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容易說「隨便」的人,越難相處

向日葵心理諮詢中心創辦人

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

知名關係親子專家


被動攻擊是一種不積極,不主動,不合作的非暴力。

不贊同不舒服,但我不說,也不按照你的意願去做。

這種情況通常會出現在一段不平衡的關係中。

而學會憤怒,適時反省,就是解決被動攻擊最好的方法。

小葵花說

越容易說“隨便”的人,越難相處

胡慎之心理

1、何為被動攻擊?

聖雄甘地,印度民族解放運動的領導人,他的“非暴力”哲學思想影響著全世界的民族主義者。

“非暴力”其實就是一種被動攻擊,而被動攻擊的概念很簡單,簡稱“三不”,不主動,不積極,不合作。

意思就是,你的攻擊性一直都在,只是你用了一種很被動的方式讓別人體會到。

攻擊的概念就是指剝奪你的某些東西,例如你明明是一個好人,但他惡意誹謗你,這就是一種攻擊,又或是明明你是一個很有價值的人,但他會用某種方式讓你感覺到自己毫無價值,這也這是一種攻擊。

很多時候,我們跟別人的相處方式就是被動攻擊。

例如,媽媽問你,今天想吃什麼?你回答隨便。這就是一種被動攻擊。

因為當媽媽做選擇時,無論她點什麼,如果那樣東西不好吃或者是你不想吃的,你都可能會責怪她,“你點的東西一點都不好吃”,“這不是我點的,我不喜歡吃”。

如果是自己點的,我們需要自己去承擔這個食物是否美味的後果,但如果交給別人去做決定,萬一結果是不好的,我們還可以把結果推卸到別人身上,認為是他點菜失誤了。

所以被動攻擊其實就是我投射了某種東西給別人,這種東西肯定是有不好的影響,讓別人無法接受的,也是別人身份所不認同的。

越容易說“隨便”的人,越難相處

胡慎之心理

2、被動攻擊的類型

1.朋友之間

所謂的老好人,就是永遠用被動攻擊對待別人。

平時出去吃飯,老好人都會說“隨便,你點什麼我吃什麼”,這會給你造成一種感覺,怎麼感覺自己像是個暴君,控制著他的選擇,難道在他眼裡,我就是這樣一個人嗎?

所以如果一個朋友經常用被動攻擊的方式來對待你的話,你會感覺到很難受,而且你無法脫離。

就好像有個朋友失戀了,他不管在什麼時間段都不停打電話給你,儘管你已經告知了我很忙,但他還是會不停打給你。這種被對待的方式會讓你覺得很難受,因為他並不會去管你的感受,而且你做什麼都阻止不了他的攻擊。

生活中我們可能會遇到一些所謂的綠茶婊朋友,有些綠茶婊因為自己長得比較漂亮,還會去問那些要結婚的朋友,需不需要她當伴娘,可其實她想做什麼,我們都清楚。

但她這樣的方式就是會讓你的選擇處於兩難的境地,你拒絕她就顯得你不大度,你不拒絕她,你心裡就膈應。

我有一個香港的作家朋友,她說金庸小說中最令人討厭的就是小龍女,因為她總是清心寡慾、冰清玉潔,顯得她身邊的人都是爛人,思想不純潔,可能明明什麼都沒做,但就是給人一種不好的感覺。

她覺得小龍女跟生活中的某些綠茶婊一樣,一直用被動攻擊的方式讓你覺得很不爽。明明是她的問題,可她卻能轉化成別人的問題,還會一臉無辜地問你“怎麼辦?”。

他們不贊同,但他們不會說,只會拋出一個選擇或問題給你,可這個選擇或問題讓你覺得很為難,因為無論你做什麼,你自己內心都是不舒服的。

這就是被動攻擊的厲害之處,他們看似什麼都沒做,卻就能讓你覺得很不開心。

越容易說“隨便”的人,越難相處

胡慎之心理

2.父母和孩子之間

有一種被動攻擊是成年人和孩子之間的。

一個控制感很強,而且很嚴厲的媽媽,她特別想能掌控孩子的每個方面,希望孩子的言行舉止能完全如她所期望的一樣。在這種情況下,孩子只能順從媽媽的想法和意願,而不是自己的想法。

但他慢慢地會用被動攻擊這種方式去對待媽媽。

就好像需要外出時,媽媽不停催促孩子快穿鞋,要遲到了。儘管孩子已經很努力地穿鞋子,但媽媽還在一邊催促,一直說要遲到了要遲到了。

他就會覺得自己很委屈,那麼他表現委屈的方式就是,你越急他越慢,不配合你,也不跟你合作。

表面上,孩子對媽媽沒有任何的不滿,但內心深處,他恨他的媽媽無緣無故地指責他,把錯誤都推到他身上,自己一點錯都沒有。孩子不能直接攻擊媽媽,就學會了用這種被動攻擊的方式來表達自己內心的不滿和憤怒。

其實孩子的被動攻擊只是想向父母表示他的委屈,他覺得自己已經盡力了,為什麼你們還不滿意,還要求更多?

但他又不得不服從父母的指令,因為他無法脫離父母單獨生活,他需要依附在父母身邊,可他的委屈也無法排解,只能不停通過被動攻擊,讓父母感受到他的不滿。

越容易說“隨便”的人,越難相處

胡慎之心理

3.同事之間

被動攻擊還有一種攻擊方法,就是你在前面跑,我在後面拖後腿。

平時工作中,可能在一個小組題目裡,你也會發現被動攻擊的人,他們一邊說著好的沒問題,但一邊卻不配合你的工作,你交給他的任何工作,他都嘴上說著可以但卻不完成。

這些都是別人對你的被動攻擊。

俗話說“皇帝不急太監急”,就是他看起來是對這件事毫不在意,但其實他的目標就只是不要讓你剝奪自己的意願,而不是單純的不在意,所以就導致了你在前面跑,他在後面拖後腿的情況,這樣也算是被動攻擊的範疇。

被動攻擊的目的只是為了攻擊你,沒有別的理由,它是直接攻擊,只是不敢明著攻擊,比如說某個人他覺得你做得不好或者有什麼問題,但他不會直說,他會通過做一些讓你覺得不舒服的事情來讓你覺得自己是個爛人。

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是一種合作關係,如果在完成事情時,你不在意,而我卻在意的話,那我的利益就會被損害,所以當我們共同去完成事情時,每個人都需要出力,而不是我在前面跑,你在後面拖後腿,這才是一種良好的合作關係。

3、如何改變自己的“被動攻擊”

當自己對別人使用被動攻擊時,潛意識裡的想法就是我不敢直接攻擊你,但我有辦法讓你憤怒,讓你知道我的不滿。

通常導致我們這麼做的原因,是因為我們正在處於一段不平衡的關係中。

被動攻擊其實是一種掌控和服從的關係模式。

不過,很顯然,這樣的相處模式很難尋覓到一個真正的,知心的,彼此之間比較真誠的關係。當一個人服從他人的時候,內心中一定充滿著委屈,隱藏著許多憤怒,只是隱忍不發罷了。

一旦把這種感覺帶到人與人的關係中,是很糟糕的,很可能影響到別人的利益。

所以當我們內心的關係模式是掌控和服從的時候,我們就容易把周遭的所有人分成兩部分:按照我的規律來運行的好人,不按照我的規律來運行的壞人。

這就導致了你有可能對別人進行被動攻擊。

而解決這種相處模式的方法就是:學會憤怒。

心理學家托馬斯·摩爾曾在《靈魂的黑夜》中說過“最好只和會表達憤怒的人做朋友”。

朱建軍教授也曾經提到過:“作為一種基本情緒,憤怒是調解關係遠近的重要武器”。

因為那些看似不會表達憤怒的朋友,其實正在用被動攻擊的方法來回應你的做法。就好像和一個溫順和善的朋友交往,明明他為人很好,但你卻經常對他感到生氣,而且在相處的過程中時常會覺得不舒服。

這種兩難的情況會讓你感覺到委屈和失落,可你又無法責怪被動攻擊者,畢竟他們是那麼“無辜”。

但當我們遭遇被動攻擊時,我們也需要反省下自己是否也是一個被動攻擊者。

有時候我們總覺得別人不喜歡自己,其實可能不是別人不喜歡你,而是覺察到了你對他的被動攻擊,所以我們有時可以適當問一下自己: “在跟別人相處的過程中,你對待別人的態度是怎樣的?”

學會憤怒,表達想法,適時反省,不再處於不平衡的關係裡委曲求全,只有這樣做才能跟別人建立一種真正的,平等且知心的關係。

—— the end ——

胡慎之,知名親子關係專家,向日葵心理創始人,向日葵爸爸。新書《陪孩子度過生命第一個三年》、《父母的教養,孩子的成長》京東噹噹熱銷中。公號:胡慎之(hushenzhixl)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