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的神祕預測95年出土的五星出東方利中國

千年的神秘預測95年出土的五星出東方利中國

1995 年,新疆民豐縣尼雅1 號墓地8 號墓出土了漢晉(公元前3 世紀― 公元5 世紀)“五星出東方利中國”錦護膊,長18 . 5 釐米、寬12 . 5 釐米,呈長方形,圓角,四邊用白絹包緣,長邊各綴有三根黃絹帶。錦為藍、黃、綠、白、紅五組彩色經線和兩組緯線交織而成的經二重平紋織物。藍色為地,花紋主體為平行排列的孔雀、仙鶴、辟邪、夔龍和虎等祥禽瑞獸。以捲曲的植物蔓藤及兩蕾一花作間隔。在花紋中間織出隸書“五星出東方利中國”錦。其形式和內容受到了陰陽五行學說的強烈影響,反映出了特殊的文化蘊含。在織錦紋樣中,星(行星中的金星、火星)、雲氣、動物花紋有序織出,表達著陰陽五行說中五星為五行之佐及動物紋四神、方位的概念和含義;織錦色經以五色見出,則真實地說明五種色彩的經線之配色與金、木、水、火、土五行所對應之五種顏色― 白、青、黑、赤、黃的密切關係。尤為能揭示這一點的,就是彩錦上所見的文字。

千年的神秘預測95年出土的五星出東方利中國

“五星出東方利中國”文字是我國古代天文星占學上的佔辭用語,現存最早的記載見於《 史記沃官書》,記“五星分天之中,積於東方,中國大利;積於西方,外國用兵者利。”《 漢書》 、《 晉書》 、《 隋書》 等也見相同的內容。五星指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緯星)。史籍中分別稱謂太白、歲(歲星)、辰星、熒惑、鎮星(填星); “東方”和“中國”是古代星占學中的一種分野法則或概念,古代稱中原為中國,與現在有很大不同。“五星出東方”則指五顆行星在一時期內同時出現於東方天域的天象,亦實指所謂“五星連珠”或“五星聚合”類現象之一;“五星出東方利中國”之辭,函義顯明,即出現五星共見東方之天象,則利於中國。

“五星出東方利中國”佔辭,是我國古代先民觀察天象、審辨吉凶禍福的過程中,根據先秦― 秦漢時期產生、形成並趨體系化的陰陽五行學說,“天人合一”或謂“天人感應”思想及《易· 繫辭上》 “天垂象,見吉凶”思想,通過對五大行星的星占學考察,逐漸總結、歸納出來的。在我國古代星占學體系中,五大行星的星佔最為重要,“察變之動,莫著於五星”。由於“五星失行,州國受殃”,加之人們能夠用數學方法準確地推算和描述它們的運行情況,因此人們對五星天象賦予了非常重要的星占學意義,通過五大行星的星佔,判斷國家大事,尤其是有關戰爭勝負、王位安危、年成豐歉、水旱災害等政治及軍國大事。

千年的神秘預測95年出土的五星出東方利中國

《 漢書· 趙充國傳》記載,西漢宣帝神爵元年(公元前61 年)命趙充國全權經略西羌軍事,趙因情況複雜,持兵緩進,引起宣帝不悅。在給趙充國增派兵力催促儘快再戰的同時,宣帝救書曰:“將軍不念中國之費,欲以歲數而勝微,將軍誰不樂此者卜· · … 今五星出東方,中國大利,蠻夷大敗。太白出高,用兵深入敢戰者吉,弗敢戰者兇。… … 因天時,誅不義,萬下必全,勿復有疑。”

在我國古代,“天人感應”和“天垂象,見吉凶”觀念深入人心,人們對“五星聚舍”天象及其星占學意義抱有特殊的感情。自從武帝通西域、伐大宛以後,漢使往來西域不絕,並屯田渠犁,而匈奴所置憧僕都尉,亦駐在西域焉有一帶,遂構成漢與匈奴對西域控制權的爭奪戰。兩方的使者與兵力,在西域一來一往,互為消長,形成一種拉鋸狀態,其情形至為複雜。昭帝元鳳四年,霍光特遣傅介子,誅殺樓蘭王、鄭吉破車師、降日逐王、呼韓邪單于來降、甘延壽、陳湯誅邱支、(始於漢武帝時的張鴦鑿空,霍去病開闢河西走廊,完成於漢宣帝時的建置西域都護。

漢宣帝時,諸羌從青海向北流動,又回居到涅水以北,逼近河西,時常騷擾邊境,和匈奴相應。漢宣帝於神爵元年(公元前六十一年) 遣趙充國往討伐羌亂。趙充國善於用兵,穩紮穩打,深入涅中,在涅水與大通河之間遍設屯田,置屯田士一萬人,以逼羌人。至神爵二年,先後俘降羌人二萬多人,羌亂乃完全平定。漢宣帝因置金城屬國以置降羌,這與鄭吉收降日逐王,置西域都護府是同一年。趙充國當時對於西羌,有一套政治軍事與經濟建設三方配合,剿撫兼施的戰略,成為漢宣帝時代一位大軍略家。平羌之時己七十六歲,是一位老將軍。自從趙充國平羌亂之後,西睡安定了十八年,到漢元帝永光二年,羌人再反,為馮奉世所平,以後一直到西漢之末,西羌沒有再亂。這伐匈奴、通西域與平羌戎,是一個歷經百年之戰的三面成功,也是確保絲綢之路得以暢通無阻的三個互為因果的勝利果實。千年的神秘預測95年出土的五星出東方利中國

《 清史稿· 天文》 五星合聚條:“天官書言,同舍為合,於二星、三星、四星、五星之合各有佔,而以五星合為最吉。”另據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與北京天文臺合編的《清代天文檔案史料彙編》 ,洋洋780 萬字,關於五 ...

《 清史稿· 天文》 五星合聚條:“天官書言,同舍為合,於二星、三星、四星、五星之合各有佔,而以五星合為最吉。”另據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與北京天文臺合編的《清代天文檔案史料彙編》 ,洋洋780 萬字,關於五星合聚、聯珠的記載一條也沒有。康熙:“五星行之於天,度數不同,遲速各異,何由聚於一宿,雖史冊書之,考諸天文,斷之以理,終不可信。”

“五星出東方利中國”,令世人震驚,被定為國寶級文物。除去文字之外,還有用鮮豔的白、赤、黃、綠四色在青地上織出的漢式典型的圖案:雲氣紋、鳥獸、辟邪和代表日月的紅白圓形紋,方寸不大但內涵豐富。人們被這千年織錦“五星出東方利中國”所透出的精絕人心歸中國、祈盼和平的願望所打動,也為精絕國的命運而扼腕嘆息。千年的神秘預測95年出土的五星出東方利中國

此護膊面積不大,長18.5釐米,寬12.5釐米,經密為2200根/10釐米,緯密240根/10釐米,經向花紋循環7.4釐米。製造年代: 漢,材料: 絲,收藏地:新疆考古研究所。

圖 案

織錦的右側保留著幅邊。紋樣從右側開始是一對牝牡珍禽,雄鳥站在雲紋的低部,昂首挺立。它的頭頂是漢隸“五”字,胸部左雲紋上懸掛著一個茱萸花紋。雌鳥站在雲紋上垂首面向雄鳥,其頸上方是一白色圓形紋象徵“太陰”,背上方是一個“星”字,尾部下方有一個茱萸紋。與“星”字間隔一個茱萸花紋的是“出”字。“東”字在兩個雲紋間隙之上。“東”字的左下方、一個雲紋之上是一紅色圓形紋象徵“太陽”。“太陽”左下側是一倒懸雲紋,雲紋凹進處,有一張口伸舌,昂首嗥叫的獨角瑞獸,尾部下垂,背上長有一翅膀,可能是“辟邪”。獸角上方雲紋上端是一個“方”字。“利”字隔著一個雲端在“方”字左上。“利”字下方雲紋的左側是一個身著豎條斑紋、豹眼圓睜的虎形動物,後右足踩在雲紋上,舉步向右行,尾部高聳,剛勁有力。其尾部右側是“中”字,左側是“國”字。

銘 文

“五星出東方利中國”8字出自《史記·天宮書》“五星分天之中,積於東方,中國利;積於西方,外國用(兵)者利。五星皆從辰星而聚於一舍,其所舍之國可以法致天下。”古代的“五星”指歲星、熒惑星、填星、太白星和辰星。天地迴轉,日月流逝,五星難以聚合。然而,漢元年十月,五星聚於東井,這在《天宮書》、《漢書》、《張耳傳》、《漢紀》均有記載。

色 彩

此漢錦採用的青赤黃白綠五色,皆為秦漢以來發展廣泛的植物染料所得。五色應為“青赤黃白黑”,而該錦用色為“青赤黃白綠”,其中綠應為黑,這裡用了綠色,可能黑色不夠亮麗而以綠色替而代之。五色的“青赤黃白黑”分別與五星的“歲星、熒惑星、填星、太白星和辰星”一一相對應。古人能在一塊方寸不大的織錦上把陰陽五行學說表現得如此淋漓酣暢,實屬罕見。被定為國寶級文物當之無愧。該錦的織造工藝非常複雜,為漢式織錦最高技術的代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