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件30元賣掉的「廢品」,因爲兩個字變成國寶,美國花3000萬看它


1963年的一個雨天,陝西寶雞市賈鎮村的村民——陳堆因後院的土崖被沖塌,前去查看時,在黃土堆裡發現了一件青銅器。

青銅器高38.8 釐米,口徑28.8釐米,重約14.6千克。通體裝飾有四道鏤空的扉稜,還有蠶紋、雷紋、蕉葉紋、饕餮紋,造型雄渾有力,莊重大方。

但陳堆不併知道這是件古物,只當是個普通大罐子用來裝了2年糧食。1965年,因家裡拮据,陳堆就把它連同一些廢銅爛鐵一起賣給了廢品收購站,總共賣了30塊錢。

寶雞是西周都城的所在地,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常有農民將挖出的青銅器當做廢銅賣掉。因此,文物工作者也長跑到廢品收購站查找文物。

後來,寶雞市博物館的主任王光永,花50元從廢品站買回了這件青銅器。但由於當時條件有限,何尊被收到博物館後並沒有進行徹底的清理。圖:陳堆妻子72歲時到博物館看何尊

直到1975年,青銅器被調往國家文物局參加出國文物展,馬承源為其除鏽處理時,發現何尊的內側底部鑄有12行銘文、共122字。

銘文記載了周成王營建洛邑,建築陪都的歷史事件,最珍貴的是,銘文中有刻有“中國”二字,這是“中國”一詞組的最早出處。馬承源說,“這不僅是鎮館之寶,還是鎮國之寶!”。

據查證,這是一位叫何的西周貴族所作的祭器,因而命名為“何尊”。1976年,美國邀請中國組織一批文物赴美展覽,並明確請求要“何尊”參展,為此,美方投保3000萬美元。

2002年,何尊成為中國首批禁止出國展覽文物、國家一級文物。如今,珍藏於寶雞市青銅器博物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