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两大难题,“送必达、执必果”见成效!多家媒体点赞“广州经验”

破解两大难题,“送必达、执必果”见成效!多家媒体点赞“广州经验”

“送达难、执行难”是长期困扰人民法院、影响公平正义的顽疾。今天下午,广东省委政法委召开在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上走在全国前列工作推进电视电话会议,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王勇在会上作了广州法院深入推进“送必达、执必果”试点工作的经验交流。

破解两大难题,“送必达、执必果”见成效!多家媒体点赞“广州经验”

*广州中院党组书记、院长王勇在会上作试点工作经验交流

广州法院46条破解

“送达难、执行难”的经验

被人民法院报、南方日报、广州日报

等多家媒体报道

破解两大难题,“送必达、执必果”见成效!多家媒体点赞“广州经验”
破解两大难题,“送必达、执必果”见成效!多家媒体点赞“广州经验”

广州法院如何破解“送达难、执行难”?

提供了哪些“广州经验”?

今年3月24日,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到广州法院调研时要求,广州法院要在破解“送达难、执行难”等制约法院科学发展的问题上大胆探索,为全国提供先进经验。5月8日,广东省委全面依法治省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正式印发《关于破解“送达难、执行难”实现“送必达、执必果”工作方案》。

近3个月以来,广州法院认真贯彻落实最高院、省高院要求,认真贯彻落实省委政法委、市委政法委批示指示精神,按照“6月底前见成效”的进度要求,深入推进“送必达、执必果”试点工作。

据了解,目前多方协调机制快速建立,46项措施快速落地,急难问题快速解决,“送达难”“执行难”逐步破解,各项工作取得明显进展。今年1至7月,全市法院新收执行案件105887件,同比上升3%;结案71049件,同比上升36.7%;已结案件执行到位金额232.8亿元,同比上升150.3%。

送必达:针对破解“送达难”➤➤➤

对接数据库确保“送得准”

民事案件直接送达缩短7.7天

据统计,5月至7月,全市法院民事案件直接送达平均用时9.35天,同比缩短7.7天;首次送达成功率58.85%,同比提高14.72个百分点。

为深入推进“送必达”工作,破解“送达难”问题,广州法院积极采取了三项主要措施:

拓宽受送达人信息采集渠道,确保送得准。推动与广州市标准地址数据库对接,实时查询全市外来人员及1300余万条人口、企业的标准地址信息。建立通信运营商当日快速反馈信息机制,3个月来获取171名未留下联系方式的受送达人手机号码并成功送达。通过特别端口向受送达人推送手机送达信息,受送达人阅后方可关闭短信。推动行业协会修订标准合同,约定银行、保险合同确认的地址可用于接收诉讼、执行文书。

大幅压缩送达耗时,确保送得快。整合网上立案、电子送达、“广州微法院”小程序、邮政“E键送达”等多平台功能,建成广州法院智慧送达平台,实现送达工作统一管理、一键送达、全程留痕、随时可视、实时可查。5月至7月,通过智慧送达平台发送诉讼文书3323件。建立全市法院受送达人地址标准数据库,立案时自动抓取、匹配历史成功送达地址信息。建立邮政公司辅助送达机制,送达员通过内网专线将送达指令推送到邮政公司后,邮政公司安排专人打印、封装、登记并直接寄送,送达员可实时查询投递状态。智能送达专柜实现全天候送达,送达员将文书投递到送达专柜后,受送达人可随时自助领取。提高电子送达适用率,明确网上立案、当事人为法人或其他组织、有律师代理的案件,原则上全部适用电子送达方式送达。制定出台《关于开展委托代理律师直接送达工作的若干规定》,探索委托代理律师直接送达制度。

破解两大难题,“送必达、执必果”见成效!多家媒体点赞“广州经验”

*在诉讼服务中心外设置智能送达专柜,送达员将送达文书投递到送达专柜后,系统自动发送短信通知受送达人,受送达人可全天24小时随时自助领取送达文书。

健全工作机制,提高科学化规范化水平。出台《关于完善送达工作机制进一步提高送达质效的若干规定》,对主要送达方式的任务发起、送达要求、时限和结果反馈等关键环节和时间节点作出明确规定,建立送达工作动态管理监控机制。从严审查适用公告送达方式,5月至7月公告送达案件占比15.87%,同比下降7.9个百分点。拓宽公告送达发布渠道,今年以来通过新华网等网络渠道发布送达公告42759件,发布用时从20天左右压缩到2个工作日以内。推动制定《广州市法律文书寄递项目操作规范》,与邮政公司建立邮寄送达质量双向通报制度,通过夜间送达、提高投递频次、强制绑定回执等措施提高送达成功率,5月至7月,邮寄方式送达成功率达87.57%,同比增加14.8个百分点;回执合格率达98.26%,同比提高15.9个百分点。

执必果:针对破解“执行难”➤➤➤

结案增幅明显高于收案增幅

5291名被执行人主动履行义务

数读

2016年1月至2018年7月,全市法院有财产可供执行案件法定期限内执结率90.5%。

今年5月、6月、7月,全市法院终本案件合格率分别为99.39%、99.51%、99.78%,较4月底平均提高11.7个百分点。

据了解,今年以来,广州两级法院有财产可供执行案件法定期限内执结率、终本案件合格率、执行到位率等核心指标稳步提升,全市法院执行工作呈现收案平稳、结案大幅上升、结案增幅明显高于收案增幅、存案下降、质效全面向好态势。

破解两大难题,“送必达、执必果”见成效!多家媒体点赞“广州经验”

*广州中院开展“四查一搜”专项执行行动,执行队伍整装待发。

全面进入决胜状态。广州市中院院长王勇主持召开8场督办推进会,6月以来开展2次全方位视频巡查,对工作成效不明显的负责同志亲自谈话提醒。制定决胜基本解决执行难行动计划、攻坚作战图,实行挂图作战。开展清理长期未结执行案件专项行动,5月至7月清理一年以上长期未结执行案件1696余件。今年以来,全市法院增配62名执行法官和118名执行辅助人员。对23名不适应执行岗位要求的干警,及时调整出执行队伍。

健全创新工作机制。健全新型执行团队运行机制,全面推行执行案件繁简分流,实现以10%的执行人员力量办理70%以上的执行案件。完善执行转破产衔接机制,今年1月至7月,全市法院13635件执行案件移送破产审查。完善执行绩效考核制度,加大绩效核心指标的考核比重。

增强智慧支撑能力。实现与大数据局信息共享平台数据对接,导入户政、人社等各职能部门数据13类70亿条,初步实现对被执行人的大数据画像。上线执行大数据管理分析平台,实现对财产查控、处置、执行款到账等9个关键环节的动态管理、逐级预警、限时督办。执行指挥中心归口负责全部执行案件的网络查控和案件快速流转,今年来集中查询55万余次,集中控制财产7283项。建立与公安机关网络协作执行机制,快速查询、反馈被执行人和被执行财产线索。

提高外部协同水平。紧紧依靠党委领导,市委政法委先后3次召开基本解决执行难推进会,指定专人归口协调问题。建立与公安机关执行协作机制,今年以来,全市公安机关协助法院拘留失信被执行人173名,其中124人在被采取强制措施后履行还款义务,涉及执行标的1300余万元。构建网格员协助执行体系,首批纳入11000名网格员,协助办理送达、查找被执行人财产等事项293项。

建立涉案不动产、车辆网络询价机制,6月份以来对293件案件321宗不动产进行大数据评估,评估周期缩短到3个工作日。推动涉案广州牌照小客车带指标拍卖,市政府明确符合增量指标申请条件的买受人竞拍司法拍卖车辆可直接申领指标。推行公证参与执行辅助事务,今年以来协助办理案件650件,辅助办理执行事项1215项。

营造各界支持氛围。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寄送信息专刊,先后召开司法网络拍卖、执行悬赏、涉民生案件情况通报等多场新闻发布会。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介绍广州法院智慧执行工作经验。通过官方微信、“广州微法院”推送35期执行专题报道,浏览量超过50万人次。今年以来开展4场“直播抓老赖”活动,逾400余万人次观看,多名被直播的被执行人主动联系法官要求还钱。

相关阅读:《法院添“智”,司法提质!《焦点访谈》详解广州智慧法院建设》

今年以来,对266名被执行人采取司法拘留措施,公布38442名失信被执行人的信息,促使5291名失信被执行人主动履行义务。

数读

今年1月至7月,全市法院新收执行案件105887件,同比上升3%;结案71049件,同比上升36.7%;存案61390件,同比下降21.1%;法官人均结案268件,同比上升29.5%;已结案件执行到位金额232.8亿元,同比上升150.3%;实际执结率26.6%,同比提高12个百分点;执行完毕率20%,同比提高7.5个百分点。

今年以来,对266名被执行人采取司法拘留措施,公布38442名失信被执行人的信息,促使5291名失信被执行人主动履行义务。

下一步,广州法院将继续认真对照《关于破解“送达难、执行难”实现“送必达、执必果”工作方案》确定的各项任务,一方面咬定目标、继续推进,另一方面加强经验总结、成果转化,为破解“送达难、执行难”问题提供更多更好的广州经验。

来源 | 综合整理南方日报、广州日报

记者 尚黎阳 魏丽娜

通讯员 甘尚钊 周冠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