硬刻意的境地,而《一出好戲》為了進入小島這個“荒誕情境”中,以便導演進行某些內涵表達,結果就是通篇胡來、牽強附會!

哪有什麼“一出好戲”,只不過是“一齣兒戲”罷了!

就說影片開頭吧,怎麼一輛水陸兩用車就從城市開到深海了?怎麼還就遭遇到了滔天巨浪?還能像潛艇一樣在水裡游來游去?怎麼就到了世外荒島了?怎麼大家就那麼容易相信了教授的“世界毀滅論”?那個飄在海水裡的死北極熊又是什麼鬼?造成黃渤和張藝興命運轉機的“天上下魚”又是什麼鬼?按照黃渤“怪聲每隔12天響一次”的說法,為啥在幾個月時間內,除了他就再沒有其他人去探尋怪聲的來源?其他人就那麼笨?

雖然本片是一部荒誕片,但畢竟不是發生在完全架空的童話或者虛構世界裡,所以就不能像《魔境仙蹤》那樣,一陣大風就把魔術師吹到奧茲國,不能像《夏洛特煩惱》那樣,用夢境來作為一切的解釋。而且結尾眾人從荒誕小島迴歸現實世界,那就更需要給之前的種種荒誕設定給個解釋,把挖出的坑給填上,但結果呢?影片就這麼草草結束了,啥坑也不填,啥解釋也不給。所以即便《一出好戲》是一部荒誕片,但劇情上的種種牽強糊弄不合理之處,是不能用“荒誕感”這三個字來為一切打掩護的。

哪有什麼“一出好戲”,只不過是“一齣兒戲”罷了!

當然,像《一出好戲》這種玩概念的電影,是很容易讓某些影評進行“天馬行空”的發揮的,影片也許只說出了“一”,影評就能給分析出“十”來,這也算是這類“玩概念”電影在口碑方面的某種天然優勢吧!但毒舌君在此就是想通過對影片具體情節和角色人設的具體分析,讓大家看到,《一出好戲》其實連這個“一”都劃得歪歪斜斜的,某些影評是咋能吹出“十”來呢?

先說角色人設。影片的荒誕感主要由角色引發,同時眾多角色的言行與人性,又承載著影片的內涵表達。但影片恰恰在角色方面是非常糊弄的,幾乎所有角色在上島前都沒有進行足夠的鋪墊,我們不知道他們原本有著怎樣的性情,不知道他們之間有著怎樣的親疏關係,而且不少角色的身份都十分模糊,這使得他們上島後所表現出的“人性大爆發”顯得格外突兀。

哪有什麼“一出好戲”,只不過是“一齣兒戲”罷了!

哪有什麼“一出好戲”,只不過是“一齣兒戲”罷了!

甚至連影片開頭上島前的五分鐘開場戲鋪墊,其實都相當荒腔走板。首先黃渤的身份就十分模糊,他的出場戲是跟張藝興一起在修車的,一度讓人認為他的職業就是個司機或者修車師傅,後來他參加團建,才讓人發現原來他是個公司的小職員。張藝興跟黃渤修車時,還跟黃渤說了這麼一句“哥你別急啊,昨天你不也還了一部分嗎?”讓人聽得完全莫名其妙。直到黃渤上了車,他身後的同事又跟他說了這麼一句“你說這隕石要是真掉下來,你那錢是不是就不用還了”,同樣是一句沒頭沒尾、莫名其妙的話!但這兩句話放在一起,至少能讓人感覺到黃渤肯定是欠了什麼人的錢,貌似數額還不小。但是,但是,但是,“欠錢”這個劇情信息就到此為止了,此後就再也沒提了,顯然影片在黃渤這個角色身上肯定原本是有更多鋪墊的,結果最終都給剪掉了,於是就呈現出上述這種對白前後不搭、莫名其妙的樣子,甚至讓人感覺黃渤和張藝興的修車戲都是多餘的。

哪有什麼“一出好戲”,只不過是“一齣兒戲”罷了!

至於公司其他人的鋪墊也很糟糕,王迅演的那個潘主任,一出場也沒有介紹他的角色身份,只是看到他在集合時教訓其他同事,觀眾也只能通過字幕括號裡的(潘主任),來得知他的身份。於和偉扮演的張總倒是沒問題,但上島之後,突然又冒出個“餘總”來,這個餘總是什麼鬼?(見下圖)

哪有什麼“一出好戲”,只不過是“一齣兒戲”罷了!

相信在上島前,誰都不會注意到這個畫面,王迅扮演潘主任的前景中,後景中有“餘總”這個角色及其對白吧!(見下圖)

哪有什麼“一出好戲”,只不過是“一齣兒戲”罷了!

還有那個史教授和保安,也讓人感覺完全是硬塞進影片中的。這麼個小公司,怎麼會跟聊隕石的史教授產生關聯並一起團建的?還有團建哪有帶保安一起參加的?這種小公司一般都是用的物業保安,哪還有單獨僱一個保安的,居然還帶著個手銬。雖然也能理解影片需要“教授”和“保安”這兩種具有鮮明階層身份的人,來完善小島社會不同角色的身份構建,以便進行內涵層面的表達,但影片這種“硬塞”的手法也實在太過生硬了。從這方面說,影片的操作實在稱不上精細,而是顯得相當粗糙。

哪有什麼“一出好戲”,只不過是“一齣兒戲”罷了!

主要角色同樣經不起推敲,同樣充斥著生硬刻意和莫名其妙。就拿王寶強扮演的導遊來說吧,剛上島時黃渤跟王寶強在一起時說過這麼一句:“你在部隊呆那麼長時間,你們部隊就沒點野外求救的辦法?”而在此前的劇情裡,王寶強從沒說過自己在部隊呆過,顯然又是刪減劇情的緣故,才導致黃渤說出這麼一句沒頭沒尾的話。

哪有什麼“一出好戲”,只不過是“一齣兒戲”罷了!

而王寶強從一出場滿臉堆笑的小導遊,上島後就變成了一個奴役他人的暴力狂,突然就不會好好說話了,性情張狂,神態暴躁,動不動對他人非打即罵,也顯得缺乏足夠鋪墊,轉變得異常突兀。而且最讓毒舌君搞不懂的是,剛開始流落荒島之時,王寶強就對“獲救”表現出極大的消極態度,好像巴不得世界都毀滅了似的!幾乎所有人在剛上島時都表現出極大的求救心態,而王寶強呢?他先是在張總面前莫名其妙地來了一句“浪這麼大,公司早完了”。(見下圖)

哪有什麼“一出好戲”,只不過是“一齣兒戲”罷了!

隨後在眾人搞了個“山寨天線”接收信號時,他看到了也一點沒有興奮之情,反而埋怨只有他一個人出去找食。(見下圖)

哪有什麼“一出好戲”,只不過是“一齣兒戲”罷了!

難道他就不希望獲救嗎?對比他在最後見到大船時那種欣喜若狂的言行,說明他也是極度渴望獲救的啊,那麼在影片開頭對於“獲救”咋表現得如此消極呢?明顯前後矛盾啊!

哪有什麼“一出好戲”,只不過是“一齣兒戲”罷了!

最讓人難以理解的角色還得說是男主角黃渤,他一上島就展現出想立刻離島的極大偏執,雖然觀眾都知道,他的焦躁情緒是因為中了六千萬彩票,但“焦躁”的急迫心情和“偏執”的實際行動,畢竟還是有極大不同的。黃渤已經偏執到在一沒有方向、二不熟悉水情的情況下,就要拉著張藝興劃個破木筏進入茫茫大海。為了錢連命都不要了!錢遠在天邊,命可能在海上說沒就沒,這種“偏執”實在到了令人無法理解的程度。六千萬固然誘人,但有命去取還是第一位的啊,否則就像趙本山小品調侃的那樣“錢還在,人沒了”。是什麼讓黃渤把這遠在天邊的六千萬看得比自己的命還重要,影片並沒有足夠的鋪墊和解釋讓觀眾理解他的這一行為!

哪有什麼“一出好戲”,只不過是“一齣兒戲”罷了!

而且後來黃渤的這種“偏執”還在延續,在明知沒有任何離島方式的前提下,黃渤也沒有進行其他有可能離島以及獲救的行動,而是用倒計時的方式眼睜睜看著兌獎日期逼近最後一天,這種毫無意義的偏執等待,也讓角色顯得既傻又楞,然後又突然頓悟想出一種更為高級的操控團隊的方式,一番神乎其神的演講之後取得了團隊的主導權,這種180度大轉折也是毫無鋪墊,因為此前的劇情也從未展現出黃渤是一個有知識、有頭腦的人啊,所以很難令人信服他就這麼突然成“神”了。

哪有什麼“一出好戲”,只不過是“一齣兒戲”罷了!

舒淇在本片裡也算是被浪費的好演員了。《一出好戲》的愛情戲設計十分失敗,這個幾乎是影評人和影迷的共識了,具體分析這裡就不多談了。主要想說的是,舒淇這個角色的作用就是承載片中愛情戲而存在的,舒淇是有演繹複雜細膩情感戲的實力的,但影片卻將她的角色進行了十分簡單而扁平化的處理,越往後她的角色越像一個單純的追愛小女生,從而越來越失去了成為一個複雜而精彩的角色的可能,最終只是給觀眾製造“屌絲泡上女神”的美夢罷了!

哪有什麼“一出好戲”,只不過是“一齣兒戲”罷了!

哪有什麼“一出好戲”,只不過是“一齣兒戲”罷了!

再說劇情和內涵,其實也並沒有多麼的高深和複雜哈!毒舌君也可以給大家簡要分析一下。一是人性人情層面,主要就是“中國人的人性醜態大曝光”,大家在平時生活中所看到的中國人的人性醜態,在小島上都得到了更為誇張而極致的呈現。比如說潘主任的見風使舵,上島前對張總恭恭敬敬,上島後又成為王寶強的吹鼓手,後來看張總那邊日子更好,就反水到張總那裡。比如說那個史教授,堂堂教授在島上沒有絲毫斯文和尊嚴可言,為了生存處處流露出奴顏婢膝之態,難怪現在社會上常把“教授”叫做“叫獸”。還有其他一眾人等所表現出的懦弱、愚蠢、冷漠、瘋狂以及易於操控,都是萬花筒般的人性呈現與諷刺。

雖然島上的人性呈現基本上都是負面的,但也有最終黃渤痛改前非、說出真相、追求真實的正向人性呈現,成為影片在人性黑暗中的終極光亮,正是愛情讓他沒有突破人性底線而是幡然悔悟,讓黃渤這個角色最終實現了自我救贖。

哪有什麼“一出好戲”,只不過是“一齣兒戲”罷了!

二是社會政治層面。《一出好戲》通過王寶強、於和偉(張總)、黃渤三人對團隊的先後主導的劇情,影射人類社會的三種操控形式。王寶強所代表的就是強制管控,用暴力威壓驅策整個團隊,團隊的其他人為了生存不得不忍受他的羞辱和暴力,大胸妹的投懷送抱也暗示“權力”和“性”的直接關聯。於和偉(張總)所代表的則是高一級的柔性控制,嘴上說著“文明、尊嚴和體面”,並不強制大家勞動,而是用撲克牌建立一個小島貨幣體系,而他擁有“發幣權”,儘可以暗中不勞而獲。黃渤則代表更高一級的精神操控,用希望、理想來振奮大家的精神,讓大家自願為美好的前景奮鬥。如果理解不了“黃渤模式”的人,請自動聯想“中國夢”。

《一出好戲》主要內涵基本也就是毒舌君總結的上面這些內容了吧,當然還有其他影評在此基礎上無限拔高的,毒舌君就不贅述了。毒舌君想提醒大家思考的是,影片的內涵表達,真的有足夠紮實合理的劇情支撐嗎?在毒舌君看來,影片無疑更加註重“主題先行”,但在填充這個主題與內涵的“戲肉”上,卻是支離破碎、荒腔走板,無法自圓其說的。下面就一一分析給大家看。

哪有什麼“一出好戲”,只不過是“一齣兒戲”罷了!

首先,王寶強能成為團隊的“暴君”就讓人覺得不可思議。沒錯,他是有野外生存技能,還養過猴,也算是有“管理經驗”,所以按照史教授對他“能力強,責任就大”的評語,大家推舉他為團隊領頭人還是合理的,後來片中還有王寶強帶領大家在野外勞動找食的畫面,說明他一開始領導團隊也算是認真負責的。但不合理之處在於,後來王寶強變身“暴君”,而且不再勞動之後(說他不勞動有臺詞為證。(見下圖)

哪有什麼“一出好戲”,只不過是“一齣兒戲”罷了!

在張總和黃渤準備離開團隊時,張總手下就有人就質問:“憑什麼你們不幹就能吃啊?”),團隊的其他人依然願意忍受剝削,屈服於他的淫威之下,就有些不可思議了。因為王寶強原來就不是他們的“領導”,只是個導遊,甚至不是他們公司的“自己人”,他能夠領導團隊全是因為他具有出眾的野外生存能力,但當他不再帶領團隊努力生存,而是成為“暴君”剝削其他人的勞動所得之時,大部分人居然毫無怨言,對“憑什麼你們不幹就能吃啊”這句質問噤若寒蟬,就太不可以思議了。而且王寶強的“核心團隊”只有他自己、保安以及潘主任這三人,也並沒有形成足以奴役其他人的“暴力小集團”,所以毒舌君看到這裡完全搞不懂為何這些人完全像奴隸一樣屈服於王寶強腳下,畢竟剛剛流落小島的時候,這幫人圍著王寶強這個小導遊要求他負責可來勁了,說明這幫人並非是“綿羊”的,咋沒過多少天就全軟了呢?這也算是前後矛盾吧?在毒舌君看來,這也只能是影片硬將王寶強推上“王”座,而不顧劇情和人性合理性的生硬設計了。

哪有什麼“一出好戲”,只不過是“一齣兒戲”罷了!

退一步說,即便團隊的大部分人臣服於王寶強是合理的,但當於和偉(張總)拉出第二支隊伍,在輪船裡過上滋潤的小日子,並且歡迎其他人過來,那麼還有人願意呆在王寶強的團隊就更加不可思議了。以前呆在王寶強那裡算是為了生存沒選擇,只能忍受他的粗俗和野蠻,那麼於和偉(張總)這個團隊顯然在表面上更重視人的尊嚴,而且物質條件更好,反正都是要勞動,那麼在王寶強這裡勞動,與在於和偉(張總)這邊勞動,不都是一樣的嗎?為何還會有人願意跟著王寶強呢?張總本就是公司這幫人的領導,難道不比王寶強更有吸引力嗎?而且從後來兩個團隊群毆的場面來看,人數差不多的是勢均力敵的,也就是說,還有一半的人死心塌地地跟著王寶強,簡直太不可思議了!能出現這樣的情節,在毒舌君看來,顯然是影片為了製造“群毆”這場衝突戲,以及隨後製造黃渤上位的奇觀效果,就完全不顧團隊成員在“個人選擇”方面的合理性了。

哪有什麼“一出好戲”,只不過是“一齣兒戲”罷了!

而影片對於“黃渤上位”這一重點情節的設計同樣生硬牽強、不知所云。前面已經提到過,黃渤能夠突然想到操控團隊的更高段位的方法,在角色和情節方面完全是沒有任何鋪墊的。再仔細分析他“鹹魚翻身”的三大策略,就更是漏洞百出了。

影片中黃渤是這樣對張藝興描述他的策略的——“第一積累,只要是這個島上生不出來的東西,全是寶貝。第二消耗,要讓他們彼此消耗。第三希望。要知道他們想要什麼。”

哪有什麼“一出好戲”,只不過是“一齣兒戲”罷了!

哪有什麼“一出好戲”,只不過是“一齣兒戲”罷了!

而在影片的具體呈現中,“第一”還算OK,“第二”就開始糊弄了,黃渤和張藝興如何讓他們“彼此消耗”?影片根本沒有相關情節表現,觀眾在影片中能看到的情節就是王寶強和張總兩幫人馬為地盤起衝突,然後黃渤去擁抱王寶強,此外就沒有了,顯然這也是影片刪減相關戲份的結果,導致這第二條“要讓他們彼此消耗”完全成為沒有任何情節支撐的嘴炮。

哪有什麼“一出好戲”,只不過是“一齣兒戲”罷了!

“第三”就更扯了,所謂“希望”,黃渤在那場“成神”演講中神神叨叨地講了半天,很容易就把觀眾給繞暈哈,毒舌君來簡要總結下,“希望”的核心就是“尋找新大陸、尋找新家園”,這句話後來還成為眾人呼喊的口號,大家應該還有印象吧?但是!但是!但是!隨後的劇情裡,黃渤以“尋找新大陸、尋找新家園”為團隊奮鬥目標,帶領大家行動的情節有多少呢?非常非常少,少到大家幾乎都不記得了吧!毒舌君幫大家回憶一下,一場戲是黃渤帶著人看著圖,說“這天氣、水面、龍捲風都要記錄”,一場戲是黃渤帶著人砍樹做支架,貌似要把卡在岩石上那輛水陸兩用車給拉出來。除了這兩場戲,就再也沒有了!大家能記得恐怕就是黃渤帶著大家“跳起來”的狂歡了吧!

哪有什麼“一出好戲”,只不過是“一齣兒戲”罷了!

而且,隨後還有史教授大講“島上的第二大難關——繁衍”。不對啊!黃渤給大家樹立的“希望”不是“尋找新大陸、尋找新家園”嗎?怎麼這裡又聊開島上的繁衍問題了?明明目標是“離島”,這裡說得好像大家要在島上長久生存下去似的,這不是自相矛盾嗎?毒舌君可以說編劇和導演在此處都腦殘了嗎?估計是“聊繁衍”這段戲比較有噱頭,影片就完全拋開合理性而自我放飛了吧,呵呵!

最後再說說本片糟糕的蒙太奇,這一點就能鮮明體現出本片絕非什麼“精品”,而是一部粗製濫造之作!最為典型的就是黃渤發表成“神”演講之後的一系列蒙太奇。再強調大家注意下,黃渤通過演講給團隊設定的目標是“尋找新大陸、尋找新家園”,那麼隨後的情節就應該緊緊圍繞這個目標展開,這才是有邏輯的蒙太奇,但是觀眾實際上看到的又是什麼呢?

首先是上面提到的黃渤帶著人記錄水情的畫面,這個沒問題,跟“尋找新大陸、尋找新家園”緊密相關。(見下圖)

哪有什麼“一出好戲”,只不過是“一齣兒戲”罷了!

但接下來的一組鏡頭就變成了張藝興發電讓大家看手機了。這其實已經有些跑題了。(見下圖)

哪有什麼“一出好戲”,只不過是“一齣兒戲”罷了!

再接下的一組鏡頭就更離譜了。李勤勤扮演的老孃們兒偷看男人們在瀑布下洗澡,戲的邏輯感在哪裡?完全都不連戲啊!(見下圖)

哪有什麼“一出好戲”,只不過是“一齣兒戲”罷了!

再接下來的一組鏡頭同樣離譜,同樣莫名其妙不連戲。舒淇跟女人們一起用床單來做衣服,那個大胸妹還埋怨“給我擋上了”。床單從哪兒來的?為什麼要做統一服裝?也沒有任何交代。

(見下圖)

哪有什麼“一出好戲”,只不過是“一齣兒戲”罷了!

再接下來是幾個男的圍觀大胸妹跳繩。請問為什麼要跳繩?這都是什麼鬼情節?這場戲無非就是讓觀眾“看胸”的十分低俗的噱頭式情節罷了。(見下圖)

哪有什麼“一出好戲”,只不過是“一齣兒戲”罷了!

再接下來的一組鏡頭才“重回正軌”,黃渤帶著大家在叢林裡砍樹。在後面的畫面裡觀眾會看到砍樹是用來做支架來解救被困在礁石上的水陸兩用車的。這場戲才能夠接上“尋找新大陸、尋找新家園”的劇情邏輯。(見下圖)

哪有什麼“一出好戲”,只不過是“一齣兒戲”罷了!

但是!但是!但是!影片並沒有上述的鏡頭邏輯連貫性,在砍樹的鏡頭之後,是一個王迅抓魚被電暈的鏡頭,這個鏡頭除了搞笑之外,毒舌君實在看不到有任何合理性和邏輯感可言。

(見下圖)

哪有什麼“一出好戲”,只不過是“一齣兒戲”罷了!

再下一組鏡頭,才是剛才提到的用樹木做支架來解救被困在礁石上的水陸兩用車的畫面。(見下圖)

哪有什麼“一出好戲”,只不過是“一齣兒戲”罷了!

但再下一組鏡頭,就又轉回到王迅抓魚的戲了,她被電暈後爬起來,張藝興在跟他說對不起,然後王迅抓起兩條被電死的魚——又是一組除了搞笑完全沒意義的戲。(見下圖)

哪有什麼“一出好戲”,只不過是“一齣兒戲”罷了!

然後鏡頭再接回大家解救水陸兩用車的畫面。把王迅抓魚和解救水陸兩用車的鏡頭交叉剪輯在一起,究竟有個毛意義?這樣的蒙太奇真是屎得不能再屎了吧?

(見下圖)

哪有什麼“一出好戲”,只不過是“一齣兒戲”罷了!

接下來的蒙太奇同樣糟糕無比,毒舌君就不再往下說了,大家感興趣的話可以去自己去回顧分析。

哪有什麼“一出好戲”,只不過是“一齣兒戲”罷了!

毒舌君這篇影評寫了這麼長,分析得這麼細,只想讓大家看到,《一出好戲》雖然有它的優點,比如故事比較新鮮、不落俗套;內涵設計也算是花了心思,給觀眾提供了思考的空間。但本片並沒有某些影評吹得那麼神,而是在劇情、角色、細節乃至內涵表達上都是漏洞百出、粗製濫造、莫名其妙、十分兒戲的。通過毒舌君以上的分析,大家也不難看到,影片也充斥著大量商業心機,甚至不惜影響內涵表達以及劇情邏輯合理性,也要突出商業噱頭,片中那個大胸妹的大部分戲份,都是這種純粹商業噱頭的體現。所以,在商業心機方面,《一出好戲》真不比《愛情公寓》高明多少,根本沒資格嘲笑《愛情公寓》。

所以,正因為影片有如此多的問題,毒舌君要給黃渤這部導演導演處女作打個不及格的分數。希望黃渤回去進一步加強創作能力,迴歸自己對於電影的初心,拋開商業噱頭的雜念,下一部作品能還展現出更加的執導水準吧!

哪有什麼“一出好戲”,只不過是“一齣兒戲”罷了!

另外,喜歡來《一出好戲》這種“內涵電影”的影迷,毒舌君推薦大家去看同樣是由黃渤主演,但是導演是管虎的《殺生》,這才是一部劇情、喜感、角色、內涵都結合得十分完美的“內涵電影”。(文/列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