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两个老人的境遇看两种不同的人性

从两个老人的境遇看两种不同的人性

有一个老人,有两个儿子.她跟着给了小儿子.老头子跟大儿子.早走了.

85岁时,她眼睛瞎了,小儿子养了一个月,两口子把她送到大儿子家,说:"哥哥,我侍奉了一个月.该你了.咱们得一人一个月轮流着."

哥哥无话.一个月过去了,小儿子没来接她.大儿子也没把她往小儿子那儿送.但是哥哥逢人便说:"母亲是两个人的.讲好了一人一个月.现在却不来接,送的时候倒蛮积极的.

"但是我不会送去,他不养我养.自己的母亲总不能没人管.让人笑话吧.我们还是教师之家呢."

老人从此就在大儿子家住下了.她看不见,又爱走动,常常把东西碰倒,也常常打破物品.因为,不能走出家门,无聊之际,也常到处找东西吃.这就难免要接触食品.

小两口发话了:"要什么就问我们要,别到处乱摸.你的手脏兮兮的,你碰过后的东西谁还敢吃了."

老人说:"我洗手了."

他们说:"你看不见.洗了也洗涤不干净."

老人无话了.只能等家里人都出门了,才到处摸索.

小两口无奈之下,就把她关起来.

从此,她就只能生活在一个十几平米的小房子里,失去了行动的自由,开始了牢房般的生活,再也感受不到阳光温暖,也失去了与人的交往的自由.就这样,她开始过着甚至不如动物的生活,一直到她生命的尽头.

每天,只当三餐儿媳送进一盘饭菜时,门才被打开;然而,当她出门时,门又重新被关上,并被反扣上.后来为防止她弄开门出来,还加上了一把锁.

开始还不时有人进去看她.她就跟人诉说她的不满,诉说她的委屈.她的屋子还比较干净.

她反复地说:我苦啊.我老公死了.我命哭啊.如果我老公在,我就不用受这份罪了"

他们说:"你已经很幸福了.在这儿吃了睡,睡了吃,什么都不用干.你还想怎么样啊,你.你现在很享福,知道不知道?还诉苦呢.真是不知福啊,你."

她说: "苦啊.我苦啊.你不知道.我说不出的苦啊"

他们说:"说不出就别说了.苦什么呀,你.你这个老人家真不懂得享福."

渐渐地看她的人少了.他们不想听她的诉说.没有人愿意听她的诉说.

渐渐地几乎没有人去看她了.她唯一接触到的人就是给她送饭的儿媳.她唯一能听到的,对她说的话就是:"吃饭了.""都吃完了.要不要吃了?"

她只能在小屋子里,听到外面儿孙们的笑语声.她想跟人说话,可是没人愿意跟她说话.她想出去,想跟谁说说话,可是她出不去 .她即使说话了,也没人听的见.

她已不再伤心了.她生气了.她用床板砸门,砸墙,床板都砸断了.但是没人理她.

她的儿媳看着砸断的床板,责备她:"你这个老人,怎么能这样毁坏东西?再这么做我不给你送饭了."

她的儿子看着砸断的床板,说:"说明我母亲还很健康.都是我们喂养得好.要不她那有这个力气.我都没这个力气能把床板砸断"

从此,她的床也就少了一块床板.儿媳说了:"全都砸断.你就睡地板吧"

她依旧过着不如猪狗的生活.猪都给它出来溜溜,以提高其体质.狗就更自由了.她愤怒了.她不再听话地在便桶里大小解.她开始把粪便糊到墙上.从此就再也没人进她的小屋了.甚至不得已要送饭的儿媳送饭进去也捂着嘴:"唔唔,你的饭."

但是仍然没人对她的抗议作出反应.她索性就象动物一样生活.她不爱卫生了,连着裤子站着拉,躺着也拉.让她换衣物,不动.你爱换不换.于是.儿媳象侍奉宠物一般侍奉着老人.每天给她换脏衣物洗脏衣物.

就这样,儿媳忍着恶心,侍奉老人一年多了.终于,有一天,儿媳对儿子说:"你的母亲,你也得侍奉一下.我再也不做了.你自己看着办吧."

此时,儿子才开始走近老人!这么长一段时间里,他一直充当一个旁观者,说说场面上的话,没有任何行动.当他捂着鼻子,走向母亲时,不知他会作何感想.

就这样,时间总算过去了一年半有多了.老人开始拒绝吃食物,只求酒喝.她一直都挺爱喝酒.

儿子笑着跟人说:"我母亲身体棒着呢.每天能喝一瓶酒.她就爱喝酒.有了酒啊,饭都不用吃."

老人渐渐地变的白白胖胖.做儿子的好得意哦.向人炫耀:"你看我弟弟一分钱不出,我一样把母亲养得多好.白白胖胖的.一个人啊,得有良心.母亲都不养的人.哎!"

不久之后,老人死了.她的孙子,逢人偏讲父亲的孝心,讲叔叔的不孝.他可是她抱着东家讨一口奶吃,西家讨一口奶吃,养大的.他出生时母亲因病无奶.他时常讲起小时候奶奶对他的宠爱.可是,面对奶奶的境遇.他的语气中竟然没有半点同情.

如此养母与养猪狗何异?!动物也会呀,何况人呢.

还有一个老人,她五十多岁时开始给一户人家当保姆.第一个孩子带大后,主人见她做工作很尽心,第二个孩子也请她看护.接着是第三个,第四个.她一口气为主人带大了四个孩子.

主人很感激她.当她看到孩子已成人,要告辞回家时,主人热情而坚决地挽留她,说:"您就是我们孩子的亲奶奶.您走了,孩子们会舍不得的.请您就把这当作您的家,留下来吧."

孩子们也恋恋不舍地挽留她:"是啊.老婆(老婆婆的简称).您就留下来吧.想回去的时候就回去看看.这离您家也不远.而且您回乡下哪有我们这条件好?"

主人说:"是啊.您就把我当您的儿子吧.不用担心以后.我会把您当自己的母亲一样给您养老送终的."

面对着主人一家热情挽留,回想起主人一家平时的招待.老人真的很舍不得离开.她舍不得主人甚于亲人的款待,舍不得孩子们甚于孙子的亲切,舍不得她在这个家特殊的位置.她在自己家也不曾享受到如此的待遇.

她终于选择了留下.不走了.

她也已习惯了这个家和这家的人.慢慢地,她已忘了她只是一个保姆.她以老婆自居,对孩子们发号施令.当孩子们不满她的所为,对她发牢骚时.主人总是责备孩子们:"她是老婆.小孩子应当尊敬老人.你们怎么能对老婆发脾气."

一次,有个孩子被老婆责备后,都囔着:"什么老婆.她只是一个保姆.又不是我们的亲老婆.在我们家白吃白喝,还乱发号施令!"

他得到这样一顿训导:"嗐,怎么说话呢!没良心的东西.不是她把你们带大的吗,啊?!不记得小时候,她怎么宠你们爱你们的了?亲老婆也不过如此!什么亲不亲的.老婆听了该多伤心啊.以后不准再说这样的话了啊!谁敢再这么,看我不打死他."

从此,再没有人敢当面说她只是个保姆,不是亲老婆了,就算是背后说,也不敢让父母听到.渐渐地,孩子们也不太记得她只是他们家的一个保姆.进进出出,老婆长老婆短的,叫得跟亲老婆一般亲热!

这就是教化的作用啊.所谓上行下效,大概就是这样的吧.

当他们搬家时,老人已八十多岁了.她说:"这回我可不跟你们去了.我老了,还是回家去吧."

无论孩子们怎么劝,老人死活不答应跟他们一起走.考虑到老人已习惯这个家的生活,怕她回到自己家不习惯呢.孩子们决定还是带她一起走.他们趁着给她倒茶,悄悄地放了安定药片.在熟睡中,她住进了一个新的家.

当她醒来,她说:"这是那呀?"

孩子们看着她,开心地笑了:"老婆,这是我们城里的新家.您说不来不来还是来了."

"哈!哈!哈!"一家老小笑得好开心哦,其中也有老婆的笑声.

老婆也跟孩子们一样肚子都笑疼了,直笑的直不起身来.

孩子们看老婆笑得如此开心,不禁取笑道:"老婆,还说不愿来,装的吧?看你现在多开心啊."

老婆一下子正经起来,嫃道:"还不是给你们骗来的."

孩子们又笑了,道:"老婆,我们怕把您给乐坏了,故意气您的.别生气啊."

老婆好开心哟,作生气状,别过脸去,不看他们,嘴里哼哼着.孩子们也捂着嘴忍不住地乐.

幸福的日子真是短暂.一晃,老人就九十多岁了.她早已不太记得她只是这家人的保姆.儿子每天去那里,得亲自向她报告.否则,儿子没回来,她决不吃饭.谁劝也没用.她只听儿子的.

一次,儿子外出,忘了告诉她,家里谁说什么都没用.孩子们想,管她,看她能饿多久.她竟然一整天不吃不喝,也不说话,也不理谁.孩子们吓坏了,赶紧打电话,让他亲自告诉她他在那里.她听到了儿子的声音,才呵呵地笑了,说:"给我盛碗饭来."

儿子回来后,一家人都责备他,不该没告诉老婆就外出,害一家人都不得安闲.从此,儿子要去那里,再也不敢忘记告诉她一声.

有一天,老人中风了.从此以后,她再也不能走动了.每天早晨,儿子抱她出来晒太阳.坐累了再抱她回床上休息.吃饭时,抱她出来和家人一起吃.她说"我就在床上吃吧,你太累了."

儿子说:"不累.我那么大个,抱你就象抱孩子一样轻松."

老人在儿子的怀里幸福地笑了.她有一个比儿子更儿子的儿子.还有什么比得过这儿子珍贵呢.

一晃,又过了两年.老人到了寿终寝尽的时候.祢留之际,送她回老家的路上,她一直紧紧地握着儿子的手.她在自己亲生儿子的家里,想念着这个儿子,默默地含笑而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