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方便”更方便 2035年郑州主城区每平方公里就有6.3座公厕

郑州都市区环境卫生设施专项规划(2017-2035)从8月14日起开始在郑州市城乡规划局网站进行批前公示。公示期30个工作日,截止日期为9月25日。

这次规划按照2035年全市1500万人口容量进行垃圾产生量的预测,规划环卫设施考虑预留一定弹性,具备支撑1600万人口规模。其中主城区现状公厕为765座,平均每平方公里有公厕1.7座;根据规划,郑州主城区公共厕所2035年总数将达到3784座,平均每平方公里达到6.3座。

市民“方便”更方便 2035年郑州主城区每平方公里就有6.3座公厕

规划按1500万人口进行垃圾产生量预测

这次规划范围为郑州市域,总面积为7446平方千米。重点保障区域为都市核心区,面积为3840平方千米,包括主城区、航空城、东部新城、西部新城、南部新城。

根据郑州都市区总体规划,本次规划按照1500万人口容量进行垃圾产生量的预测,规划环卫设施考虑预留一定弹性,具备支撑1600万人口规模。

规划期限为2017—2035年,其中近期至2020年。

预测人均生活垃圾日产量为1.3千克

规划生活垃圾指标体系: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近期达95%,远期达100%。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焚烧:填埋:餐厨处理比例35:42:15:8,远期达37:50:0:13,原生垃圾不再进行填埋处理,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城市道路机械化清扫率主城区、航空城、东部新城、南部新城、西部新城近期达90%,远期达92%,新郑组团、新密组团、登封组团、巩义组团城市道路机械化清扫率近期达80%,远期达85%。乡村地区垃圾集中处理率近期达50%,远期达90%。

市民“方便”更方便 2035年郑州主城区每平方公里就有6.3座公厕

规划建筑垃圾指标体系:建筑垃圾密闭化清运率达100%;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率近期达到70%,远期达90%以上。工程弃土其他方式再利用比率近期达到5%,远期达15%以上;工程弃土回填利用率20%以上;工程弃土消纳场填埋比率近期达75%以上,远期降至65%以上。

预测郑州都市区人均生活垃圾日产生量为1.3千克/人/天。

生活垃圾采用“大分流、小分类”分类收集规划

规划采取“大分流、小分类”的垃圾源头分类模式。其中,大分流包括餐厨垃圾、大件垃圾、园林垃圾、有害垃圾;小分类含织物垃圾、可回收垃圾、其他垃圾。生活垃圾转运应对噪声、粉尘等污染严格控制,采用定时定点收集方式,减少转运环节。未来郑州都市区主要采用“垃圾收集点——转运接驳点——压缩式垃圾车——中型垃圾转运站——垃圾终端处理厂”的收运体系。

餐厨垃圾采用专业车辆直接收集,并达到日产日清要求。织物、有害垃圾应由专业车辆直接收集后直接运至终端处置场所,即资源回收处理厂或有害垃圾处理厂。

园林垃圾应由专业车辆收集后直接运至园林垃圾处理厂,进行粉碎、分解或堆肥处理。大件垃圾应由专业车辆收集后直接运至大件垃圾处理中心,进行拆解、分类后再根据类别分别运至再生资源回收处理厂、垃圾填埋场或垃圾焚烧厂。

可回收垃圾属于再生资源,由专用运输车辆运至大型转运站内的分拣中心,进行分拣处理后再根据类别运至再生资源回收处理厂。

其他垃圾由垃圾收集车辆运至垃圾转运站经压缩处理后再运至垃圾焚烧厂。

规划形成环卫综合体为骨架、垃圾转运站为支撑、垃圾收集站为补充的环卫转运设施体系。环卫综合体依托大中型转运站进行功能复合化建设,包括垃圾转运站房模块、环卫车辆模块、办公设施模块和创新功能设施模块。郑州都市区规划一级环卫综合体11处、二级环卫综合体4处、三级环卫综合体61处。

生活垃圾实施无害处理 规划新建一批处理设施

预测规划期末郑州都市区生活垃圾日产生重量为24000吨/日。其中,餐厨垃圾为2880吨/日,可回收垃圾为8880吨/日,生活垃圾为12240吨/日。

规划生活垃圾终端处理设施6处,分别为:东部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南部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西部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巩义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登封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和新密生活垃圾综合处理厂,总处理能力为12500吨/日。

市民“方便”更方便 2035年郑州主城区每平方公里就有6.3座公厕

规划餐厨垃圾处理设施9座,分别为:

侯寨餐厨垃圾处理厂、中牟县餐厨垃圾处理厂、新密餐厨垃圾处理厂、航空城餐厨垃圾处理厂、西部餐厨垃圾处理厂、新郑餐厨垃圾处理厂、荥阳餐厨垃圾处理厂、巩义餐厨垃圾处理厂和登封餐厨垃圾厂,总处理能力为3410吨/日。其中,餐厨垃圾为1870吨/日,厨余垃圾为1540吨/日。

市民“方便”更方便 2035年郑州主城区每平方公里就有6.3座公厕

规划大件垃圾处理设施4处,分别为:东部大件垃圾处理厂、航空城大件垃圾处理厂、南部大件垃圾处理厂和西部大件垃圾处理厂,总处理能力为1600吨/日。

市民“方便”更方便 2035年郑州主城区每平方公里就有6.3座公厕

规划园林绿化垃圾处理设施17处,总处理能力800吨/日。

市民“方便”更方便 2035年郑州主城区每平方公里就有6.3座公厕

规划飞灰安全处理设施—生态填埋场2处,分别为:西部生态填埋场和南部生态填埋场,总处理能力为725吨/日。

市民“方便”更方便 2035年郑州主城区每平方公里就有6.3座公厕

规划倡导循环经济,以静脉产业园为中心集中布局环卫终端处理设施,功能主要包括垃圾焚烧发电、餐厨垃圾处理、建筑垃圾处理、污泥处理、大件垃圾处理、综合分拣回用中心、应急填埋场、渗滤液处理等。依托以上垃圾终端处理设施,规划形成3个大型静脉产业园和4个小型静脉产业园。其中,荥阳静脉产业园、新郑静脉产业园、新密静脉产业园功能定位为大型专业园区;中牟静脉产业园、航空城静脉产业园定位为小型专业园区;登封静脉产业园、巩义静脉产业园定位为小型综合园区。

市民“方便”更方便 2035年郑州主城区每平方公里就有6.3座公厕

规划建筑垃圾综合消纳场4座

预测规划期末郑州都市区建筑垃圾产生总量约6.36亿立方米。其中,拆建物料3.23亿立方米,工程弃土产生量3.13亿立方米。至2035年,规划郑州都市区拆建物料处理总量约2.67亿立方米,工程弃土处理总量约2.18亿立方米。

规划拆建物料再生利用设施15座,分别为:

主城区5座,西部新城2座,东部新城2座,南部新城、巩义、新密、航空城各1座,登封2座。总处理能力为1630万立方米/年。

市民“方便”更方便 2035年郑州主城区每平方公里就有6.3座公厕

规划工程弃土受纳场26座,分别为:主城区5座,西部新城区5座,东部新城2座,南部新城3座,新密4座,登封2座,巩义1座,航空城4座。总受纳量为16380万立方米。

市民“方便”更方便 2035年郑州主城区每平方公里就有6.3座公厕

规划建筑垃圾综合消纳场共4座,分别为:西部城区2座,南部城区1座,巩义1座。其中,拆建物料再生利用综合处理能力为600万立方米/年,工程弃土受纳量为5500万立方米。

市民“方便”更方便 2035年郑州主城区每平方公里就有6.3座公厕

规划郑州市主城区公共厕所为3784座

市民“方便”更方便 2035年郑州主城区每平方公里就有6.3座公厕

规划提出,商业区、市场、客运交通枢纽、体育文化场馆、游乐场所、广场、大型社会停车场、公园及风景名胜区等人流集散场所附近应设置公共厕所;公厕宜与垃圾转运站等环卫设施合建共享;应设置在人流较多的道路沿线、大型公共建筑及公共活动场所附近。新建公厕应达到外观形象景观化、功能设施现代化、管理服务现代化标准。

市民“方便”更方便 2035年郑州主城区每平方公里就有6.3座公厕

规划郑州市主城区公共厕所为3784座。其中,保留现状765座;规划3019座,其中近期建设1514座。建设密度为6.3座/平方千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