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落榜就自杀?不是蠢而是坏!

伴随窗外炙热的阳光和夜晚起伏的蝉鸣,又来到了每年的6月。对于学生来说6月是一个神圣又伤感的月份,为期一年的学习接近尾声,准备考试,准备毕业,准备升学,也要准备离别。

高考落榜就自杀?不是蠢而是坏!

高考也在这个夏季如期而至,时代在发展,人们的思想偶在日新月异的变换着,唯有对待高考的态度几十年如一。高考这个名词一直被打上“改变命运”的标签,是所有平凡的人心中唯一公平竞争的机会,6月7.8号高考,6月底出成绩,在这焦灼的一个月里,无数学子的心像是被命运紧紧的攥住。

高考落榜就自杀?不是蠢而是坏!

6月下月各省市高考分数线陆陆续续公布,6月25日湖南省公布分数线,526分的文科二本线瞬间上了微博热搜,诸多考生都在鬼哭狼嚎抱怨分数线太高,也有大部分人在惶恐自己考不上理想的学校了。严重一点的开始自怨自艾从此消极人生,更有甚至选自走极端结束自己的生命。

每年因为高考落榜而自杀的新闻不胜枚举,用跳楼、跳河、喝农药、割腕等这些极端又残忍的手段,这些孩子把十几年来受到的教育、学到的知识最后都用来决定自己怎么离开这个世界。可是最后又改变了什么呢,除了少了一条鲜活的生命,剩下的都是老师同学的惋惜,父母的崩溃绝望。一场考试,一个分数,一个失败就毁了自己毁了父母,毁了一个家庭。

高考落榜就自杀?不是蠢而是坏!

一次高考失败真的有那么痛苦而绝望吗,真的就深陷沼泽不能翻身了吗,高考就必须是一场心满意足的表演吗?这世界上没有那么多心满意足,也没有那么多万劫不复。

一代伟人曾国藩,晚清“中兴第一名臣”,与张之洞、李鸿章、左宗棠并称 “四大名臣”,是理学家、政治家、书法家、文学家。有人甚言他是千古第一完人,可曾国藩年轻的时候是怎样的呢?

曾国藩出生在湖南省湘乡县大界白杨坪。地处离县城一百三十里的群山之中,虽山清水秀,风景不恶,但交通不便,消息闭塞。在晚清时代,农民们想要摆脱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困窘生活,几乎只有供子弟读书一途。曾国藩祖父曾玉屏中年之后的全部期望就是子孙们靠读书走出这片天地。

高考落榜就自杀?不是蠢而是坏!

曾国藩实在是个平凡的人,没有高超的智商和天赋,虽然背负着两代人的希望,从十六岁起参加县试,但是连考七次都名落孙山,当曾家人都要放弃的时候,曾国藩仍然没有放弃努力,终于在二十三岁那年,命运之路突然峰回路转。这一年他中了秀才,第二年又中了举人。又五年之后的道光十八年,二十八岁的曾国藩中了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

如果曾国藩在一次考试失利之后就自暴自弃,就要吵着闹着结束自己的生命,那还会有这个响当当的曾国藩吗?曾经的曾国藩身上没有光芒,带着所有人都一样的最低配置,一路过关斩将,走到功成名就的最后。

高考有标准答案,可是人生没有,失败了大不了再来一次,再来三次,实在不行换一个努力的方向,不要恐惧和害怕当下暗淡,更不要盲目到选择自杀来放弃,因为一场考试而走极端,绝对不是蠢!而是坏!是对自己对父母对这个世界的不负责任。

不要拒绝当下的平凡,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生命节奏。

如果你现在资质平常,却还想在这世上挣一番事业,可以读曾国藩。他资质平庸,却坚忍不拔,持之以恒,不懂技巧,不走捷径,凭借超常的勤奋和自律,“以中人之资,成就圣人之业”,为平凡者提供了可以学习和效仿的人生经验。

如果你怀抱理想,却总是被现实无奈击退,可以读曾国藩。

高考落榜就自杀?不是蠢而是坏!

从刚直专断到“渐趋圆熟之风”,从“男儿以懦弱无刚为耻”到“大柔非柔,至刚无刚”,曾国藩如同每一位步入这个纷繁世界的我们,在成长之路上总有这么一段头破血流之后,与自己、与世界和解的过程。曾国藩为每个四处碰壁的年轻人,展现了可以借鉴的处世之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