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胞胎溺水死亡事件:海边自救守则

双胞胎溺水死亡事件:海边自救守则

近日,北京8岁双胞胎女孩在青岛不幸溺水身亡,令很多人闻之为之唏嘘不已。

一对小生命的离去,足够我们反省一下海滩安全意识。

夏天去海边玩,许多人视为等闲事,收拾收拾游泳用具就出发了。

殊不知,你正在选择一种非常危险的度假模式,没有一定的防范意识是不行的。

短短一分钟,就可能造成一位母亲和可爱的孩子阴阳两隔,却是事实!

我们喜欢看大海的波澜壮阔,喜欢在海水里浮沉的感觉,却低估了大海的可怕。

大海的可怕之处在于:不确定性很大。

当它发威时,即使大人就在身边,或者即使是你自己,如果不能提前预防,也很有可能无法避免悲剧。

双胞胎溺水死亡事件:海边自救守则

警惕大浪

海边的大浪,尤其是台风季的大浪,会非常具有不可预知性和毁灭性。

涨潮时不可上礁石,大浪时绝不下堤坝,是海边生活的人必须遵守的禁律。

其实悲剧年年有,只不过,每次都很快被人遗忘。很多外地游客就是缺少警惕性,站在礁石上寻找水洼里的小鱼小虾,或是站在礁石,或堤坝下面伸手迎接大浪,茫然不知大浪的威胁。

他们事先并不知道,美丽壮观的海浪会将他们吞噬。

双胞胎溺水死亡事件:海边自救守则

你所不知道的离岸流

另外,从现有资料来看,北京双胞胎女孩的溺水,也许与离岸流有关。

离岸流又被称为回卷流、冲击流,是自海岸经波浪区向海中流动的一股狭窄且强劲的水流,与海滩垂直,速度很快,流速最高可达2米/秒,纵向长度几米到上百米不等。每股的持续时间为两三分钟甚至更长。

大多数海边溺水都因离岸流而发生的。离岸流的水流窄而强,速度超出正常人泳速,离岸流往往暗藏于海面下,任何天气条件下都可能发生,几乎不可预见,直到人深陷其中才会发觉,有时甚至连浪花都没有,堪称无形杀手。是海滨浴场最大的危险之一。

即使是会游泳的成年人,被突然裹挟着向外海流去时,也会手足无措,更别说孩子了。

离岸流拥有巨大的能量,有时候甚至连海面上的救生艇都能吞掉!

双胞胎溺水死亡事件:海边自救守则

被离岸流裹挟后该怎么做?

首先要在尽可能小的时候,学会游泳,而且水性不错,这是前提。

然后全身放松,先随波逐流,看看周围的环境。

在确认海岸线以后,我们要垂直于海流的方向,向离岸流的两侧游动,就是说,我们要一边游,一边注意和海岸线保持平行。这种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游出离岸流。游出离岸流后,再转变方向,游向岸边。

一定要去正规海水浴场,而不是“野海滩”

事发地并非正式海水浴场,这一点或许是致命的。因为处于安全警示区域内的正规海水浴场,出现离岸流的几率很低,而且因为人多,又有救生队伍现场待命,救助也方便。

野海滩出现离岸流的几率相对较高。或者反过来说,某些野海滩之所以未被列入正规浴场,恰恰就是因为离岸流的时常存在,不明情况的外来游客如果贸然下水,悲剧很可能在瞬间发生。

学会关注预警信息

海边地区都会有风浪预警措施,当你来到海边,第一时间就需要了解当地预警方式的相关资讯。

海边,每逢大风浪天气,都会有警力巡逻,劝阻游客离开危险区域,但总有游客拒绝,甚至偷偷跑到礁石上,引发悲剧。

而在正规海水浴场下水的外地游客们,又有多少关注了海滩上的预警设施?

比如在青岛,黄红两色旗杆和并立的白色小屋,那就是救生站所在的地方。下水前必须先寻找这种旗杆,因为旗杆不在,就意味着救生员不当值,如果救生站插了全红旗帜,那就是告诉你风浪太大不宜游泳。

每个海滨城市的预警规则不同,大家都要随时关注。

不要盲目跟从不负责任的攻略信息

现代人出门旅游前,经常在网上查询资料,但在这些资料里,存在着不少陷阱。

比如,为了找寻“人少、干净”的海滩,盲目选择并非正规浴场的野海滩,美其名曰“攻略”。

而且,这里因为不是正规浴场,没有救生队,没有瞭望塔和防鲨网,海边倒是布满了“禁止下海游泳”的警示牌,岸上广播也每隔几分钟就警告一次,但还是有许多外地游客循网上攻略到此游泳。

所以,要规避“有害攻略”的传播。

熟知溺水者八大无声迹象,可以救更多的人

1.溺水者不会呼救。他们必须先能呼吸,才能说话。一个人溺水时,嘴巴会没入水中再浮出水面,中间没有时间呼气、吸气,加上呼救。

2.溺水者也无法挥手求救。溺水者会本能地将双臂伸到两侧,向下压,好让嘴巴浮出水面,小孩则可能会将手臂前伸。总之,他们无法划水朝救援者移动,或把手伸向救援设备。

3.溺水者在水中是直立的,没有踢腿的动作,他们只能挣扎20-30秒,之后就会沉下去。

4.眼神呆滞,无法专注或闭上眼睛。

5.头发可能盖在额头或眼睛上。

6.头在水中,嘴巴在水面;可能头后仰,嘴巴张开。小孩的头则可能前倾。

7.小孩在戏水时会发出很多声音,当发现孩子安静无声时,就该去看看怎么回事。

8.溺水最重要的迹象就是看起来不像溺水,他们看起来可能只是抬头在看天空、岸际、泳池边或码头。这个时候你要问:“你还好吗?”如果他们能回答,大概就没事。如果眼神涣散,可能只有不到半分钟的时间救他们一命。

在海边,这些也是致命威胁!

让人饱了口福又直呼可爱的海蜇(水母)其实也是位“杀手”。这位“杀手”在海边尤其常见,曾致人死亡。

一旦被水母蜇伤,切勿用淡水冲洗,可用海水洗伤口,然后迅速就医。

在水中优美浮动着的水草,也可能成为残忍的夺命“杀手”。这位“杀手”的绝招就是“缠人”,它将人缠住后会导致溺水。想要避免与它“过招”,最主要的是不要在非游泳区游泳,非游泳区中水情复杂,是这位杀手的藏身之处。

请记住:

在游泳池学会游泳,并不表示你可以安全地去海边度假。

但是,如果你连游泳都不会……好吧,本年度最佳建议就是:

——你还是,从此,别去海边度假了!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