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基層黨建的景德鎮之變

城市基层党建的景德镇之变

城市基层党建的景德镇之变

昌江區森林社區新時代講習所宣講黨的十九大精神

城市基层党建的景德镇之变

浮樑縣城北社區黨建工作聯席會

城市基层党建的景德镇之变

珠山區五龍山社區黨群服務中心“一站式”服務平臺

城市基层党建的景德镇之变

駐區單位與珠山區馬鞍山社區簽訂共建協議抓好城市基層黨建

城市基层党建的景德镇之变

樂平市東湖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幫幫團”為孤寡老人包粽子

城市基层党建的景德镇之变

浮樑縣皇窯景區黨群服務中心講習點上少先隊員學習陶藝知識

去年以來,景德鎮市認真貫徹全國、全省城市基層黨建工作有關會議精神,按照省委《關於加強城市基層黨建工作的意見(試行)》的工作部署,緊緊圍繞我省“立足中小城市為主的實際,走具有江西特色城市基層黨建工作之路”的發展定位,構建兩種領導體制、做強做實兩個基礎平臺、建立健全四項工作機制,深化全市“三基四化三起來”基層黨建工作模式,城市基層黨建工作取得了實質進展和明顯進步。

一、理念變新了——樹立起城市基層黨建“一盤棋”思想,更加自覺地把基層黨建與各項工作緊密結合起來

城市基層黨建是一個區域概念,是以街道社區黨組織為核心,有機聯結單位、行業及各領域黨組織,實現組織共建、資源共享、機制銜接、功能優化的系統建設和整體建設,更加註重全面統籌,更加註重系統推進,更加註重融合開放,更加註重整體效應。

一段時間以來,一些地方城市基層黨建的理念沒有全面樹立起來,習慣用街道社區黨建的視角看待城市基層黨建,甚至把城市基層黨建等同於街道社區黨建;習慣就街道社區抓街道社區、靠基層抓基層,街道社區黨組織的領導核心作用難以充分發揮;習慣各級黨組織各轉各的,沒有形成上下有效聯動和整體合力;習慣把各領域黨建割裂起來,各自為戰、封閉運行;習慣就黨建抓黨建,不同程度存在黨建與中心工作“兩張皮”的問題。

城市基層黨建的豐富內涵和寬廣外延,需要以全新的理念來謀劃和推進。景德鎮著力下好更新理念“先手棋”,以深入調研形成共識,市、區、街道三級書記和各級相關部門主要領導通過深入調研,對標中央,並按省委要求,找問題、挖根源、尋對策,實現了認識同頻、思路同拍、行動同向;以加強培訓深化認識,集中培訓各級組織部門、相關職能部門和街道社區業務骨幹,從認識層面解決好城市基層黨建“是什麼、抓什麼、怎麼抓”等問題;以考察學習增長見識,分批組織120多名縣(市、區)委組織部負責同志、街道黨工委書記和業務骨幹外出考察學習,拓寬了視野,啟發了思路。

“理念一新天地寬”。各級黨委書記和業務骨幹抓城市基層黨建的理念實現了根本改變——變謀街道社區“一域黨建”為城市“全域黨建”;變各領域黨建各自為戰、封閉運行為各領域黨建互聯互動、條塊結合;變更多依靠基層“單兵作戰”為各級黨組織“協同推進”;變就黨建抓黨建的自我循環為緊密結合中心工作的融合發展。

二、體制變順了——堅持以系統的思維和方法,推動各級各部門重視基層、支持基層、夯實基層

體制順則一順百順。推動城市基層黨建健康發展,必須把理順領導體制作為首要任務和關鍵環節。

景德鎮市按照構建城市基層黨建“中心城區和縣級城區”兩種領導體制的要求,縱向上,在已成立街道的珠山區、昌江區、樂平市,構建市、區、街道、社區四級領導體系;在未成立街道的浮樑縣,成立專門的社區管理機構,構建縣、社區管理機構、社區三級領導體系。明確市委履行主體責任,抓好總體規劃和全面指導,協調解決重大問題;區級黨委履行第一責任,負責抓好區域內城市基層黨建工作的整體佈局、指揮協調和督查指導,形成市、區、街道、社區四級黨組織抓城市基層黨建的主體構架。橫向上,構建街道、社區與相關單位橫向互通、有機銜接、互相融入、資源共享的聯動體系。13個街道黨工委吸收駐區單位黨組織負責人,擔任黨工委兼職副書記或兼職委員;全面下設綜合黨委,負責抓好兜底管理的“兩新”組織以及商務樓宇、商圈市場、互聯網企業等黨建工作。全面運行社區黨委、社區居民委員會、社區黨群服務中心“一委一居一站”模式,成立77個社區黨委,吸收210多名共建單位黨組織負責人擔任社區黨委兼職副書記或兼職委員;在居民小區,由社區黨委主導,居民理事會、業主委員會和物業公司等共同參與,協商解決社區建設和居民生活等方面的具體問題。

為確保市、區、街道、社區四級黨組織責任落實,景德鎮市通過建立和落實一系列制度,把他們緊緊擰在一起,貫通起來、聯動起來,以上帶下、以下促上,形成了一貫到底、強勁有力的 “動力主軸”。

落實聯席會議制度。市、區、街道、社區四級分別建立城市基層黨建聯席會議制度,明確成員單位職責,上下協調配合,定期溝通情況,研究解決工作推進中的問題。市級層面,由市委組織部牽頭,14家相關職能部門參加,每年至少召開2次,研究解決重大問題;區級層面參照建立相應的聯席會議制度;街道層面,由黨工委定期組織社區黨組織、綜合黨委、駐區單位黨組織召開,協調推動基層黨建工作;社區層面,社區黨委通過聯席會商、季度例會等,推進區域協同共治。今年以來,各級共召開聯席會議196次,商議問題1243個、解決1125個,落實率達90.51%。

明確職責任務。出臺《黨委(黨組)書記履行抓基層黨建工作第一責任人職責的十條規定(試行)》,明確“樹立導向、謀篇佈局、示範推動、兜底解難”四大責任。制定基層黨建重點任務項目清單,按照“領跑創新型、鞏固強基型、追趕提升型”三種類型,2018年明確28項基層黨建重點項目,市委書記、市委副書記分別領辦9個項目,市委組織部長領辦10個項目,並逐項分解到有關部門和縣(市、區),明確目標任務、督辦責任人和完成時限。印發城市基層黨建工作任務責任清單,細化為20大項62小項具體任務,逐項定出責任單位、工作進度和完成時限。

強化督查考核。市、區兩級成立基層黨建工作日常督查組,對所屬黨(工)委“一週一督查”“一月一通報”“一季一巡迴”。每週對一個領域或一個黨(工)委進行督查,梳理普遍存在的問題,督促對照問題清單抓好整改;每月形成督查通報、專報,呈報市、區委領導,督查情況在市、區範圍內通報;每季度對所屬黨(工)委進行一輪督查,並對上一輪整改情況進行“回頭看”,確保整改落實。今年以來,市級下發情況通報3期,召開集中反饋會2次,約談街道(鄉鎮)黨(工)委書記4人。全面開展各級黨委(黨組)書記年度抓基層黨建述職評議考核,同時把各有關職能部門、行業系統黨(工)委履行城市基層黨建責任情況,以及各單位開展結對共建情況納入對領導班子考核、評先評優指標體系,綜合“年度考核測評、重點黨建項目驗收、述職評議、日常督查”情況,按“好、較好、一般、差”四個等次,評定抓基層黨建工作成效,對評為後兩個等次的,取消班子評先評優資格,推動黨建工作從“軟任務”變成“硬指標”。

三、街道變強了——職能更加聚焦主責主業,城市基層黨建整合平臺作用進一步顯現

街道黨工委是城市基層黨建工作的整合平臺,是聯結轄區內各領域黨組織的堅強“軸心”。景德鎮市圍繞“四個發力”,著力做強街道。在明確職能定位上發力。要求街道黨工委聚焦抓黨建、抓治理、抓服務的主責主業,推動工作重心轉移到基層黨組織建設、公共服務、公共管理、公共安全以及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良好環境上來,集中精力抓黨的建設、統籌社區發展、組織公共服務、實施綜合管理、監督專業管理、動員社會參與、指導基層自治、維護社區平安。

在優化機構設置上發力。圍繞抓好主責主業,把街道內設機構由原來的14至17個整合為“兩辦兩中心”——黨政綜合辦公室、市容環境管理辦公室、經濟發展中心、維穩中心,將便民服務中心的公共服務職能下沉到社區,由社區黨群服務站承接。同時,將216名過去集中在市、區的城管執法人員和分流的城管、園林、市政人員下派到各街道,為每個街道充實工作力量16人左右。

在選優配強領導班子上發力。注重把黨建工作能力強、城市治理能力強、服務群眾能力強、有街道或社區工作經歷的幹部選拔進班子,注重把優秀的街道黨工委書記選拔為縣級幹部。2016年換屆以來,15名具有2年以上街道或社區工作經歷的幹部提拔為街道領導幹部;7名有街道黨工委書記工作經歷的幹部提拔為副縣級幹部。

在推動賦權減負上發力。在昌江區、珠山區開展試點,探索賦予街道黨工委對區級職能部門派出機構負責人的人事考核權和徵得同意權、規劃參與權、綜合管理權、區域內事關群眾利益重大決策和重大項目的建議權等5項權利。逐步取消街道原來承擔的招商引資、協稅納稅等經濟管理職能,把工作重心放在優化營商環境上來;將195餘條主次幹道的清掃保潔工作上劃至市級市容環境衛生部門管理,擇優聘請專業公司進行市場化運作;明確市區兩級職能部門不得隨意將工作職責下放到街道,需要街道承擔配合的工作,由市區兩級黨委、政府嚴格審核把關,讓街道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抓黨建、抓治理、抓服務。同時,實行區級黨委、政府統籌,對街道進行綜合考核,防止各職能部門多頭考核。

四、社區變實了——社區各類組織實現功能迴歸,日益成為城市基層黨建的有力支撐

社區是城市基層黨建工作的支撐平臺。做實社區,黨的各項工作任務才能在城市基層落地生根。

加強服務陣地建設。按照“一核多點、強核帶面”的思路,著眼形成以黨群服務核心陣地為主軸,各類黨群服務中心(站)為紐結,駐區單位活動場所為補充的共享型、開放式15分鐘區域化服務平臺“矩陣”,建成10個1000平方米以上社區黨群服務核心陣地、15個500平方米左右中心(站),105個城市社區場所均達到300平方米以上。探索“基礎功能+拓展功能”模式,按照“社區一站式辦事大廳和黨群活動、文體活動、衛生服務、平安聯創、社會保障、養老托幼助殘等六大功能區及新時代講習所”的“一廳六區一所”功能佈局,推進社區場所標準化建設。今年,還將建好15個區域性、行業性、功能性黨群服務核心陣地,涵蓋城市商貿區、園區景區、專業市場、項目工地等重要區塊。

優化社區幹部隊伍。將社區幹部納入幹部和人才隊伍建設的總體規劃,著力培養一批懂城市、愛社區、愛居民的社區工作“把樁師傅”。在抓住社區“兩委”換屆有利契機,選優配強社區幹部隊伍的基礎上,短期,面向社會公開招聘418名社區工作者和10名黨建社工;中期,建立健全“大學畢業生-黨建社工-社區‘兩委’成員-社區黨組織書記”的培養鏈條;長期,開展“卓越黨建人才計劃”,在全市範圍內培育選拔100名黨建人才。試行“基礎工資+工齡工資+崗位補貼+績效工資”階梯式報酬機制,中心城區社區書記人均報酬將達到每月2850元以上,社區幹部人均報酬達到每月2400元左右。

強化社區經費保障。各區(市、縣)保障每個社區工作經費不少於5萬元,服務群眾專項經費不少於10萬元。珠山區保障每個社區工作經費和服務群眾經費不少於18萬元,黨建工作經費不少於2萬元。

減輕社區工作負擔。實行社區事務准入制度,將居委會依法所需要履行的職能分為4類30條,編制16條社區服務蓋章事項目錄,健全和完善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工作事項清單,將13個職能部門的行政事項分為8類84條,編制18項社區便民代辦點服務事項通用目錄。明確不得將社區作為行政執法、拆遷拆違、環境整治、城市管理、招商引資等事項的責任主體,需要社區協助事項落實“權隨責走、費隨事轉”的要求;全面清理在社區設立的各種機構、各種牌子和開具的各種證明,實行街道統一對社區工作進行綜合考核評比,取消對社區工作“一票否決”事項。

五、機制變全了——城市基層黨建工作機制更成體系,促進了城市基層黨建統籌聯動、融合發展

抓好城市基層黨建這一系統工程,需要建立統一領導、協調各方、有序推進的工作機制。景德鎮市不斷建立健全城市基層黨建工作統籌機制、共建機制、開放機制和黨建引領基層治理機制,著力推動機制實際運轉。

統籌機制方面,市級層面,由市委組織部牽頭,統籌市直機關工委、市委“兩新”工委、市工商聯黨組、市國資委黨委、市民政局黨委等,推動街道社區與各單位、行業、領域黨建工作有機聯結、協同推進。縣(市、區)、園區參照市級統籌機制運行。街道層面,由街道黨工委牽頭,統籌轄區內的黨建工作,既抓好所屬單位的黨建工作,又協調推動駐區單位黨建工作與街道社區黨建工作相銜接。社區層面,由社區黨組織牽頭,在抓好黨組織自身建設的同時,聯繫協調駐區單位和共建單位共同抓好城市基層黨建工作各項任務落實。街道黨工委和社區黨組織負責抓好兜底管理的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社區社會組織等黨建工作。

共建機制方面,下發《關於開展市直下屬縣級單位與城市社區黨組織結對共建活動的通知》,按照“就近就便、相對均衡”的原則,推動市、區兩級單位與全市105個城市社區實現全面共建。由同級組織部門牽頭,採取“一個單位一個協議”的辦法,明確雙方需求清單、資源清單、項目清單,對照清單雙向認領、雙向服務,統籌解決各自需求和難題,今年以來,雙向梳理出活動場所、醫療衛生、學習培訓、宣傳交流、四點半課堂等資源370多項,實現“一紙契約、兩情相願”。有序推進在職黨員社區報到,396個機關企事業單位的6459名在職黨員到共建社區報到,312個“兩新”黨組織的345名黨員到居住地或工作地社區報到,認領“微心願”1219個,開展各類活動468次,為社區解決問題416個,幫扶困難群眾932戶,落實幫扶款物摺合164萬元。

開放機制方面,設置開放組織,設立“地緣型”“業緣型”“趣緣型”等功能型黨組織193個;依託街道黨工委、市場管理部門,設立浙江路商圈黨委、“景漂”黨支部、景瀚陶瓷市場聯合黨支部等黨組織108個;發揮市場監管、稅務、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等部門作用,將企業黨組織和黨員等黨建情況納入登記、申報、年報等範圍,著力推進黨的組織和工作有形有效覆蓋。推行開放活動,社區黨組織與共建單位黨組織密切配合,通過社區微信群、黨群服務公眾號、黨員座談會等多種方式廣徵意見,確定黨組織活動主題,吸引社區黨員、駐區和共建單位黨員、流動黨員等,廣泛參與“雙創雙修·黨員爭優”“環境大整治·黨員幹在前”“關愛留守兒童·圓夢微心願”等一系列主題活動。設立開放課堂,充分挖掘荷塘紅色精神和城市文化,依託覆蓋城鄉基層、不同領域的1700多個“新時代講習所”設立開放課堂,建立由基層黨組織書記、黨員領導幹部、專家學者、先進典型模範等組成的黨員師資庫,採取“雙向式”選題、“菜單式”點講,增強黨員教育的針對性和有效性。黨的十九大以來,講習2萬餘場,有力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深入人心。共享開放資源,引導和推動全市各級機關、企業、學校等,將106個室內場所、設施和20多萬平方米室外場地向社區黨組織開放,向周邊黨員群眾開放;充分利用學校、專業培訓機構以及陶瓷博物館、古窯博物館、御窯廠遺址博物館等開展社區教育。

黨建引領基層治理機制方面,全面推開網格化管理,合理劃分社區網格627個,同步建立網格黨支部或網格黨小組454個,實行網格事務包乾負責、上門代辦制度,成立6136支志願服務小分隊,組織9600多名在職黨員進社區,走訪慰問困難黨員群眾25301人,認領“微心願”、公益服務崗位35926個,年均回應群眾訴求近萬件。馬鞍山社區“580黨員調解團”,大到房屋徵遷矛盾化解,小到雨天收棉被,不管白天黑夜,承諾8分鐘之內趕到,至今共化解矛盾糾紛700多起,調解成功率達98.5%以上。大力推進黨建引領下的自治共治德治法治,推動社區黨組織與居民委員會、居民理事會、業主委員會、物業公司成員交叉任職;完善黨組織領導下的聽證會、協調會、評議會制度,全面建立居務監督委員會105個;深入推進社區民主協商,建立社區黨組織主導,居民理事會、業主委員會和物業公司等共同參與的“四會議事”協商機制,共協商議事2600多件,落實2200多件,落實率達到84.5%。在街道社區全面建立“群眾說事中心”,2018年上半年,全市參與說事的群眾就達1.5萬多人次,解決群眾反映的問題2200多件,大量矛盾隱患和信訪問題及時就地化解。全面推行“法律明白人”培養工程,4255名法治輔導員深入社區開展法制宣傳教育和法律服務,培養社區“法律明白人”5100餘名,讓群眾切身感受到法律就在身邊。深化黨建帶群建促社建,健全街道社區群團組織,選優配強群團組織班子;街道社區黨組織給群團組織定職責、派任務、提要求,使他們成為黨組織“得力助手”和“左膀右臂”。推進社區、社會組織、社會工作“三社聯動”,圍繞社區居民需求,統籌設計生活照料、家庭保潔、法律援助、文體娛樂、生活救助、矛盾調處等服務項目;採取政策引導、資金支持、購買服務等辦法,支持社會組織承接,引導專業社會工作團隊參與。目前,全市培育孵化社區社會組織84家,採取單聯、聯建的方式,實現黨的組織全覆蓋;29家專業社會組織與社區簽訂服務合作協議,完成服務項目63個。“青年創客”“黨員調解團”“幫幫團”“藍天救援隊”等一大批社會組織在黨組織的引導下,積極參與社區服務管理各項工作,成為黨和政府加強基層治理的重要力量。

六、治理變優了——黨建貫穿城市基層治理各方面全過程,有效發揮了保障和引領作用

景德鎮市堅持把黨的建設貫穿基層治理、保障基層治理、引領基層治理,形成了以黨組織為“主軸”,其他各類組織圍繞“主軸”有序運轉的基層治理格局。黨組織在各類組織中發揮了“主心骨”作用,在聯繫服務群眾中發揮了“主力軍”作用,在城市建設和治理中發揮了“主引擎”作用。

156個臨時黨組織、1.1萬名黨員奮戰在城市“雙創雙修”、棚戶區改造等中心工作一線,打造昌江百里風光帶,建設西河溼地公園、南河蓄洪湖公園、寶石碼頭等生態景觀,改造建設10個城市公園、12座街心花園,新增城市綠地100多萬平方米;改造背街小巷239條,完成棚戶區改造13126戶,拆除違建100萬平方米,打通城市斷頭路7條,新鋪人行道8萬多平方米,新建擴建改建城市道路34條57公里,實施醫院、學校、農貿市場、停車場等城市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配套項目248個……廣大黨員走進社區、貼近群眾,走訪慰問困難黨員群眾,認領“微心願”、公益服務崗位,化解各類矛盾糾紛,回應群眾訴求。

城市形象和品位顯著提升,人居環境明顯改善,社會更加和諧穩定。2017年,景德鎮市獲評國家森林城市、全國“城市雙修”試點城市,進入第二批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創建名錄;全年空氣優良率列全省第一,是全省唯一完成空氣質量優良天數率和PM2.5兩項約束性指標任務的設區市;公共安全感指數進入全省第一梯隊,治安好轉率全省排名第一。

身邊看得見的變化,讓市民有了更多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對黨委、政府的工作更加認可、更加支持,家園意識、參與意識越來越強。市民們普遍反映,環境衛生髒亂差、物業管理不到位、佔道經營、噪音擾民等一些老大難問題得到化解,社會更加和諧,心情更加舒暢;紛紛感嘆,這幾年,景德鎮變靚了,綠色的草地、秀氣的花園、乾淨的街道、舒適的環境,瓷都真正成為了美麗家園。

景德鎮市加強城市基層黨建的實踐啟示我們:做好城市基層黨建工作最關鍵的是,各級黨委特別是黨委書記要高度重視,切實站在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鞏固黨的執政基礎的高度,審視城市基層黨建工作,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最重要的是,要把加強城市基層黨建工作與做好城市工作、加強和創新基層社會治理緊密結合起來,同研究、同部署、同推進,堅決防止和解決“兩張皮”問題;最務實的是,要準確把握黨建工作規律,既對標中央,並按省委要求,又立足本地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大膽探索實踐,走出各具特色的城市基層黨建工作之路;最可貴的是,要不換頻道、不減力度、不降標準,把城市基層黨建的各項工作一以貫之抓下去,以嚴實作風推動工作精準落實。(城市基層黨建調研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