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82名河長實現流域全覆蓋

1082名河長實現流域全覆蓋

盛夏時節,置身於望城區格塘水庫岸邊,但見綠樹成蔭,風光怡人。近水一望,河水清澈,魚翔淺底,一幅活脫脫的鄉村山水畫卷。

格塘水庫所呈現的變化離不開“河長制”的全面推行。近年來,望城區通過建章立制,大力構建橫縱管護體系,積極引導全民參與,促進河流管護長效化。

以硬性指標倒逼各級河長管好“責任田”

今年以來,望城區構建起區、街鎮、村三級河長組織體系,下設總河長16人、河長392人、片區河長674人,共有河長1082人,實現了流域全覆蓋、管理無遺漏,有效打通了治河“最後一公里”。

為了確保履職到位,望城還建立了河長制工作督查、信息報送、河長巡河等14項制度,要求“區級河長巡查每月不少於一次、鄉級河長每旬不少於一次、村級河長每週不少於一次”等多個硬性指標,明確發現問題要及時督辦,實施巡河打卡制度,填好河長巡河日誌,以硬性指標倒逼各級河長管好“責任田”,真正實現“河長治”。

河長互相“曬河”共同監督

每次打卡巡河後,白沙洲街道馬橋河村主任呂宇峰都會把拍下的河道情況照片上傳至“長沙市望城區河長制”微信群,定期“曬河”已然成為一種日常生活習慣。另外,各街鎮還建立了河長微信群、QQ群,加強日常工作聯絡,互相“曬河”,形成了共同監督、共同維護的護河氛圍。

除了區、鄉鎮、村三級河長外,望城區還湧現出一批“民間河長”,他們之中有黨員,也有村民……這些“民間河長”主動參與河道管、治、護。

目前,全區共設有河長公示牌1295塊,分立在橋頭、公路等人口密集或人流相對集中的河岸邊,並根據河流長度、人口分佈等實際情況,適時增加公示牌點位。通過設立河長公示牌,河長不僅依靠自己的一雙眼睛,而且發動群眾力量共同來守護這一河清水。

轉型護水發展現代農業

“有了綠水青山的基礎,我們更要鉚足幹勁,讓條條清渠釋放更多‘治水紅利’。”望城區水務局總工程師羅穀雨表示,“河長制”實施以來,望城以實施流域生態保護和綜合治理為抓手,開展了防洪安保提質、水汙染治理、河道環境衛生整治,船舶專項整治、無證船舶清理、水域岸線清障整治等專項行動,推進了全區地域水資源保護、河湖水域岸線管理保護、水汙染防治、水環境改善、水生態修復、執法監管,實現生態與利民雙贏。

通過生態治水創造的這些“生態紅利”,讓不少人民群眾嚐到了治水帶來的“甜頭”。目前,望城區各街鎮圍繞“水”做文章,大力發展休閒、觀光和體驗農業,吸引了不少城區市民前來遊玩,帶動了地方經濟發展,提升了當地村民收入。

例如,白箬鋪鎮光明村在八曲河重點流域打造了光明偉發葡萄基地、秦洲蔬菜瓜果基地等多個現代農業示範基地,整個光明大觀園旅遊區,2018年上半年接待的遊客數量較2017年全年增加15萬人次,周邊村民平均增收8萬元每戶,成為了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典範。

湖南行動

231個湖泊納入湖長制工作範圍

本報長沙訊近日,省河長辦在長沙召開全省湖長制工作推進會,會議透露,目前,湖南省納入湖長制工作範圍的湖泊共231個,其中設立省級湖長的湖泊6個,設立市級及以下湖長的湖泊長沙14個,岳陽114個,常德64個,益陽33個,其餘市州水庫已納入河長制工作範疇,不再設置湖長。

會議透露,根據中央及湖南關於湖長制工作的有關要求,在10月底前要完成湖長制的建立,11月份省河長辦將對全省範圍內全面建立湖長制開展預驗收,確保在12月份圓滿完成水利部對湖南全面建立湖長制的驗收工作。

此外,會議還提出有序推進“一湖一檔、一湖一策”的編制以及樣板河湖活動,確保湖長制工作基礎紮實,穩步向前。同時,有關各市要深入研究當地湖泊的突出問題,加強部門聯合執法,開展湖泊治理專項行動,確保治理見成效,不反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