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百里:沒有上過戰場的民國第一軍事家

蔣百里:沒有上過戰場的民國第一軍事家

他是民國時的風雲人物,曾留學日、德,歐洲等多個國家,和蔡鍔、張孝準被稱為“中國三傑”;與楊傑、白崇禧、劉伯承被稱為民國時中國的軍事家,並排名第一;他一生混跡于軍界,曾做過蔡鍔、袁世凱、黎無洪、蔣介石等首席軍事參議,他的軍事才能讓當時軍事強國日本也翹指誇讚,被稱為國民黨將領中第一人。他出版的國防著作《國防論》,在出版之際就引起世界關注,而他的軍事觀也對國民黨後來人白崇禧、等都產生過深遠的影響是……他一生都在書寫輝煌和傳奇,他就是人稱民國無雙的軍界聞人蔣百里先生。

蔣百里:沒有上過戰場的民國第一軍事家

他的朋友圈,牛得嚇人:錢學森是他女婿,金庸是他侄兒,蔡鍔是他同學,梁啟超是他老師,蔣經國、唐生智曾是他部下,馮玉祥、蕭伯納、泰戈爾、徐志摩、胡適、林徽因、羅素、杜威、鄭振鐸、竺可楨是他好朋友,軍校門生遍天下。

亂世英才 清貧少年的強國夢

大凡志向遠大的人,從其少年時代,就會表現出非凡的志向和渴求探知世界的慾望,他們不流於俗,如鶴立雞群。

而蔣百里,正是如此。

晚清時期,中國學子留學日本,學習其先進的軍事科技和新潮思想,是學生中最為時髦的學潮。這些年輕人走出封閉的國門,外來的新思潮和思想,猶如為他們打開了一扇巨大的大門,他們在求知、求新的同時,也盡情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讓自己的生命之光發揮到最極限。

1902年,在日本的陸軍軍官學位一隅,一群中國留學生聚集在一起,正在慶賀“浙江同學會”成立。一位瘦高的年輕人,正神情激昂,發表著演講:“來自浙江的同學們、同鄉們,我們要團結起來,共同為我們的國家興旺而努力……”年輕的人講話博得了大家的如雷掌聲。

這位年輕人就是蔣百里,來自於浙江海寧,也正是浙江同鄉會的發起人。

1882年,蔣百里出生於浙江海寧。他出生於一個書香世家,但他的出生卻並未受到族人的喜愛。和許多同齡人相比,蔣百里從小就稱得命運坎坷,而他坎坷的命運,應該從他的父輩就已開始。蔣家在浙江杭州府海寧州硤石鎮,算是一個名門望族,蔣百里的祖父名蔣光煦,為晚清名士,亦是當時著名的藏書家、刻書家,家族裡的藏書樓“別下齋”為當時著名建築,也是當時文人墨客嚮往的讀書聖地。這裡有藏書十多萬冊,一刻被人傳誦的流傳出《別下齋叢書》《涉聞梓舊》就出自蔣光煦之手。

將百里的父親命運很坎坷,但因其天生殘疾,(出生時左臂殘缺),剛一出生就遭到家族的嫌棄,當父親的於是就把他送入佛門。這位從小被家人拋棄的孩子卻從小志向不凡,在寺院裡不但飽讀詩書,還對醫學產生了深厚興趣,堅持在誦經之餘學習醫術,看他有懸壺救世之心,寺院方丈就允許他還俗。從寺院出來,蔣學烺自立門戶,以行醫為生。他的善良和醫術深得當地鄉鄰的讚賞,也博得了浙江海鹽名士、名醫楊笛舟的欣賞,不嫌他清貧無依,將獨生女兒楊鎮和嫁他為家,蔣學烺從此才算真正品嚐到了世間的溫情。

蔣楊婚後,生活雖然清貧,但夫妻和睦,不久又生下了一個可愛的孩子,就是將百里。一家人雖然生活清苦,倒也溫情融融。

蔣百里的母親出生於書香門弟,她聰明而賢惠,再加上從小受父親教誨,頗通文墨,所以蔣百里咿呀學語之時,母親就開始對他進行啟蒙教育,教他識字作文。而蔣百里自幼就表現出非凡的好學精神,每每母親教給他的詩書和故事,他都能過目不忘,這讓當父母的深以為喜。

長到八九歲時,他的好學表現得更為突出。那時,他叔父請了一位叫倪勤叔的著名老秀才到家中教自己的孩子讀書。而每每上課時,幼小的蔣百里總要悄悄溜到叔父家,趴在課堂外的的窗戶外聽課。時間久了,倪勤叔就注意到了這個勤奮而好學的孩子,他故意問一些蔣百里自己教過的課,沒想到這位沒進課堂的學生,比在課堂裡學的孩子學得還好。倪勤叔見他如此聰慧,心中十分喜歡他,當得知他家境清貧,沒有錢交學費時。他免去了蔣百里的所有學費,開始義務教習這個學生。

蔣百里從小懂事,他也十分珍惜這次難得的學習機會,每天第一個到課堂,最後一個離開學堂。而他的勤奮也收穫了豐厚的回報,在倪勤叔的精心教導下,四書五經,以及古文詞賦,他都學得精之又精,過目不忘,隨口而出,倪勤叔對他更是欣賞。

俗話說屋漏遭連陰雨,蔣百里十三歲時,父親不幸去世,家裡失去了頂樑柱,生活更是清貧寒冷。但母親仍是堅持讓他讀書,自己挑起了家庭重擔。幼小的蔣百里念惜母親艱難不易,學習更是用功。

義從書中出,讀書多了,激發了他的宏偉大志,要立志長大報效國家,為國出力。十五歲那年,中日甲午戰爭爆發,蔣百里徹夜讀書,想到國家多難,不由放聲大哭,捶胸頓足說,因為國弱所以才遭烈強欺凌!自己身為男兒,一定要發奮圖強,勢學岳飛、文天祥之輩,報效祖國!為國為忠!

他的好學和愛國之志感動了許多人,並得到了當地縣令方雨亭的另眼相看。得知他幼年喪父,家庭清貧,方縣令更是對他格外看顧,在他18歲時,方雨亭介紹他到林迪臣創辦的求是書院(即現在的浙江大學)讀書深造。彼時,陳仲恕正擔任學院院長,對蔣百里的好學精神也十分讚賞,常常為他大開方便之門,讓他盡情讀書學習。蔣百里在這裡可謂是如魚得水,無以數計的書,讓他欣喜若狂,徹夜不眠讀書對他也是家常便飯。

看得出他是有志之士, 1901年他他19歲時,方縣令、林知府、陳仲恕三人共同出資,資助他前往日本求學。

蔣百里從小立志為國出力,在他看來,只有做一名將軍,才能上戰場浴血殺敵,立國封疆,於是,他到日本後,就進入了日本陸軍士官學校就讀,學習軍事知識和現代兵法。

當時。在日本留學的中國留學生達到數千人之多,他在這裡結識了蔡鍔,和同窗好友蔡鍔成了知心好友,又結識了思想先進的梁啟超先生,而學習之作,他精力充沛,團結同學,被中國留學生推選為留日學生大會幹事。

蔣百里:沒有上過戰場的民國第一軍事家

年輕奮進的蔣百里,似乎永遠有著發揮不完的精力,在策劃成立了“浙江同學會”後,1903年時,他又策劃創辦了大型合性知識性為一體的《浙江潮》雜誌。雜誌初辦時,人手緊、稿源缺,他做為主編也積極撰稿,以飛生、餘一等多個筆名,在雜誌上發表文章。而他創作的頗具戰鬥精神的文章《斯巴達之魂》、《國魂篇》等剛在一《浙江潮》上發表,就引起留日學生的極大關注。

蔣百里思想激進,因此也把這份雜誌當成了當時激進份子的戰爭陣地,當時許多思想先進的人物的文章諸如章太炎等,都在此發表文章,尤其是章太炎的《獄中贈鄒容》一經雜誌發表,當期雜誌被搶購一空,人們在閱讀這些進步詩作的同時,也紛紛讚揚他的文學才能。

雖然社會活動繁多,他卻從沒有耽誤自己的學業,在陸軍士官學院,他的成績總是最好的,當時,日本士軍軍官學校有個規定,每年的畢業生中的第一名,可以得到日本天皇獎賞。畢業年,所有的學科考試中,蔣百里都排名第一,他的知己同窗蔡鍔,則獲得第二名。當頒獎典禮開始時,前來參加典禮的日本當政聽到獲得第一名的竟然是位中國人,心中頗為不爽,但也無可奈何,只得心不甘情不願地把天皇軍刀贈與蔣百里。

從日本留學歸來,蔣百里不但學得了滿腹的軍事知識,也獲得了日本陸軍軍官學校的至上榮譽,而這在當時的留學生中,是僅有的一例。

鋼鐵軍魂的俠骨柔情

蔣百里不但是位愛國義士,還是位血性濃烈的真漢子,他不但在軍事上演繹出了讓人意想不到的極致,而他的愛情生活,也更是跌宕起伏,堪稱一曲經典傳奇。

1913年6月18日,在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發生了一起讓世人震驚的自殺案。

那天,像往常一樣,起床號剛響,所有教官學員都要趕快穿好軍服,列好排隊,開始早練。但他們的隊長卻沒有帶他們到操場練兵,而是帶他們飛奔到尚武堂前。二千多名教官、學生集中在尚武堂外,大家發現,蔣百里校長早已軍裝嚴整地等候在這裡,只見他身佩寶刀,神情威嚴。大家正在莫名其妙,校長走上臺階,大手一揮,滿臉沉痛地說:“我先向大家道個歉,我初到這裡時,曾對大家說過,為了強國,我們必須精誠團結,團結一致!我要你們做的事,你們必須做到;你們希望我這個校長做好的事,我也一定要做好!做為學員,教師,你們做不好的事,我可以責罰你們,但我辦不到的事,我也同樣要受到責罰!但大家的這三個月的軍餉,已經拖了近三個月,卻仍未能送到你們手中,以致於你們的妻兒老母受飢而寒,我蔣百里愧對你們!我沒有盡到校長的責任!我先走一步,但是大家要記得自己的誓言,要記著中國的現在,要擔當起中國未來的大任……”

話音未落,只見他突然掏出手機,對著自己的左胸就扣響了板機。

突出而來的情況,頓時驚呆了二千餘名師生,大家一湧而上,趕快把他送到了醫院。

彼時,蔣百里擔任保定軍官學校校長還不及一年,如何就發生了自殺事件?這事說來話長。1906年,蔣百里以優異的成績從日本留學回國,即被他的恩師推薦給了當時軍政大大臣趙爾巽,得知蔣百里留學日本六年,並且少年才俊,趙爾巽十分滿意,不計他出身寒微,當即委任他為督練公所總參議,並委派他到瀋陽參與新軍組建任務。來到瀋陽,蔣百里就以十二分的熱情投入工作,希望用自己滿身之志報效國家。但不久,他就發現,這裡不是自己的用武之地,當地強硬派將領張勳、張作霖明白提出反對組建新軍,因為也常常為難主持新軍組建的蔣百里,搞得蔣百里經常無法開展工作。所以在這裡只停留了三個月,蔣百里即當即立斷,決定離開奉天。他找到趙爾巽說,雖然自己留學日本,但所學還是淺顯,而德國的軍事力車和都是世界先進的,如果自己能到德國留學,一定會為國家出更大的力。

趙爾巽十分欣賞他的求學精神,再次派他留學德國,此一去,蔣百里在德國呆了三年,學成回國之後,即被好友推薦為禁衛軍管帶。擔任管帶期間,蔣百里的學識和胸襟深被兵士們敬仰,都十分佩服,恰在此時,趙爾巽又升任東三省總督,因不忘蔣百里之才,剛上升就向朝家庭上書,奏請調蔣百里回督練公所擔任原職。因為蔣百里在這裡深得人心,官兵們都不情願放他走,堵在他的門前不放他走。為了實現自己的遠大抱負,蔣百里只得偷偷從天窗上逃離北京,去到奉天任上。

1992年,保定陸軍軍官學校正式創辦,當局希望能有一個軍事、領導各方面才能俱佳的人來擔當校長重任,時任總統府秘密的陳仲恕就把蔣百里推薦給了袁世凱,而袁世凱也聞聽過蔣百里籌辦新軍時的種種英武,當即對蔣百里授予少將軍銜,並走馬上任保定軍官學校校長。

來到任上,蔣百里對自己的工作很認真,希望用自己所學為中國培養出大量的優秀軍事人才,建立大國國防,讓中國走向強國之列。因此,在工作中,他用先進的思想和雷厲風行的工作作風,大刀闊斧地展開了工作。他抓儀表,給所有的學生髮放統一的軍鞋、軍裝;抓生活,他給全體師生開會說,吃不飽肚子就打不好仗,但大家吃得好了要全部用心對自己的國家;他更注重教學質量,辭退一些腐朽無能的教員,聘請留日歸來的優秀新潮軍事人才,一系列的做法,使得學校風氣頓時煥然一新。

他的做法得了大批學生的擁戴,但也因此得罪了許多保派人士,他們就在工作上處處與他作梗,甚至故意拖延學校經費不給。為此,他幾次上京去找當時執政的段琪瑞,但事情一直沒有解決。這讓蔣百里十分苦惱,也讓血性的他義憤填膺,覺得自己對不起學校的所有官兵。

於是,他決定以死謝罪,請求大家原諒自己的失職。

蔣百里的自殺行為,引起了社會的極大關注,各界人士紛紛上書當局,要求查清幕後事實,段琪瑞坐不住了,親自到日本大使館,讓他們派出最好的醫生和護士,一定要確保蔣百里的生命安全。

於是,日本從北京派了一位著名專家和一名優秀的護士來照顧蔣百里。

蔣百里:沒有上過戰場的民國第一軍事家

經過搶救,蔣百里終於轉危為安,而讓人想不到的是,在這場災難中,他也迎來了他一生最美的愛情。

被派給蔣百里的優秀日本女護士叫佐藤登屋,是一位漂亮溫柔的日本女性。佐藤深諳中國文化,尤其佩服蔣百里的義膽忠誠。看到躺在病床上的蔣百里不滿現狀,經常眉頭緊鎖,並且厭世的心情非常嚴重,就經常安慰他。佐藤勸他說:“你是一個真英雄,英雄必將有用武之地。你整天這樣悶悶不樂,對你的身體恢復很不利。你們中國有句俗話叫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像你這樣的英才,國家培養你,花費了多大的代價呀,而你還沒有為你的祖國奉獻你全部的才華呢,就這樣離世了,豈不是太可惜?!所以你應該保重身體,等待時機呀。我知道你們中國有個故事叫臥薪嚐膽,英雄一定會有用武之地,但前提是你得有為國效力的身體……”

佐藤登屋的頻頻勸說,讓蔣百里漸漸清醒過來,放棄了求死的決心,也對眼前這位有膽有識、頗為善解人意的日本女人敬重有加,兩人的心漸漸走近,萌開了熾烈的愛情之花。

佐藤登屋雖然對蔣百里又敬重又愛慕,但她是個理性的女人,她知道自己的日本身份,並且她的上司此時得知她的情況後,也對她嚴厲地說:“你要考慮你的清楚,你是日本人,他可是個中國人!”

是呀,中日關係開始緊張,將來發生戰爭也有可能,怎麼能嫁給一箇中國人呢。佐藤登屋感覺兩人的愛情不會有著落,於是,就在蔣百里康復之際,悄悄轉回了北京,想讓這段感情冷卻。

但佐藤登屋不知道,她在蔣百里的心中已經是抹不去的靚影,她的離去對蔣百里打擊很大,他甚至不顧自己槍傷未好,執意要求出院,然後匆忙趕往北京。來到北京後,蔣百里多方打聽,打聽到了佐藤工作的醫院,然後住了進去,同時也展開了對佐藤的猛烈攻勢。

看到蔣百里瘋狂一樣的進攻,佐藤為了一了百了,於是便辭職回到了日本。

這一下蔣百里鞭長莫及,但他有辦法,他不停地給佐藤寫信,每一封信裡都是深情而熾烈的表白。遠在日本的佐藤,每讀著蔣百里的來信,就忍不住淚流滿面,相思也讓這位日本女人徹夜難安,形容日漸消瘦。看到女兒的憂鬱,當父母的還是心疼女兒,他們是一對十分開明的父母,對女兒說:“你如果真喜歡他,那就完成自己的心願,去嫁給他吧!“

得到父母的應允,佐藤欣喜若狂,當即從日本趕往中國,緊緊擁抱住了自己心愛的男人。

1914年冬,經歷了蔣近二年愛情長跑的佐藤和蔣百里在天津德國飯店舉行了隆重的婚禮,完成了一段異國佳話。因為蔣百里酷愛梅花,結婚這一天,佐藤還將自己的名字改成了中文名字:佐梅。

錚錚鐵血將軍,演繹了一段兒女情長的故事,在軍界傳為佳話,而他們這一段異國姻緣,也成為蔣百里生命中最燦爛的篇章,伴隨著他走過了幾十載的紅塵年華。

戎裝軍人的文化圈子

蔣百里名副其實是一位軍人,但他的骨子裡,卻也有著優雅的閒情,並能把這種閒情做到極致。

1919年,蔣百里和恩師梁啟超一起去歐洲考察,在歐洲,蔣百里再一次感覺到舊中國的腐朽和陳舊,一向抱有報國志向的他,感覺一個國家的強盛,和它的文化強盛分不開,更希望祖國也能像其他國家那樣,振發圖強,立於世界強國之列,他的心中也燃起了以文興國的念頭。從歐洲回來,梁啟超即投入中國的新文化運動當中去,他到各大學演講,在當時的進步的刊物《時事新報》《晨報》《解放與改造》《覺悟》等報上發表文章,抨擊腐朽的舊制度。而蔣百里則鞍前馬後,成為老師得力的助手和智襄參謀。此時,以陳獨秀、梁實秋,胡適、魯迅等為首的新潮人物都加入進來,他們提倡白話文,崇尚新制度,把新文化運動發展得如火如荼。

在忙碌的工作中,蔣百里也開始拿起筆,用自己的行動為這場運動和恩師助陣吶喊。他一方面積極協助老師推進新文化運動,策劃成立了“讀書俱樂部”、“共學社”、“文學研究會”等社團組織,也徹夜燻燭筆耕,將自己的歐洲之行見解心得寫成一本書《歐洲文藝復興史》。

此書洋洋灑灑五萬言,上下縱橫,語言精粹,蔣百里在書中提出了民主,科學改變世界的觀點,非常有時代精神。書成後,他請梁啟超恩師為自己的新書做序,梁啟超先生讀完此書,心潮澎湃,筆走如神,亦洋洋灑灑寫了近五萬言的序,評論此書說“文采精華,極有價值”。併為自己所做序言定名《請代學術概論》。而此書一經出版,即引起國內各界的關注,短短一年零二個月內,連版三次,成為當時一大熱門話題。

蔣百里:沒有上過戰場的民國第一軍事家

梁啟超因為蔣百里的書所做序言太多,抵得上原書的厚度,梁啟超於是將序重新單獨成冊又付印成書,印書之際,也請蔣百里為自己的書做序。而他們這一唱一合的文學聯誼,也成為當時社會的一大傳聞和話題。

著名的史學家曹聚仁先生,亦對此書十分感興趣,讀完書後,高度評價蔣百里說:“蔣百里如此多才,可謂奇才,論軍事他出類撥萃,論外交他能言善辯,論文才他詩詞俱佳,可謂前無古人……”

蔣百里這本書的厚重是不言而喻的,他的這本《歐洲文藝復興史》是我國人士撰寫的有關文藝復興的第一本著作,它不但在當時引起了社會轟動,而時過近百年後,至今仍在文學史上佔有一定地位,仍是許多高等學俯文藝學生研究生必看的教材。可見其思想新潮、超前為當時一流。

而在擔當新文化運動的先鋒戰士之時,蔣百里也結識了當時一大批文化名人,諸如沈雁冰、鄭振鐸、許地山、胡適等。而與其中的胡適、許志摩更是成了知交好友,無話不說。

因為性情相得,再加上都是新文化運動的先驅,1923年,蔣百里與胡適、徐志摩等幾個人一商議,遂又成立了名噪一時的“新月社”。

新月社是比較引人矚目的一個文學社團,社團裡幾乎全是社會名人,除了胡適和徐志摩,林微因、聞一多、梁實秋、陳源等都是社團的主要成員。除了他們這些文人,當時的社會知名人士以及銀行家、留學歸來的海歸等,都是社團的主要力量。他們的創作範圍有詩歌、評論、散文、戲劇等文學領域,更旁及文藝理論和美術,他們不僅是關注文學,他們文風犀利,更關注國家命運和現實政治,活動和影響成為當時社會上極被關注的亮點。新月社成立後不久,於1927年他們又在上海成立了新月書店,隨後徐志摩和胡適,梁實秋等人又創立了《新月》月刊,可以說,新月社是當時一個非常隆重的活動景點,十分引人注目。

如果說,蔣百里和這惺惺相惜的朋友走下去,一直混跡於文化圈的話,在中國的文學界,也許會出一個了不起的文人,而中國的軍政界,也許會因此少了一位名聞世界的軍事家。但蔣百里終究是個熱血青年,強國夢一直讓他心情不能平靜,而文人們的不見血不上戰場的生活,他沒過多久便厭倦 ,而是又回到了他的軍事領域內,在新月社成立不久,他就隱退社團,重新回到了他的軍事領域,開始了他運籌帷幄的軍事生涯中去。但他精絕的文采,雖然在文壇停留的時間極短,但卻長久地定格了下來。

一生傳奇民國無雙

蔣百里不愧是位軍人,更不愧是一位軍事家,回到軍界,他即以卓絕的軍事才能,和異常敏銳的軍事眼光,在紛亂的戰事中,又開始書寫他的軍事傳奇,而他也因此被人稱為軍界奇才。

彼時,身為一名軍人和軍界奇才,蔣百里最為關注的,莫過於軍隊的動向,國家的命運。

1923年,蔣百里和學生龔浩一同回京,當列車經過江蘇徐州時,蔣百里感嘆著指著窗外對龔浩說:“時局動盪,戰爭已經不可避免。倘若一旦開戰,日本人必然搶先佔領津浦、京漢兩條主要運輸幹線。到時恐怕我方處於被動呀。但若到時中國若能以洛陽、襄陽、衡陽為根本,以此建議根據地,與之頑抗,仍有不敗之希望呀!”

當時中日並未開戰,所以蔣百里的末卜先知,並沒有被他的學生放在心上,反而覺得教師有點神經過敏了。

14年後,抗日戰爭爆發,日本鬼子的行軍動向果然沒出蔣百里的預料,他們攻佔了津浦、京漢並以此大肆侵入中華腹地,而此時已為抗日戰場上一員的龔浩看到如此局面,遙想當年老師的預言,不由感嘆萬分。

1932年淞滬戰役時,有一天,蔣百里和幾位朋友在茶室喝茶,順手拿起當天的報紙翻了翻,當時上海銷量最大的是《每日新聞》,只見上面頭條消息報道一則消息《日本陸相覲見天皇》。蔣百里看完消息,當即對幾位朋友說,“再過幾天,會有一個師團的日本軍隊到達上海參戰!”當時在座的幾位朋友中,有一位就是當時著名的戰地記者曹聚仁先生,他驚訝地問蔣百里:“你是怎麼知道的?”

蔣百里:沒有上過戰場的民國第一軍事家

蔣百里說:“陸相參見天皇,必是戰事緊張,他必定是向天皇報告日軍要正式出戰的消息。我算了算日本的運輸能力,他們最多可在三天之內將一個師團的四萬人以及軍需裝備運到上海,而休整一日,次日即可做戰,由此推算,最遲五號他們就要發動進攻呀!”

當時,因聞知蔣百里的軍事才幹,駐守上海的十九軍司令蔡延鍇將軍十分敬重他,特聘請他為十九軍的編外參謀,而他也經常為十九軍出謀劃策。當即,他將自己的判斷告知了蔡將軍。而不出他所料,日本從5日起,即開始對十九路軍的連番攻擊,而因為他的預測,十九路軍早做了一些防備。

蔣百里的一生,雖然沒有一次上過戰場,但他的大部分時間卻都和戰爭有關,足不出戶,就能預知敵之動向,這一先天的敏稅,一向被蔣百里的熟朋所知,並且深為佩服。

聲聞於野,他的軍事才能也得到國民黨政府上層人物的刮目相看,抗日戰爭爆發前夕,蔣介石特聘請他為委員高參,而在之前,其實他和蔣介石還有過一段生死恩怨。

早在1929年時,蔣百里在軍校時的學生唐生智起兵反蔣,蔣百里為了支持學生,即做了學生的高參。沒想到唐生智生不逢時,不久即兵敗。兵敗以後,唐生智逃到了日本。抓不到唐生智,蔣介石就把火氣撒到了蔣百里身上,執意要抓他滅掉。當時,許多人勸蔣百里出國去躲躲,但蔣百里認為這是幾年前的老事,當時也正是軍閥混戰時期,蔣介石不會這麼小氣吧?所以堅持不出國,再加上身體不好,他就到杭州去休養。

沒想到剛到杭州,他就被蔣介石秘密抓捕,並押起來。

蔣百里的被抓,頓時在社會上引起了軒然大波,他的至交好友徐志摩第一個站出來,號召好友、名人,為營救他四方奔走。而為了阻止蔣介石加害於他,還打起了鋪蓋卷,來到關押蔣百里的地方,鬧著要和他一起坐牢。

人生難得一知己,他和徐志摩的曠世友情由此可見一斑。

徐志摩奮力營救他的同時,他的學生如今也大多是中央政府要員,也紛紛開始活動,營救他出獄。

最終,終因他的名氣太大,而社會影響太大,蔣介石終於沒能把他給砍了,不得已放他出獄。

蔣百里:沒有上過戰場的民國第一軍事家

其實,蔣介石放他出來後,心中也十分欣賞他的才能,於是決定不計前嫌,特聘請他做了自己委員高參。請他到中央政府,委以重任,聘請他為軍事委員會高極顧問。

逢凶化吉,並被委以重任,這可謂是他的又一個傳奇。

在職期間,他一邊指揮戰事,一邊心憂時局,再度赴歐美國家考察軍事,學習外國的先進的軍事設備和做戰能力。1937年夏天,蔣百里回國後,他分析中國的現狀,開始書寫《國防論》。在這本書裡,蔣百里將自己多年心血以及對戰事的研究,都書寫進去。這本凝聚了蔣百里幾乎一生的心血,既是他的軍事才能的體現,也稱得上是一本愛國宣言。他懷著滿腔對祖國深沉的愛,通過對世界國防經濟、世界國防新趨勢、中國從歷史到現在的國防分析,細膩地分析了當前形勢,認為打持久戰才是中日戰爭必勝的希望,此書在出版之際,他在扉頁上飽含深情地寫道:“萬語千言,只是告訴大家一句話,中國是有辦法的!”而在書中,他也立場鮮明地闡明自己的立場:第一,用空間換時間,勝也罷,敗也罷,就是不要和日本講和;第二,不必畏懼日本目前的鯨吞,要全面掀起抗戰;第三,開戰上海,利用地理條件減弱日軍攻勢,阻止日本到第二防線(湖南)與之形成對峙。與之形成長期戰場。在書中,蔣百里犀利地指出,中國不是工業國,是農業國。在戰爭中,對付工業國,佔領其關鍵地區國家就只好投降。但對農業國,即使被敵國佔領最重要的沿海地區也不要緊,農業國是鬆散的,沒有要害可抓,所以中國的抗戰形式只能以國民為本,打持久戰。

《國防論》一經上海大公報社出版,立即引起極大轟動,軍事界紛紛稱其為奇才。許多當時著名軍事家都拿此書為範本,來研究和分析當時的戰事,當時國際名將艾森豪威爾以及蒙巴頓等,都把此書當做範本,多次引用書中的有些論斷來闡述戰局。

1968年10月,蔣介石再次任命蔣百里為陸軍大學代理校長,但此時,他的身體狀況已經每下愈況,但他仍鞠躬盡瘁,將全部身心投入工作中。同時11月,因戰事緊張,學校遷往廣西,而在遷校途中,蔣百里終於抗拒不過病魔,病逝於廣西宜山。逝世後,國民黨政府追贈他為“陸軍上將”,並稱之為“軍魂”。

他的去世也引起中國各界的極大震動,舉國譁然,各界名士紛紛為他撰文悼念。黃炎培先生為其做輓聯曰:

天生兵學家。亦是天生文學家。嗟君歷盡塵海風波,其才略至戰時始顯。

一箇中國人,來寫一篇日本人。留此最後結晶文字,有光芒使敵膽為寒。

邵力子則書道:合萬語為一言,信中國必有辦法。打敗仗也可以,對日本切勿言和。

蔣百里:沒有上過戰場的民國第一軍事家

而其他諸如章士釗、張宗祥更是為他書寫輓詩,各大報紙也爭相發表祭文懷悼,人們既是懷念這一位亂世奇才,其實也是抱著對抗戰必勝的信心,而感謝他說出了大家共有的心願。

縱觀他的一生,多才多藝,一直抱著奉獻愛國的心,希望能用自己絕技,報效國家。他名為將軍,軍事家,但他卻終生沒能上過一次戰場,雖然他曾多欠上書,希望上戰場親臨指揮,但心願終沒能實現。但雖已如此,他的軍事才能卻獲得了國際上高度的讚揚,可謂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