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基层党建的景德镇之变

城市基层党建的景德镇之变

城市基层党建的景德镇之变

昌江区森林社区新时代讲习所宣讲党的十九大精神

城市基层党建的景德镇之变

浮梁县城北社区党建工作联席会

城市基层党建的景德镇之变

珠山区五龙山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一站式”服务平台

城市基层党建的景德镇之变

驻区单位与珠山区马鞍山社区签订共建协议抓好城市基层党建

城市基层党建的景德镇之变

乐平市东湖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帮帮团”为孤寡老人包粽子

城市基层党建的景德镇之变

浮梁县皇窑景区党群服务中心讲习点上少先队员学习陶艺知识

去年以来,景德镇市认真贯彻全国、全省城市基层党建工作有关会议精神,按照省委《关于加强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的意见(试行)》的工作部署,紧紧围绕我省“立足中小城市为主的实际,走具有江西特色城市基层党建工作之路”的发展定位,构建两种领导体制、做强做实两个基础平台、建立健全四项工作机制,深化全市“三基四化三起来”基层党建工作模式,城市基层党建工作取得了实质进展和明显进步。

一、理念变新了——树立起城市基层党建“一盘棋”思想,更加自觉地把基层党建与各项工作紧密结合起来

城市基层党建是一个区域概念,是以街道社区党组织为核心,有机联结单位、行业及各领域党组织,实现组织共建、资源共享、机制衔接、功能优化的系统建设和整体建设,更加注重全面统筹,更加注重系统推进,更加注重融合开放,更加注重整体效应。

一段时间以来,一些地方城市基层党建的理念没有全面树立起来,习惯用街道社区党建的视角看待城市基层党建,甚至把城市基层党建等同于街道社区党建;习惯就街道社区抓街道社区、靠基层抓基层,街道社区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难以充分发挥;习惯各级党组织各转各的,没有形成上下有效联动和整体合力;习惯把各领域党建割裂起来,各自为战、封闭运行;习惯就党建抓党建,不同程度存在党建与中心工作“两张皮”的问题。

城市基层党建的丰富内涵和宽广外延,需要以全新的理念来谋划和推进。景德镇着力下好更新理念“先手棋”,以深入调研形成共识,市、区、街道三级书记和各级相关部门主要领导通过深入调研,对标中央,并按省委要求,找问题、挖根源、寻对策,实现了认识同频、思路同拍、行动同向;以加强培训深化认识,集中培训各级组织部门、相关职能部门和街道社区业务骨干,从认识层面解决好城市基层党建“是什么、抓什么、怎么抓”等问题;以考察学习增长见识,分批组织120多名县(市、区)委组织部负责同志、街道党工委书记和业务骨干外出考察学习,拓宽了视野,启发了思路。

“理念一新天地宽”。各级党委书记和业务骨干抓城市基层党建的理念实现了根本改变——变谋街道社区“一域党建”为城市“全域党建”;变各领域党建各自为战、封闭运行为各领域党建互联互动、条块结合;变更多依靠基层“单兵作战”为各级党组织“协同推进”;变就党建抓党建的自我循环为紧密结合中心工作的融合发展。

二、体制变顺了——坚持以系统的思维和方法,推动各级各部门重视基层、支持基层、夯实基层

体制顺则一顺百顺。推动城市基层党建健康发展,必须把理顺领导体制作为首要任务和关键环节。

景德镇市按照构建城市基层党建“中心城区和县级城区”两种领导体制的要求,纵向上,在已成立街道的珠山区、昌江区、乐平市,构建市、区、街道、社区四级领导体系;在未成立街道的浮梁县,成立专门的社区管理机构,构建县、社区管理机构、社区三级领导体系。明确市委履行主体责任,抓好总体规划和全面指导,协调解决重大问题;区级党委履行第一责任,负责抓好区域内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的整体布局、指挥协调和督查指导,形成市、区、街道、社区四级党组织抓城市基层党建的主体构架。横向上,构建街道、社区与相关单位横向互通、有机衔接、互相融入、资源共享的联动体系。13个街道党工委吸收驻区单位党组织负责人,担任党工委兼职副书记或兼职委员;全面下设综合党委,负责抓好兜底管理的“两新”组织以及商务楼宇、商圈市场、互联网企业等党建工作。全面运行社区党委、社区居民委员会、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一委一居一站”模式,成立77个社区党委,吸收210多名共建单位党组织负责人担任社区党委兼职副书记或兼职委员;在居民小区,由社区党委主导,居民理事会、业主委员会和物业公司等共同参与,协商解决社区建设和居民生活等方面的具体问题。

为确保市、区、街道、社区四级党组织责任落实,景德镇市通过建立和落实一系列制度,把他们紧紧拧在一起,贯通起来、联动起来,以上带下、以下促上,形成了一贯到底、强劲有力的 “动力主轴”。

落实联席会议制度。市、区、街道、社区四级分别建立城市基层党建联席会议制度,明确成员单位职责,上下协调配合,定期沟通情况,研究解决工作推进中的问题。市级层面,由市委组织部牵头,14家相关职能部门参加,每年至少召开2次,研究解决重大问题;区级层面参照建立相应的联席会议制度;街道层面,由党工委定期组织社区党组织、综合党委、驻区单位党组织召开,协调推动基层党建工作;社区层面,社区党委通过联席会商、季度例会等,推进区域协同共治。今年以来,各级共召开联席会议196次,商议问题1243个、解决1125个,落实率达90.51%。

明确职责任务。出台《党委(党组)书记履行抓基层党建工作第一责任人职责的十条规定(试行)》,明确“树立导向、谋篇布局、示范推动、兜底解难”四大责任。制定基层党建重点任务项目清单,按照“领跑创新型、巩固强基型、追赶提升型”三种类型,2018年明确28项基层党建重点项目,市委书记、市委副书记分别领办9个项目,市委组织部长领办10个项目,并逐项分解到有关部门和县(市、区),明确目标任务、督办责任人和完成时限。印发城市基层党建工作任务责任清单,细化为20大项62小项具体任务,逐项定出责任单位、工作进度和完成时限。

强化督查考核。市、区两级成立基层党建工作日常督查组,对所属党(工)委“一周一督查”“一月一通报”“一季一巡回”。每周对一个领域或一个党(工)委进行督查,梳理普遍存在的问题,督促对照问题清单抓好整改;每月形成督查通报、专报,呈报市、区委领导,督查情况在市、区范围内通报;每季度对所属党(工)委进行一轮督查,并对上一轮整改情况进行“回头看”,确保整改落实。今年以来,市级下发情况通报3期,召开集中反馈会2次,约谈街道(乡镇)党(工)委书记4人。全面开展各级党委(党组)书记年度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同时把各有关职能部门、行业系统党(工)委履行城市基层党建责任情况,以及各单位开展结对共建情况纳入对领导班子考核、评先评优指标体系,综合“年度考核测评、重点党建项目验收、述职评议、日常督查”情况,按“好、较好、一般、差”四个等次,评定抓基层党建工作成效,对评为后两个等次的,取消班子评先评优资格,推动党建工作从“软任务”变成“硬指标”。

三、街道变强了——职能更加聚焦主责主业,城市基层党建整合平台作用进一步显现

街道党工委是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的整合平台,是联结辖区内各领域党组织的坚强“轴心”。景德镇市围绕“四个发力”,着力做强街道。在明确职能定位上发力。要求街道党工委聚焦抓党建、抓治理、抓服务的主责主业,推动工作重心转移到基层党组织建设、公共服务、公共管理、公共安全以及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良好环境上来,集中精力抓党的建设、统筹社区发展、组织公共服务、实施综合管理、监督专业管理、动员社会参与、指导基层自治、维护社区平安。

在优化机构设置上发力。围绕抓好主责主业,把街道内设机构由原来的14至17个整合为“两办两中心”——党政综合办公室、市容环境管理办公室、经济发展中心、维稳中心,将便民服务中心的公共服务职能下沉到社区,由社区党群服务站承接。同时,将216名过去集中在市、区的城管执法人员和分流的城管、园林、市政人员下派到各街道,为每个街道充实工作力量16人左右。

在选优配强领导班子上发力。注重把党建工作能力强、城市治理能力强、服务群众能力强、有街道或社区工作经历的干部选拔进班子,注重把优秀的街道党工委书记选拔为县级干部。2016年换届以来,15名具有2年以上街道或社区工作经历的干部提拔为街道领导干部;7名有街道党工委书记工作经历的干部提拔为副县级干部。

在推动赋权减负上发力。在昌江区、珠山区开展试点,探索赋予街道党工委对区级职能部门派出机构负责人的人事考核权和征得同意权、规划参与权、综合管理权、区域内事关群众利益重大决策和重大项目的建议权等5项权利。逐步取消街道原来承担的招商引资、协税纳税等经济管理职能,把工作重心放在优化营商环境上来;将195余条主次干道的清扫保洁工作上划至市级市容环境卫生部门管理,择优聘请专业公司进行市场化运作;明确市区两级职能部门不得随意将工作职责下放到街道,需要街道承担配合的工作,由市区两级党委、政府严格审核把关,让街道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抓党建、抓治理、抓服务。同时,实行区级党委、政府统筹,对街道进行综合考核,防止各职能部门多头考核。

四、社区变实了——社区各类组织实现功能回归,日益成为城市基层党建的有力支撑

社区是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的支撑平台。做实社区,党的各项工作任务才能在城市基层落地生根。

加强服务阵地建设。按照“一核多点、强核带面”的思路,着眼形成以党群服务核心阵地为主轴,各类党群服务中心(站)为纽结,驻区单位活动场所为补充的共享型、开放式15分钟区域化服务平台“矩阵”,建成10个1000平方米以上社区党群服务核心阵地、15个500平方米左右中心(站),105个城市社区场所均达到300平方米以上。探索“基础功能+拓展功能”模式,按照“社区一站式办事大厅和党群活动、文体活动、卫生服务、平安联创、社会保障、养老托幼助残等六大功能区及新时代讲习所”的“一厅六区一所”功能布局,推进社区场所标准化建设。今年,还将建好15个区域性、行业性、功能性党群服务核心阵地,涵盖城市商贸区、园区景区、专业市场、项目工地等重要区块。

优化社区干部队伍。将社区干部纳入干部和人才队伍建设的总体规划,着力培养一批懂城市、爱社区、爱居民的社区工作“把桩师傅”。在抓住社区“两委”换届有利契机,选优配强社区干部队伍的基础上,短期,面向社会公开招聘418名社区工作者和10名党建社工;中期,建立健全“大学毕业生-党建社工-社区‘两委’成员-社区党组织书记”的培养链条;长期,开展“卓越党建人才计划”,在全市范围内培育选拔100名党建人才。试行“基础工资+工龄工资+岗位补贴+绩效工资”阶梯式报酬机制,中心城区社区书记人均报酬将达到每月2850元以上,社区干部人均报酬达到每月2400元左右。

强化社区经费保障。各区(市、县)保障每个社区工作经费不少于5万元,服务群众专项经费不少于10万元。珠山区保障每个社区工作经费和服务群众经费不少于18万元,党建工作经费不少于2万元。

减轻社区工作负担。实行社区事务准入制度,将居委会依法所需要履行的职能分为4类30条,编制16条社区服务盖章事项目录,健全和完善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工作事项清单,将13个职能部门的行政事项分为8类84条,编制18项社区便民代办点服务事项通用目录。明确不得将社区作为行政执法、拆迁拆违、环境整治、城市管理、招商引资等事项的责任主体,需要社区协助事项落实“权随责走、费随事转”的要求;全面清理在社区设立的各种机构、各种牌子和开具的各种证明,实行街道统一对社区工作进行综合考核评比,取消对社区工作“一票否决”事项。

五、机制变全了——城市基层党建工作机制更成体系,促进了城市基层党建统筹联动、融合发展

抓好城市基层党建这一系统工程,需要建立统一领导、协调各方、有序推进的工作机制。景德镇市不断建立健全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统筹机制、共建机制、开放机制和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机制,着力推动机制实际运转。

统筹机制方面,市级层面,由市委组织部牵头,统筹市直机关工委、市委“两新”工委、市工商联党组、市国资委党委、市民政局党委等,推动街道社区与各单位、行业、领域党建工作有机联结、协同推进。县(市、区)、园区参照市级统筹机制运行。街道层面,由街道党工委牵头,统筹辖区内的党建工作,既抓好所属单位的党建工作,又协调推动驻区单位党建工作与街道社区党建工作相衔接。社区层面,由社区党组织牵头,在抓好党组织自身建设的同时,联系协调驻区单位和共建单位共同抓好城市基层党建工作各项任务落实。街道党工委和社区党组织负责抓好兜底管理的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社区社会组织等党建工作。

共建机制方面,下发《关于开展市直下属县级单位与城市社区党组织结对共建活动的通知》,按照“就近就便、相对均衡”的原则,推动市、区两级单位与全市105个城市社区实现全面共建。由同级组织部门牵头,采取“一个单位一个协议”的办法,明确双方需求清单、资源清单、项目清单,对照清单双向认领、双向服务,统筹解决各自需求和难题,今年以来,双向梳理出活动场所、医疗卫生、学习培训、宣传交流、四点半课堂等资源370多项,实现“一纸契约、两情相愿”。有序推进在职党员社区报到,396个机关企事业单位的6459名在职党员到共建社区报到,312个“两新”党组织的345名党员到居住地或工作地社区报到,认领“微心愿”1219个,开展各类活动468次,为社区解决问题416个,帮扶困难群众932户,落实帮扶款物折合164万元。

开放机制方面,设置开放组织,设立“地缘型”“业缘型”“趣缘型”等功能型党组织193个;依托街道党工委、市场管理部门,设立浙江路商圈党委、“景漂”党支部、景瀚陶瓷市场联合党支部等党组织108个;发挥市场监管、税务、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等部门作用,将企业党组织和党员等党建情况纳入登记、申报、年报等范围,着力推进党的组织和工作有形有效覆盖。推行开放活动,社区党组织与共建单位党组织密切配合,通过社区微信群、党群服务公众号、党员座谈会等多种方式广征意见,确定党组织活动主题,吸引社区党员、驻区和共建单位党员、流动党员等,广泛参与“双创双修·党员争优”“环境大整治·党员干在前”“关爱留守儿童·圆梦微心愿”等一系列主题活动。设立开放课堂,充分挖掘荷塘红色精神和城市文化,依托覆盖城乡基层、不同领域的1700多个“新时代讲习所”设立开放课堂,建立由基层党组织书记、党员领导干部、专家学者、先进典型模范等组成的党员师资库,采取“双向式”选题、“菜单式”点讲,增强党员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党的十九大以来,讲习2万余场,有力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人心。共享开放资源,引导和推动全市各级机关、企业、学校等,将106个室内场所、设施和20多万平方米室外场地向社区党组织开放,向周边党员群众开放;充分利用学校、专业培训机构以及陶瓷博物馆、古窑博物馆、御窑厂遗址博物馆等开展社区教育。

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机制方面,全面推开网格化管理,合理划分社区网格627个,同步建立网格党支部或网格党小组454个,实行网格事务包干负责、上门代办制度,成立6136支志愿服务小分队,组织9600多名在职党员进社区,走访慰问困难党员群众25301人,认领“微心愿”、公益服务岗位35926个,年均回应群众诉求近万件。马鞍山社区“580党员调解团”,大到房屋征迁矛盾化解,小到雨天收棉被,不管白天黑夜,承诺8分钟之内赶到,至今共化解矛盾纠纷700多起,调解成功率达98.5%以上。大力推进党建引领下的自治共治德治法治,推动社区党组织与居民委员会、居民理事会、业主委员会、物业公司成员交叉任职;完善党组织领导下的听证会、协调会、评议会制度,全面建立居务监督委员会105个;深入推进社区民主协商,建立社区党组织主导,居民理事会、业主委员会和物业公司等共同参与的“四会议事”协商机制,共协商议事2600多件,落实2200多件,落实率达到84.5%。在街道社区全面建立“群众说事中心”,2018年上半年,全市参与说事的群众就达1.5万多人次,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2200多件,大量矛盾隐患和信访问题及时就地化解。全面推行“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4255名法治辅导员深入社区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和法律服务,培养社区“法律明白人”5100余名,让群众切身感受到法律就在身边。深化党建带群建促社建,健全街道社区群团组织,选优配强群团组织班子;街道社区党组织给群团组织定职责、派任务、提要求,使他们成为党组织“得力助手”和“左膀右臂”。推进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三社联动”,围绕社区居民需求,统筹设计生活照料、家庭保洁、法律援助、文体娱乐、生活救助、矛盾调处等服务项目;采取政策引导、资金支持、购买服务等办法,支持社会组织承接,引导专业社会工作团队参与。目前,全市培育孵化社区社会组织84家,采取单联、联建的方式,实现党的组织全覆盖;29家专业社会组织与社区签订服务合作协议,完成服务项目63个。“青年创客”“党员调解团”“帮帮团”“蓝天救援队”等一大批社会组织在党组织的引导下,积极参与社区服务管理各项工作,成为党和政府加强基层治理的重要力量。

六、治理变优了——党建贯穿城市基层治理各方面全过程,有效发挥了保障和引领作用

景德镇市坚持把党的建设贯穿基层治理、保障基层治理、引领基层治理,形成了以党组织为“主轴”,其他各类组织围绕“主轴”有序运转的基层治理格局。党组织在各类组织中发挥了“主心骨”作用,在联系服务群众中发挥了“主力军”作用,在城市建设和治理中发挥了“主引擎”作用。

156个临时党组织、1.1万名党员奋战在城市“双创双修”、棚户区改造等中心工作一线,打造昌江百里风光带,建设西河湿地公园、南河蓄洪湖公园、宝石码头等生态景观,改造建设10个城市公园、12座街心花园,新增城市绿地100多万平方米;改造背街小巷239条,完成棚户区改造13126户,拆除违建100万平方米,打通城市断头路7条,新铺人行道8万多平方米,新建扩建改建城市道路34条57公里,实施医院、学校、农贸市场、停车场等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项目248个……广大党员走进社区、贴近群众,走访慰问困难党员群众,认领“微心愿”、公益服务岗位,化解各类矛盾纠纷,回应群众诉求。

城市形象和品位显著提升,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社会更加和谐稳定。2017年,景德镇市获评国家森林城市、全国“城市双修”试点城市,进入第二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名录;全年空气优良率列全省第一,是全省唯一完成空气质量优良天数率和PM2.5两项约束性指标任务的设区市;公共安全感指数进入全省第一梯队,治安好转率全省排名第一。

身边看得见的变化,让市民有了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对党委、政府的工作更加认可、更加支持,家园意识、参与意识越来越强。市民们普遍反映,环境卫生脏乱差、物业管理不到位、占道经营、噪音扰民等一些老大难问题得到化解,社会更加和谐,心情更加舒畅;纷纷感叹,这几年,景德镇变靓了,绿色的草地、秀气的花园、干净的街道、舒适的环境,瓷都真正成为了美丽家园。

景德镇市加强城市基层党建的实践启示我们:做好城市基层党建工作最关键的是,各级党委特别是党委书记要高度重视,切实站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高度,审视城市基层党建工作,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最重要的是,要把加强城市基层党建工作与做好城市工作、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紧密结合起来,同研究、同部署、同推进,坚决防止和解决“两张皮”问题;最务实的是,要准确把握党建工作规律,既对标中央,并按省委要求,又立足本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大胆探索实践,走出各具特色的城市基层党建工作之路;最可贵的是,要不换频道、不减力度、不降标准,把城市基层党建的各项工作一以贯之抓下去,以严实作风推动工作精准落实。(城市基层党建调研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