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客教育開展初期,如何激發學生的創作興趣?

創客:最根本的特徵,是痴迷於創造,痴迷於愛好。

類創客:最終不成為創客,但具有創客素養和精神的人。

未來的社會,不一定需要那麼多創客,但一定需要具備創客素養和精神的人,這也是我們開展創客教育的目的之一。

愛好什麼,痴迷到什麼程度?

這個其實是因人而異的,是一種個體的選擇,我們不能阻礙每一名學生,未來所想要走的路,我們應該賦予他們精神、信念,強化他們披荊斬棘、乘風破浪的技能。

從人的認知和發展角度而言,要形成對某件事物的痴迷,除了天生的特別因素或者內部因素外,那一定還具有某種外部因素的刺激或觸發,導致他因好奇心 “瞧上”某一事情或者某些事情;然後,他自好奇心形成好感和興趣;然後,他慢慢對這些事情的興趣逐步加強,直至變成對這些事情的“狂熱”。

創客教育的開端工作,便是開啟創客或類創客的痴迷大門。這實際上等同於引發一個人的好奇心,並不斷促進其變為興趣甚至變為志趣。

創客教育開展初期,如何激發學生的創作興趣?

什麼樣的創客教育方式或行為可以達成這一開啟目標呢?

阿童木人工智能根據新的建構主義教育理論,認為主要有兩種方式。

1、利用某種可以形成針對性激勵的人或事的故事,讓受激勵者從內心被打動,例如榜樣的力量。

2、通過實際體驗,尤其是玩耍性或者嘗試性的接觸,讓其覺得好玩兒,並不斷獲得成就感,尤其是對於年齡小的學生。

我們姑且將這種方式稱為創客教育的“興趣引發”方式,這種方式適用於幼小的孩子,或者某領域的“新手”。

那麼,什麼樣的內容、方式直至行為、活動可以做到這一點呢?

阿童木人工智能認為,這就要注重內容選擇和做法選擇了,基本要求,是讓學生髮自內心的“玩”起來。

拿阿童木人工智能的課堂舉個例子:

要教基礎的電子學,那就讓其先接觸到和玩上簡單的電子;讓一個孩子感興趣機器人,那就讓其進入到機器人的多彩世界並初步動起手來等等。這樣的做法和過程是很平實簡單的,但要真的很實在。

創客教育開展初期,如何激發學生的創作興趣?

當然,能否引發興趣對內容和方式還有一個具體的要求,那就是必須具有與受激發者要求的內容與程度的匹配性。不同的學生需要不同的興趣內容,不同大小的學生需要不同程度的知識或者技能。所以,開展引發興趣的創客教育,首先關鍵是針對學生進行內容選擇和程度選擇。特別是程度,既不能低於受激發者的認知,又不能太高於受激發者的認知。

那麼,如何看出激勵效果呢?

那就是在簡單的引入後,學生眼睛裡有沒有透出渴望的喜歡,手上有沒有出現躍躍欲試的感覺,這種感覺通常是持續並且與日俱增的。

原則上講,創客教育的興趣引發階段,對每一個創客或類創客在早期都是必不可少的。但也存在一個矛盾,即開展教育時,如果只能選擇單一或少量的內容,而且程度又較為固定,那怎樣能對應上集體參與活動的每一個學生呢?這種矛盾需要教育者在早期的過程中從學生的不同需求,與整體可提供滿足需求的方案中進行權衡,最終達成一個較為合理的平衡。

創客教育開展初期,如何激發學生的創作興趣?

阿童木人工智能專注於3-18歲孩子的機器人、編程、創客等教育,提供品牌合作,希望自己的教學理念得到傳播,惠及到更多的孩子,專注於培養面向未來的人才。更多信息請關注阿童木人工智能公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