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懿传》广告夸张还能逆转口碑吗?

万万没想到,《如懿传》还没输给《延禧攻略》,先败给了底部广告。

《如懿传》广告夸张还能逆转口碑吗?

当历经曲折正式首播的《如懿传》开播半小时,许多观众已经快被霸屏的底部广告整崩溃的时候,腾讯视频终于留意并修复了这个巨大的“系统bug”并发出道歉声明称“已经恢复正常”。

《如懿传》广告夸张还能逆转口碑吗?

但《如懿传》的吐槽还不止这些,周迅的颜值和声线不再适合演少女、服化道像乡村戏班、色调于正风、对白不够精致,都成为观众吐槽的重点。

《如懿传》广告夸张还能逆转口碑吗?

当然最让主创扎心的评论应该是:本以为是青铜的成了王者,本以为是王者的却成了青铜。

《如懿传》开播的评分是6.6,与《延禧攻略》开播时的评分基本相同,但后者最新的评分已经上升到了7.1。

《如懿传》广告夸张还能逆转口碑吗?

从《如懿传》开播时间不早不晚被卡在《延禧攻略》开播过半的时候开始,就已经注定逃不开比较,更糟糕的是,对于习惯先入为主的观众来说,看《如懿传》不仅有了种二婚的感觉,更意味着必须接受类似董洁版黑化富察皇后这样的设定。

《如懿传》广告夸张还能逆转口碑吗?

这一切加在一起,似乎让《如懿传》开场变成了赶客。

但这部《甄嬛传》续集真有这么弱?曾拍出《苍穹之昂》的汪俊,就这么被自己的前作吊打了?

看过前8集,我的结论是:现在弃剧,你就亏了。

用豆瓣网友的话说:看第一集想说,弃了吧;第二集看了说,等一等;第三集一完,“大制作喔”;第四集,这部剧和《延禧》不是一个风格的;看到第五集只想说:《如懿传》太NB了。

《如懿传》广告夸张还能逆转口碑吗?

真有这样的神转折?我的想法是:虽然我也不知道导演为什么把全剧最烂的一集放在开头,为什么不跳过周迅少女时期,从青樱变身如懿的时候开始拍,但这部剧配得上一个已经有些烂俗的词——

高级感。

高级感是好事?放在这个爽剧横行的国剧市场里,未必,高级,可能意味着一锅老火高汤,火候到了,剧集的滋味才能慢慢透出来,但刚开场的时候,观众最大的感受可能是:不够爽。

但我却敢赌:开场不够爽、迅哥被吐槽的《如懿传》,却能够渐入佳境、逆风翻盘。

这个开场呢,emmmmmm

就算没有关不掉的奶粉广告,这个开场还是演砸了。

我相信许多人的第一个感觉是,我迅哥还是老了。

如果说4年前的《红高粱》周迅还能演出满满的少女感,那么这一次少掉的不仅是脸上的胶原蛋白,而是周迅已经演不出曾经的少女感了。

没有还要硬演,那就肯定尬。

《如懿传》广告夸张还能逆转口碑吗?

问题还不止是周迅,另一个巨大的难以适应,是真善美富察皇后,怎么就成了一开场就使小心思送如懿不孕的香囊下套的腹黑反派?这样的人设反转,是不是,就像同人文反着写的感觉?

不知道是不是为了调节过于冷峻的剧情,在《苍穹之昂》用色沉实的汪俊,却在《如懿传》的开场,使用了鲜亮明艳的画面,相比对面《延禧攻略》的莫兰迪色,这样的画面不仅让观众觉得不够高级,还直接让一些观众吐槽成了于妈色。

《如懿传》广告夸张还能逆转口碑吗?

当然最让人不能忍的还是广告,一会儿妃嫔们拿着护肤品相互攀比,一会儿宫女们又掏出手机抢红包,还要提防剧中的妃嫔手拿彩妆强势推荐——口红在手,皇上我有。

《如懿传》广告夸张还能逆转口碑吗?

手机用户的广告操作就更骚到不行,屏幕下方不停出现的某矿泉水贴片广告,会配合《如懿传》的logo进行360°旋转。

《如懿传》片方进行宣传时,一直把精良制作和大剧作为宣传的关键词,但如此频繁的广告露出,却显然消解了观众看剧的心。

这样的广告植入,到底是得还是失呢?

这部古装历史正剧,其实用心了

但汪俊用心拍出的大剧,就这么扑了?别急。

话不多说,先来几张剧照。

都是修图修出来的?我不同意,照我看,更像是这些精美制作——藏得深。

《如懿传》广告夸张还能逆转口碑吗?

《如懿传》广告夸张还能逆转口碑吗?

《如懿传》广告夸张还能逆转口碑吗?

不是一开场就把最烧钱的制作拿出来,而是让你慢慢品出来,大到皇庭深宫,小一桌一凳一盘一盏,每一处美术、道具、打光都极为精致。

光是精致就够了?还要入戏。

用导演汪俊的话说,剧集的服饰,妆容,礼仪,道具,场景背后,其实是清朝政治、经济、文化环境,宫廷生活,清朝美学的整体,剧集只是一斑,但窥一斑可见全豹。

《如懿传》广告夸张还能逆转口碑吗?

用心看,每一位妃子的室内布置都截然不同,暗喻了她们的地位和处境。

《如懿传》广告夸张还能逆转口碑吗?

人物不同的命运转折,就在光影的阴翳明暗变幻之间。

《如懿传》广告夸张还能逆转口碑吗?

剧集的服化道没有刻意华丽,却更给人一种真实生活化的精致感。

讲究几乎渗透到这部剧的每一份技术工种。从美术到台词,从台词到摄影。用造型指导陈同勋的话说,“《如懿传》希望把清朝300年的服饰文化,浓缩在荧幕中的60年里。”

《如懿传》广告夸张还能逆转口碑吗?

这野心,不够巨?

但影像视觉只是表,真正关键的,还是剧集的——里。

汪俊骨子里,到底卖的什么药?这个曾经以《苍穹之昂》拍出一个王朝落日余晖的导演,真的只满足于宫斗,就完了?

我的理解,汪俊真正要拍的,是深宫内院里的——人性史诗。

《延禧攻略》第一集在干嘛?打怪,升级。

《如懿传》呢?一开场,就埋针。

看前几集如懿还是青樱的时候,虽然嫔妃们都已经一一亮相,但宫斗开始了吗?没有,反倒在一片表面上的其乐融融。

《如懿传》广告夸张还能逆转口碑吗?

主要矛盾不过是上一辈的恩怨,如何静悄悄改变这一辈的命运。

《如懿传》广告夸张还能逆转口碑吗?

故事真这么安静?其实内里是波涛暗涌。

两位“太后”斗得至死方休,而青樱也从那个少年时代和与弘历青梅竹马的少女变成了最终犯下了“忤逆截发大不孝”的废后如懿。

《如懿传》广告夸张还能逆转口碑吗?

这场转变是如何发生的?不就是陈冲饰演的姑母,逼着如懿看着她死开始?

残忍吗?残忍,因为“你要亲眼看着我死”。

恨吗?“你连恨都不要怨恨”,因为“你要当皇后”。

说白了,《延禧攻略》讲的是一个底层小女子如何打怪过关完成命运逆袭。

《如懿传》广告夸张还能逆转口碑吗?

《如懿传》却在貌似后宫争斗中,从皇城深宫的人性困境入手,完成了一出善良人性败于命运的史诗。

这样的剧,人物注定被塑造得更加复杂。何况《如懿传》里埋着的,是数十个性格命运各异的人物和命运,导演说:《如懿传》更多是对人性的深入探索,探讨人性的各种变幻。不能用简单的好和坏、善与恶来评价,还有更多复杂的东西。

但这样的复杂,还是不是观众的心头好?

周迅是不该再演少女了,但说《如懿传》没演技的等着被打脸吧

必须说的,当然还有周迅的演和颜。

迅哥的确不再少女,但说周迅的演技也跟着下线了?我死都不同意。

如懿这个角色,在《甄嬛传》里出现过,一出场什么样?刁蛮任性、眼高于顶,对不对。但这样一个青春无忧的少女,是怎么变成了后来那个与乾隆两不相欠反目成仇的废后?

《如懿传》广告夸张还能逆转口碑吗?

别人的转变是步步为营,如懿的成长是一夜之间。

周迅那场姑母死去的哭戏,是见出了影后的底色的。先是惊、惧,然后是哭。

《如懿传》广告夸张还能逆转口碑吗?

但哭,只是悲怆和难过?周迅演出的,还多了一层恐惧与决绝。

《如懿传》广告夸张还能逆转口碑吗?

不是如懿想成为如懿,而是在这个杀人不眨眼的后宫里,她想活下去,就不能躲不能藏,必须成为如懿。

但这个角色就这么一直狠下去了?人设如果这么走,很爽,也很容易。

但周迅对人物角色的评价是:“虽然她的命运早已注定,但她在原定的命运里面选择以善为本,坚守了本心”。

这么演,就复杂了,上一秒,还是那个回眸一笑的纯真少女。

下一秒,又现出了既斗太后又斗妃嫔的狠戾深沉。

《如懿传》广告夸张还能逆转口碑吗?

许多宫斗剧里的爽快女主,说白了,就是一副战斗模式演到剧终,周迅的角色,却入流水一般,始终在变化之间。

这样复杂的人物弧光,观众得费脑、费心去体会、理解,但你因此就说周迅演技丢了?说得过去吗?

霍建华这次的演绎,也超乎寻常地深,在原著的描写里,乾隆这个角色,就多面而复杂,想护如懿周全,但又在皇家的约束之间,进退无果。

《如懿传》广告夸张还能逆转口碑吗?

这样的角色,有城府、隐忍、亦正亦邪,演不好,就会变得又装又假。但这一次的霍建华,把角色演出来了。

更让我期待的是男女主的配合。

男女主的感情线,除了早年青梅竹马的发糖式的情节,更重要的是一个从相爱到反目的转变过程。

《如懿传》广告夸张还能逆转口碑吗?

从开始被一桩母辈的恩怨拴在一起,之间既相互爱恋又相互碰撞,而随着命运被皇权摆布,两个人从举案齐眉到恩断义绝,有注定走向虐心过程。

相比玛丽苏式的相爱先杀,这样的人物关系发展难免开场平淡,但越往后走,越可能暗流涌动,疾风交错,这种人物关系的复杂、纠葛、沉重、纠结,势必不像爽剧那么好进入,但这个慢热的过程,抽丝剥茧式的情感变化发展,反而会构建一种角色命运的完整感。

《如懿传》广告夸张还能逆转口碑吗?

而且《如懿传》的角色精彩,还不止男女主,而在于那满庭芬芳。

董洁的富察皇后,外表优雅贤淑?其实内有乾坤,极善暗刀子捅人。

一张伶牙利嘴的是高晞月,胜在可奶可凶。

安静持重的是海兰,佛系外表下是却是一股子可以为如懿去和众妃争宠的硬气。

辛芷蕾那霸气外露的金玉妍,就差把杀气两个字写脸上。

《如懿传》广告夸张还能逆转口碑吗?

《如懿传》的好看,不仅在这些紫禁城女人们的宫斗对决,更在于描出一幅现成的宫廷女子浮世绘。

有人要权,有人要活,有人要爱。

然而女人之间看不见硝烟的战争背后,依然是“最是无情帝王家”的不变法则。

比起爽剧中所有女配都成为女主登顶之前的对手,《如懿传》要的却是一种后宫中命运身不由己、天地不仁的宿命感。

如果说爽剧要的是打怪过关的怪,《如懿传》要的却是有情有欲的人。

开场多崩溃,后来就有多惊艳,逆袭会是《如懿传》的命吗

但一门心思拍拍命运的剧,有打怪过关内涵撩汉的剧爽吗?

肯定没有。

在这,还必须纠正一点——《如懿传》不是宫斗剧,是人性剧。

这两者的区别,一句话说出来就是:宫斗为了赢,如懿却是为了输。

《如懿传》广告夸张还能逆转口碑吗?

当一个女子在深宫对决中不愿放弃善良,不愿放弃人性,她就已经输了。

可《如懿传》真的不行?耗资数千万的服化道自不必说,邬君梅、陈冲、张丰毅等戏骨级演员坐镇,加上一票实力派女星,危机四伏的宫闱之战,活生生拍出权谋剧的格局。

在剧情上并不是标准的爽剧,但却在导演的把控之下,进退有度,快慢得宜,雍正逝世、乾隆登基的大场面,充满大剧的气势。

那为什么开场这么囧?我的理解是:为了打破长剧的疲劳感,导演刻意将开场青樱阶段的风格拍得明快,以开场的轻,拍出后续的重,但这样的开场,又难免遭遇观众先入为主,和周迅声线演技被吐槽的开局不利。

观众的不爽,可能还与《如懿传》一直以来的宣传基调有关,观众一上来就用《甄嬛传》的期待和标准来审视《如懿传》,《如懿传》也是对标着《甄嬛传》拍的,但正剧的时代渐渐过去,先播的《延禧攻略》凭借色调、布景、演员、剧情收获了一大批忠粉,当《如懿传》此时播出,难免陷入观众高期待造出的泥潭。

《如懿传》广告夸张还能逆转口碑吗?

一句话,没能抢占先机,就难免落入下风。

《如懿传》还能口碑逆转吗?我相信还有机会。

后宫之争中这些角色的命运会走向何方,她们将陷入如何的伦理困境和人性挣扎,又能够以此制造出怎样的剧力,这是剧集翻盘的关键。

当然还有另一个关键,就是《如懿传》能不能与当下被爽剧滋养的观众战上一局,让观众重新领略,正剧那细嚼慢咽的快感?

《如懿传》广告夸张还能逆转口碑吗?

《如懿传》想讲的,远不止宫斗这么简单。

《甄嬛传》是宫斗剧的巅峰,《延禧攻略》是爽剧的极致,《如懿传》却是一曲“封建女性的挽歌”。

无望的深宫、云波诡谲的权谋……个人的命运在历史裹挟之中,无处突围。

看这样的剧,注定需要更多耐心,问题是今天的观众,还等得及吗?

《如懿传》广告夸张还能逆转口碑吗?

后宫里人各有命,每部剧也有每部剧的命。​

如果观众等得及,迅哥和她的《如懿传》就还有逆风翻盘的机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