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經》中的不周山,何以不周,與天圓地方之說有關

思維方式的禁錮

看《山海經》,如果能看出不怪異來,要麼是浪漫主義、發散思維太強烈了,要瘋的節奏;要麼就是可能看懂了。

西方人在這方面受到的思維限制少一些,所以研究起《山海經》來,竟然幫助我們發現一些歷史,例如中國古人遠赴美洲、瑪雅文化的鼻祖可能是古代中國人等等。這就是思維方式不同導致的研究結果不同。

《甲骨文的啟發》這個連載一二百篇了,無非是一家之言,或有啟發而已。筆者無法證實九尾狐就是大鯢,可是你也無法證偽這個推斷的。筆墨官司,無非說說而已,都是廢話!

就像弄一個飛碟放博物館展覽,弄個外星人過來握握手,也就沒什麼置疑的了,否則,無論說有還是說無,不都是扯淡嗎?既然扯淡,就別太認真,哈哈而已。

西方人喜歡一本正經的扯淡,很唬人也蒙人;東方人嚴肅一些,輕易不扯淡,僅僅是偶爾把謊言放在真話裡面或者把真話放在謊言裡面罷了。

證實和證偽這些上古內容,都是考古學家的事情,時間越往後,大約是不太好搞定了。除非秦始皇陵哪天重見天日,有意想不到的證據出現。。。。。。例如發現秦始皇很喜歡看書,秦宮圖書館的書籍皇陵裡面有一套備份,那麼先秦歷史也就真改寫了,大家也就不用爭論了。

甲骨文已經破解1000多到2000來字,還有幾千字並未破解,原因何在?

因為那即是字,又不是字,那是抽象的畫。一幅畫就代表後世的一句話或者一個、幾個意思,用後世的字又如何對應?甲骨文用現代漢字一字一對應的這種破譯方法,本身就是枷鎖、就是禁錮。破譯出來的一句話,依然看不懂意思的原因也在這!文字的產生是為了表達意思,讓人看不懂的破譯是為了什麼?談何破譯?

周朝的金文對甲骨文的字義進行了一部分的改變,並且隨後進行了一系列的銷燬證據的小動作,這些字義為後世所沿用,上古之意也就漸漸淡去了。這更為甲骨文的研究帶來了大麻煩。

從周朝開始,後世的文字表義逐漸準確,而更久遠的古人的表義是不夠準確的。用準確的尺測量變換的雲彩的長度,量得出來嗎?

《山海經》中的不周山,何以不周,與天圓地方之說有關

《山海經》中的一個經典--不周山

這個名山,後世多有闡發,當然同時也加上了自己的構想,使其成為美妙的傳說。

不周山最早見於《山海經·大荒西經》:"西北海之外,大荒之隅,有山而不合,名曰不周。

現在就分析一下這句話。

古人的海

西北海,是哪裡?假設以黃河流域為中,那麼西北方向最大的湖泊就是青海湖。

《山海經》中的不周山,何以不周,與天圓地方之說有關

海的金文

甲骨文中尚未找到海的對應圖符,金文的海與現代的海意思也不一樣,是陸地上的大湖泊,是水之母,河流的發源地的意思。

那麼現在的東海、南海是古人的海嗎?一樣是。古人認為那僅僅是大了一點的海而已,肯定在陸地上嘛!

古人的天地

我們通常忽略了一個古人最簡單的認識問題,也就是他們對天地的感悟與我們現在的認識並不同。

《山海經》中的不周山,何以不周,與天圓地方之說有關

古人頭腦中的天地的模擬圖-天圓地方

天圓地方不是說說而已,而是古人就這麼認為的。所見即所得。

《甲骨文的啟發—意外發現中國特色的古建築圖紙的秘密—學傳統文化》。這篇無法鏈接,自己在筆者的文章中找吧。當時筆者還不是原創作者,所以筆者的原創是不能證明是我的原創的,網上盜版的太多了,現在好了。

天沒有塌下來,是因為盤古用巨鱉的四腿支撐住了天。所謂的智慧,不就是我們對所見之物給自己一個能夠接受的解讀嗎?當然,這種解讀因個體的差異,可能唯物可能唯心。大多數人認可的那就是大智慧了。

古人先有河圖洛書,洛書將(地球的整個表面)大地分為九塊,中,就是中間的那個五的位置,居正中,中華民族文明的發源地。而周邊一圈八個方框,與地同大。很霸道的想法。

這九個方框都四方嗎?古人沒在意這個,大概差不多就行了。天是圓形還是球面,古人好像也沒太計較。但是從有渾天儀開始,說明古人知道天是天球了。

大荒之隅是哪?

那周邊八個方框的邊上的角落,說不準確的地方,人跡罕至的地方都叫大荒了。

青海湖西北方向,人跡罕至的是崑崙山脈,因此一些專家認為,不周山,這描述的是崑崙山。但是如果把思維再擴展一下,這描述的可以是帕米爾高原,甚至是非洲的山脈。

那時候說的距離哪有準啊!動不動就說三百里,實際差不多就行,當時走路,三百里已經夠累了,沒汽車啊。

三百里是虛數也行的。三在古代都可以是虛數(不是數學的虛數),何況三百呢?只要足夠遠,都是三百里了。方向大概差不多就可以了。這一點,在看《山海經》的時候千萬留神,就算說美洲,也是大荒之隅之外三百里或者海外三百里,差不太多的,都在地面上。

有山而不合

這裡的關鍵在合這個字的理解。

《山海經》中的不周山,何以不周,與天圓地方之說有關

合的甲骨文

合在甲骨文中的本意是親嘴的意思,有山而不合,那就是這山想和天親嘴,沒夠著老天爺的嘴巴。

哪裡的山都有這問題,但古人這麼說,實際是一個大的數理文化問題。也就是圓方不可能完美地數理一統,總有美中不足啊。圓、方在數理一統的交界處,總會有點麻煩不能圓滿。

這個認識,西方直到數學家歐拉發現π是超越數,西方人才懂這個道理。而中國古人,不經意間,說出了這個大道理。

這也是後世將不周山的不周翻譯為不周全、不圓滿的原因。

但是不周的本意是這意思嗎?不是!有甲骨文為證。

不周的本意

《山海經》中的不周山,何以不周,與天圓地方之說有關

不的甲骨文

《山海經》中的不周山,何以不周,與天圓地方之說有關

帝的甲骨文

甲骨文的不居然僅僅是包含否定的意思,竟然和帝同源,都是蓋房子的意思,與帝的差異就是少了中間的捆綁,這房子太不太牢靠,所以不太好,這才有否定的意思。古人也不容易啊,這麼腦筋急轉彎,真的有點累。

《山海經》中的不周山,何以不周,與天圓地方之說有關

周的甲骨文

周的本意是“築埂劃界,圈地而種”,分封制的源頭,周是周邊的這些框框,期間的點是種莊稼。洛書需要畫九個格,這裡省略為四個格,還是正方,不過簡化了。

那麼不周,如果不有否定意思,那就是這些框框之外的地方。如果不沒有否定的意思,是蓋房子的意思,那就是偏遠的地方,有人居住的意思。選哪一個?問古人吧。

當然這是周朝以前的意思了。周朝以後的意思就是不周全,這影響不大。

《山海經》中的不周山,何以不周,與天圓地方之說有關

宮的甲骨文

甲骨文中沒有發現塔字,有宮字,就是有很多窗戶的房子,古人這圖很形象,也很抽象。西方古代的傳說有建巴別塔,中國當時忙著建宮殿了。

名字而已

實際上,就算翻譯為不周全影響嗎?不影響。就像這人叫大名還是叫狗剩,無非一個名字,說的都是他。

但是我們在研究山海經的歷史文化意義,就得考慮古人當時為什麼給它起這個名字呢?叫狗剩當然是太俗了,那為什麼叫金龍,而不是麒麟呢?實際想的是這個問題。

《山海經》中描述的古人可能到過哪裡?

這個範圍,只能說與陸地相連的,都有可能。

那麼到非洲也是正常的,或者聽聞非洲人說;到美洲也是正常的,幾萬年前白令海峽是冰封的,可以走到美洲的。

誰又說的準《山海經》記載的內容到底有沒有包括幾萬年前還是幾十萬年前呢?

《山海經》中的不周山,何以不周,與天圓地方之說有關

不周山到底在哪?

通過這麼一番解讀,那麼不周山到底在哪?你該知道了吧。在天邊!這個答案肯定對。

至於你說是崑崙山還是帕米爾高原或者說非洲的哪個山脈,這隨便你。看你的發散思維水平了。如果你想象坐在光速的飛船上,那麼天邊就更遙遠了。支著天的柱子我們總是沒有看到,那麼,向前再走三百里吧,可能就看見了。這個物理學家證實不了,也否定不了。

心有多大,天地就有多大!這很唯心,但是對於個體而言卻很浪漫的美妙,你就想吧,誰睡覺還不做個夢呢?

《甲骨文的啟發》連載,每日更新,待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