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背後到底是什麼

打開微信總是能看到很多類似於“能幫我砍一下嗎”的鏈接消息,這種利用人與人之間的聯繫和個人自身心理漏洞來進行市場開拓的手段,也讓這類品牌得到猛速發展。

“拼多多”背後到底是什麼

而近幾年,這類品牌一個強大的代表“拼多多”在商業圈裡更是得一波風生水起。的確足夠強大,也足夠稱得上是種“傳奇”,畢竟,能在三年裡在美國上市、一夜之間攏聚人心、短時間內市值躋身中國互聯網前十強的品牌在中國境內也算是鳳毛菱角了。

這一切是“拼多多”百年磨一劍的成果,然而,說不好聽點,便是預謀已久的一場市場“屠殺”。從現代科技節奏,多媒體發展狀況下手,用一曲極有節奏感的“…拼多多,拼的多,省的多…”網絡神曲對“獵物”進行“洗腦”,在各大平臺上插播廣告、請明星代言…給其發展奠定基礎。看準中國市場的不平衡發展,在中低層與不同層間橫切一刀,創造發展空間。黃錚也曾坦白過,自己的市場是定在五環之外的群眾。不得不說,能站在“廉價”“低門檻”的制高點上尋找空間,也是足夠機智,如此龐大的市場如同一個巨大的印鈔機,給企業帶來豐厚利潤。人畢竟不會差多少,天上掉的餡餅誰看誰都會眼饞,對於這種窘境,“拼多多”便給了她們“刀子”和“口袋”,慾望的黑暗面衝暈的頭腦,有多少人會在乎真假。這便是“拼多多”最大的關注點。

“拼多多”背後到底是什麼

人們將“拼多多”的“成功”歸功於它的“廉價”,可是,這種“低價”後的質量,誰又能真正去保證?難道給你百來塊錢你能買來個LV,還帶香水附屬?十幾塊錢買來的蘭蔻,水密碼你也敢往臉上抹?九塊九專場裡的洋酒你也能喝進肚子裡,還出去招搖撞騙?命,真的這麼“廉價”讓你的“虛榮心”這樣的踐踏嗎?

“拼多多”背後到底是什麼

一夜之間,“vivo”“立白”“藍月亮”等就都有了自己的“孿生兄弟”“vivi”“立日”“藍月殼”“…”接連上演“障眼法”。我想,“拼多多”可真有娛樂博主的資質,要是好好弄個微博,粉絲都不止3億了,一年365天的笑點它都承包了,連“童話大王”鄭淵潔也都曾發博向國家版局大吐苦水,有網友評論“曾經我在某寶上買東西總擔心假貨,現在好了,在拼多多就不怕,因為全是假貨”且不去追究這種評論的真偽,但,即便如此,社會上的這些呼聲,雖然能給“拼多多”帶來一定的衝擊,但其熱度與市值卻仍穩步上升。這,也揭示著中國經濟脆弱而真實的一面。中國,就算GDP不斷走升,就算中國經濟日益發展進步,就算“全面小康”的目標越走越近,就算中國的進步與努力都是現實。但,也不可否認,大量低收入人群的存在同樣也是個不爭的事實。“價格”是他們最敏感的名詞,這種荒涼的悲哀,便是“拼多多”“傳奇”的根源。

“拼多多”背後到底是什麼

偶然看到,一個財經統計,2016年,有60%的人年可支配收入低於3.2萬元,有40%的人低於2.1萬元,就算在中國7.31億網民中,月薪8000以上的群眾也僅有6.9%。這近於80%的群眾,是“拼多多”最重要的“養料”,這些財富收割後,黃錚又離馬雲有多遠…

中國經濟的片面化、人們內心的貪婪與私慾、時代節奏下的盲從、底層群眾認識的淺短、教育的普及、企業自身所受的矇蔽和吞噬、相關部門的機制漏洞…我想說“拼多多”背後的真實,該被重視,在發展中的我們,也應該重新審視自己,重新出發,踏好每一步

“拼多多”背後到底是什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