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华佗张仲景齐名的建安三神医之一,医家被称为杏林就来源于他

提到建安三神医,有两位我们比较熟悉,一位是被后人尊称为医圣的张仲景,他写的《伤寒杂病论》,记载了大量有效的方剂,为后世创造了巨大的贡献;还有一位是被后人称为“外科圣手”、“外科鼻祖”的华佗。而另一位我们都不太熟悉,不过后世称颂医家“杏林春暖”就是源于他,他是谁呢?

与华佗张仲景齐名的建安三神医之一,医家被称为杏林就来源于他

他就是董奉,字君异。出生于建安二十五年。他小的时候就开始学医并且修道,长大后担任了官县的小吏,但是没做多久就辞去了官职,归隐于在村后的山里,一边医治病人,一边练功。董奉医德高尚且医术高明,治愈了许多的病人,还分文不取,只不过有个特殊的要求,就是被医治的病人要在山中种杏树,重病的人被医治好种五棵树,病的不严重的人被治好种一棵树。而这种杏树的背后是董奉济民的苦衷,当杏树开始结果的时候,他就告诉人们如果想要买杏,只用拿一罐谷子倒进仓房,然后拿走杏就可以了。董奉每年都把剩下的杏换成谷子,然后再拿谷子救济贫穷的人。他一生行医济世,救死扶伤,不收钱财,高尚的医德由此被传颂开来。

而且董奉经常在南方出行行医,这样他可以一边救治病人,一边访名山大川,并在山中采的草药做成丹药用于治病。有次在出行行医的路上,他遇到刺史杜燮食物中毒多天,他就拿出了三丸药放在病人口中,又灌水下去,让人抬着病人的头慢慢的摇。没有多久病人的手脚开始慢慢地动,气色也开始变好。到了第四天可以说话了,告诉大家:“我看到十几个穿黑衣服的人接我到了车子上,进入了一个大红门内,一直向狱中走。把我带入了一个门内,这个房间只能容纳一个人,然后用泥土把门封起来,看不到外面的光线。这时听到外面有人大喊,太乙派使者来接你了。随后又有一辆马车带我回到那个大红门,我才清醒。”为了报答董奉,杜燮在庭院中给他建造了一座小楼。但董奉不吃别的,只吃干果再饮一些酒,每次过来后都不知不觉地离去。一年后,董奉说他要离开了,杜燮问他去哪里,要不要大船相送,董奉说只需要一口棺材。第二天中午董奉就死了,杜燮用那口棺材将他埋葬了。七天后有人传话给杜燮,说董奉感谢他的款待,让他好好调养身体。杜燮听后,打开了棺材,发现里面只有一块布,里面是人的形状,另一面是一道符,原来这是董奉想谢绝杜燮好意想出的一种办法。

与华佗张仲景齐名的建安三神医之一,医家被称为杏林就来源于他

之后董奉就去了庐山隐居,继续行医。有一个官员的女儿得了怪病,请了许多名医来医治,一直都不能痊愈。于是找来了董奉,告诉他,如果能医治好这个女孩,就让她嫁给董奉。董奉立即写了一道符,驱除了邪魅,不久女孩的病就好了,于是这个女孩成为了董奉的妻子。不过很长时间过去了,这女子也没有生育子女,而董奉要经常外出行医,怕妻子孤单,就找了一个小女孩养着,侍奉妻子。

与华佗张仲景齐名的建安三神医之一,医家被称为杏林就来源于他

董奉死后,人们为了纪念他,还在庐山上建了董奉馆。虽然董奉不在了,但是他“杏林春暖”的高尚医德值得后世赞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