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尽量避免农产品卖不出去、减少伤农事件?

农民种植农产品每当看到听到某些农产品出现过剩卖不出去,特别是某些鲜活农产品烂到地里、树上,总是很痛心。搞养殖种植的农民会“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对农业失去信心。农民该如何正确看待这件事,如何尽量避免出现这类伤农事件呢?

首先,要正确看待这件事情。市场经济条件下,当市场供应量大于需求量时,就会出现价格低,销售困难,当市场供应量小于需求量时,就会价格高位运行。比如,前两年的蒜一亩地收入可达1万元,今年的蒜不挣钱、白忙和。前两年猪价高时每头猪挣800多元,而今年的猪还赔钱呢。这主要是由于市场价格好,农民扩大规模而导致的结果,这事在国外也会出现这种情况,也算正常。

如何尽量避免农产品卖不出去、减少伤农事件?

其次,要尽量避免此类事件的发生。一,任何高效农业必须首先分析市场,一定不能跟风、盲目看别人、看现在的市场行情。至少要分析查找这种农产品的此前五至八年的市场行情,理性分析其规律。因为猪周期大致是四五年,蒜也是好一年差一年稳三年。二,保鲜期短、极易腐烂变质的农产品要慎重发展。三,没有稳定销路的农产品要慎重发展。四,市场形势连续两年看好的农产品要慎重发展。五,无法进行深加工的农产品要慎重发展。六,单独一家发展某一品种农产品要慎重。农民一家一户很难和市场衔接,进行规模发展,抱团发展,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销售上有稳定长期的合作伙伴,不至于被中间商坑骗。七,特种养殖一定要慎重发展。特种养殖容易出现滞销,一旦出现,不但赔钱,还要养动物供动物吃。

如何尽量避免农产品卖不出去、减少伤农事件?

其三,可以发展有市场潜力的农产品。一,种植或养殖绿色、特色农产品。绿色农产品目前市场需求旺盛,供不应求。但是要注意有自己的销路,利用互联网或者加入合作社等方法销售。二,通过规模化发展,企业化运作形式。企业化运作有自己的品牌,有专门的销售队伍,农业品牌化是未来发展方向,同时农业品牌可以保障食品安全,产品可以追溯。

如何尽量避免农产品卖不出去、减少伤农事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