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国女子学校上党东贾旧址

中华民国女子学校上党东贾旧址

【品牌长治从本期开始将开辟《中华民国女子学校》专栏,潜心挖掘中华女子学校的历史文物文化,追踪报道中华民国女子学校上党东贾旧址修复以及文化创意园项目的进展情况,弘扬中华文化,守望精神家园,为长治的文物保护做出贡献。】

“文物”承载着历史、承载着文化、延续着文明,古庙、古字、古建筑……是古今生活信仰、情怀寄托之圣地,保护文物不仅仅是传承中华历史文化、体现高尚情怀,成就自己,而且功德无量,润泽后代......

中华民国女子学校上党东贾旧址

中华民国女子学校,地处山西省长治县苏店镇东贾村中。这里是一块无人问津的荒园,曾经的讲堂“玄帝庙”不知何时已恢复了其神职,飘摇的红灯笼和祈福的彩旗昭示着自己的灵验,女校部残存的宿舍掩映在凄凄的荒草中,岌岌可危。如果不是镶嵌在庙堂前的“重修学校碑记”,如果不是已剥蚀的“女学校”额题,很难有谁去注意这所学校的存在。最悲哀的是,即使日日生息在其周围的村民居然也熟视无睹,询问时却一脸的茫然。

据碑碣记载,该校“自民国告成”,虽无具体之时日,但从其建制、管理可以看出是新文化运动后乡村教育和平民教育下的产物。残存的2方《重修学校碑记》,对民国时期的教育略窥一斑。

中华民国女子学校上党东贾旧址

中国女子在近代以前基本上是在家庭中接受教育,女子被拒之于学校大门之外。鸦片战争后,中国有了女子学堂,这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的创举。女子学校的出现促进了中国社会的变革,推动了社会文明的进程。许多接受过良好教育的女性,她们有着开阔的视野、远大的抱负,心系民族与国家的危亡,她们积极投身到社会活动中去,成为革命力量的重要部分。如陈颉芬创办《女报》、秋瑾创办《中国女报》,广大妇女还组织起来,为实现自己的政治要求和社会要求而奋斗,如成立女子国民会、女学研究会、留日女学生会等。正是由于这样一些受过高层次教育的女性的存在和努力,推动了社会的文明化进程。同时,这些女性用她们的知识、勇气和行动打击着中国社会的保守势力,促进了中国革命的成功。女子学校的出现发展唤醒了女性自我意识,为近代妇女解放运动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中华民国女子学校上党东贾旧址

中国女子学校教育的兴起,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女性的生活方式,拓展了女性的视野,她们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身份和自己与社会的关系。她们的意识经历了从“贤妻良母”到“男女平等”的转换。通过接受教育,她们获得了全新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起了健全独立的人格,提高了自身的生存能力。在各行各业发挥自己的才干,涌现出许多优秀的女性。

中华民国女子学校上党东贾旧址

随着受教育女性的增多,逐渐形成了一个数量可观的知识女性群体,她们出于对自身命运的关注和国家兴亡的责任,开始自己创办报刊,组织团体,参加革命。女性以崭新的面貌活跃在中国近代历史舞台上,开创了妇女解放运动的新局面,为中国妇女运动史写下了辉煌的篇章。当今社会女子担负了更多的社会和家庭责任,更值得尊敬,保护和恢复“民国女子学校”尤显其现实意义。

中华民国女子学校上党东贾旧址

“中华民国女子学校”位于长治县东贾村五龙山脚下,距长治市南广场6.5公里,高铁站站前广场1公里,离太行物流园区和上党经济开发区200米,该村历史悠久民风淳朴,有五龙庙、玄帝庙、民国学校、古槐等。女子学校建于1921年,现已年久失修、残损严重、急需保护。该学校东西长约100米,南北宽80米,占地约8000平方米。“民国女子学校”是我省乃至国内保存较完整的文物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