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出旧照片——谁是《英雄儿女》王成的生活原型?

看过电影《英雄儿女》的人都知道王成的故事,该电影是导演武兆堤、编剧毛烽根据巴金小说《团圆》改编。小说《团圆》描写“王成在山头勇敢地牺牲了”,影片中,王成连续呼叫“为了胜利,向我开炮!”拉响爆破筒,与蜂拥而至的敌人同归于尽的壮举,令人热血沸腾……

——题记

翻出旧照片——谁是《英雄儿女》王成的生活原型?

赵先友遗照

“风烟滚滚唱英雄,四面青山侧耳听,晴天响雷敲金鼓,大海扬波作和声……”每当听到电影《英雄儿女》这首脍炙人口插曲时,五十年代初,抗美援朝战场上英雄战士“王成”的形象便会涌现在我们眼帘……

电影《英雄儿女》一经公映,立刻在全国引起巨大反响,看过电影的人几乎都会问:《团圆》是真的吗?谁是“王芳”?谁是“王成”?那么,在现实生活中,到底有没有“王成”呢?又是谁是“王成”呢?《英雄儿女》由巴金的《团圆》改编,应该说巴金最有发言权。

据巴金回忆,1952年10月,志愿军某团六连在开城保卫战中,担任攻打“红山包”的主攻任务。副指导员赵先友在连长、指导员负伤后,指挥全连坚守阵地。十月六日,美军在喷火坦克支援下,冲上六连阵地,六连的勇士们与敌人顽强战斗,最后只剩下赵先友和通信员刘顺武。赵先友用步话机向团长张振川(解放后曾任河北省军区司令员)报告:敌人已冲上我军阵地,要求炮兵直接向自己阵地射击,并大声喊:“向我开炮!”团长张振川从望远镜中看到赵先友、刘顺武退入防空洞后,便命令炮兵向六连阵地开炮!阵地夺回后,战友们冲进防空洞,发现赵先友和刘顺武都已牺牲。

翻出旧照片——谁是《英雄儿女》王成的生活原型?

战斗胜利结束后,巴金到张振川所在团采访,巴金对张振川团长说:“你们团三打红山包,誓死保卫阵地,(仗)打得非常漂亮,美国人武器强,我们士气高。”张振川向巴金详细介绍了战斗经过和赵先友的事迹,巴金听后非常感动,决定亲赴六连进行采访。巴金在这个部队生活了两个多月,积累了不少创作素材,而后才有了他的不朽名篇《团圆》

翻出旧照片——谁是《英雄儿女》王成的生活原型?

翻出旧照片——谁是《英雄儿女》王成的生活原型?

翻出旧照片——谁是《英雄儿女》王成的生活原型?

巴金在朝鲜

1991年夏天,赵先友所在的团在部队举行革命传统教育时,部队党委决定在营区为赵先友立一座3米多高的塑像,部队党委决定派政治处副主任戴秀斌赴上海请巴金为赵先友塑像题词,并请老团长、时任河北省军区司令员的张振川和李真将军为巴金各写了一封信,请戴秀斌转给巴金。重病住院的巴金接信很高兴。他说,我到过朝鲜战场许多部队,英雄们的事迹使我感动,我写了几篇真人真事的散文,以后又集中概括了许多英雄形象,才有了《团圆》里的王成。”之后,应戴秀斌的请求,巴金挥笔写下了几个大字:王成式的战斗英雄——特等功臣赵先友,巴金,一九九一年八月二十日。

赵先友,1928年生于河北省乐亭县姜各庄镇庄头东村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里。从小加入村中的儿童团,常为八路军站岗放哨、传递信件。年龄稍长便参加了破交、背土布、运送军粮、护送伤兵,哪里危险他到哪里去。1947年10月,赵先友在新婚妻子陈莲华的依依送别下,毅然加入了新改番号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当时被编入冀东军区的48团。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1950年11月9日,赵先友所在部队从宁夏剿匪战场回师东进,准备开赴朝鲜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国作战。因军队急剧调动,他没来得及和前来探亲不知他赴朝的妻子和年幼的儿子见上一面,于1951年2月随从部队开赴朝鲜战场。

1952年10月5日,在开城保卫战中,赵先友和他的战友们,为了祖国的和平,为了朝鲜人民的解放,壮烈牺牲在朝鲜大地上。牺牲时,年龄仅有24岁。赵先友牺牲后荣立特等功,连队被命名为“英勇顽强,守若泰山的钢铁连”,部队将他的遗体与战斗英雄杨根思、黄继光等烈士一起安葬在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

翻出旧照片——谁是《英雄儿女》王成的生活原型?

英雄塑像揭幕大会召开巴金为赵先友英雄塑像题词

1992年8月,赵先友烈士的雕像在他生前所在部队驻地怀安县某大功团所在地落成。雕像正面是作家巴金的题词:“王成式的战斗英雄——特等功臣赵先友”;塑像背面是张振川司令员写的碑文,叙述了赵先友和六连的英雄事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