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落榜就自殺?不是蠢而是壞!

伴隨窗外炙熱的陽光和夜晚起伏的蟬鳴,又來到了每年的6月。對於學生來說6月是一個神聖又傷感的月份,為期一年的學習接近尾聲,準備考試,準備畢業,準備升學,也要準備離別。

高考落榜就自殺?不是蠢而是壞!

高考也在這個夏季如期而至,時代在發展,人們的思想偶在日新月異的變換著,唯有對待高考的態度幾十年如一。高考這個名詞一直被打上“改變命運”的標籤,是所有平凡的人心中唯一公平競爭的機會,6月7.8號高考,6月底出成績,在這焦灼的一個月裡,無數學子的心像是被命運緊緊的攥住。

高考落榜就自殺?不是蠢而是壞!

6月下月各省市高考分數線陸陸續續公佈,6月25日湖南省公佈分數線,526分的文科二本線瞬間上了微博熱搜,諸多考生都在鬼哭狼嚎抱怨分數線太高,也有大部分人在惶恐自己考不上理想的學校了。嚴重一點的開始自怨自艾從此消極人生,更有甚至選自走極端結束自己的生命。

每年因為高考落榜而自殺的新聞不勝枚舉,用跳樓、跳河、喝農藥、割腕等這些極端又殘忍的手段,這些孩子把十幾年來受到的教育、學到的知識最後都用來決定自己怎麼離開這個世界。可是最後又改變了什麼呢,除了少了一條鮮活的生命,剩下的都是老師同學的惋惜,父母的崩潰絕望。一場考試,一個分數,一個失敗就毀了自己毀了父母,毀了一個家庭。

高考落榜就自殺?不是蠢而是壞!

一次高考失敗真的有那麼痛苦而絕望嗎,真的就深陷沼澤不能翻身了嗎,高考就必須是一場心滿意足的表演嗎?這世界上沒有那麼多心滿意足,也沒有那麼多萬劫不復。

一代偉人曾國藩,晚清“中興第一名臣”,與張之洞、李鴻章、左宗棠並稱 “四大名臣”,是理學家、政治家、書法家、文學家。有人甚言他是千古第一完人,可曾國藩年輕的時候是怎樣的呢?

曾國藩出生在湖南省湘鄉縣大界白楊坪。地處離縣城一百三十里的群山之中,雖山清水秀,風景不惡,但交通不便,消息閉塞。在晚清時代,農民們想要擺脫面朝黃土背朝天的困窘生活,幾乎只有供子弟讀書一途。曾國藩祖父曾玉屏中年之後的全部期望就是子孫們靠讀書走出這片天地。

高考落榜就自殺?不是蠢而是壞!

曾國藩實在是個平凡的人,沒有高超的智商和天賦,雖然揹負著兩代人的希望,從十六歲起參加縣試,但是連考七次都名落孫山,當曾家人都要放棄的時候,曾國藩仍然沒有放棄努力,終於在二十三歲那年,命運之路突然峰迴路轉。這一年他中了秀才,第二年又中了舉人。又五年之後的道光十八年,二十八歲的曾國藩中了進士,授翰林院庶吉士。

如果曾國藩在一次考試失利之後就自暴自棄,就要吵著鬧著結束自己的生命,那還會有這個響噹噹的曾國藩嗎?曾經的曾國藩身上沒有光芒,帶著所有人都一樣的最低配置,一路過關斬將,走到功成名就的最後。

高考有標準答案,可是人生沒有,失敗了大不了再來一次,再來三次,實在不行換一個努力的方向,不要恐懼和害怕當下暗淡,更不要盲目到選擇自殺來放棄,因為一場考試而走極端,絕對不是蠢!而是壞!是對自己對父母對這個世界的不負責任。

不要拒絕當下的平凡,每個人都有自己不同的生命節奏。

如果你現在資質平常,卻還想在這世上掙一番事業,可以讀曾國藩。他資質平庸,卻堅忍不拔,持之以恆,不懂技巧,不走捷徑,憑藉超常的勤奮和自律,“以中人之資,成就聖人之業”,為平凡者提供了可以學習和效仿的人生經驗。

如果你懷抱理想,卻總是被現實無奈擊退,可以讀曾國藩。

高考落榜就自殺?不是蠢而是壞!

從剛直專斷到“漸趨圓熟之風”,從“男兒以懦弱無剛為恥”到“大柔非柔,至剛無剛”,曾國藩如同每一位步入這個紛繁世界的我們,在成長之路上總有這麼一段頭破血流之後,與自己、與世界和解的過程。曾國藩為每個四處碰壁的年輕人,展現了可以借鑑的處世之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