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土地真的没有人种吗?

用户675562495857


农村还有人种地么?种地的人多么?

肯定的回答您,种地的人肯定有,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变化,种地的人会逐渐缩小,这个我按照我所在的村的发展变化来分析。十年前的农经调研座谈时,很多农户就已经提到了,小家小户的发展已经制约了家庭经济收入的门槛,因为水稻种植的成本越来越高,机械作业成为主流,以后只会归入种植大户。我村属于东北平原地带,有1000余户,7000余亩水稻种植面积,人均承包面积为2亩,平均每户8亩左右承包地。十年前种植户约800余户都种植水稻,闲时务工,而当前,全村只有300余户还种植水稻,这些种植户分两种情况,大户和散户,大户最多种植1000余亩,大户每年的机械购置配备越来越全,收割机插秧机平地拖拉机施肥机等等,亩种植成本越来越高,本地地租现平均价格为700元每亩,收割100元,插秧65元,平地20元,翻璇地30元,还有育苗种子化肥农药施肥等等,年亩产约1300斤左右,每斤水稻价格约1.4元左右,从这个数据上分析,亩年收入约300元左右,成本制约了散户的种植收入,大户从种植量上来增加收入。散户种植水稻的特征基本都是55-60岁以上居多,在外没有务工能力,只能在家种植水稻同时捡点务工活为主要收入。今后的发展趋势来看,在农村户口的农村人大部分进城买房务工发展,农村的承包地会逐步归到种植大户,合作社,家庭农场手里,集中发展规模化水稻种植,大棚草莓、香瓜等。





村里秋会计



现在农村还有人种地吗?种地的人又有多少?全国其他地方不了解,但西北的陇东高原上,还存在一定数量的种地人,面朝黄土背朝天地劳作在田地上。庆阳酒说君来自那里,热爱着那里,时时关注着那里。

当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期,全国掀起的孔雀东南飞热潮,也唤醒了西北穷乡僻壤的种田人,一脑股儿涌向东南沿海,进厂打工挣钱,换回来比种田多几倍的收入。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延续至今。而农村留守的庄稼汉一年比一年少,能种田的人,也由当初的四五十岁那一辈迈进了六七十岁甚至八十多岁的老人行列。


现在,这些老人被称作留守老人,农田的守望者。他们勤劳朴实能干的农民本色,并没有忘记自己的使命,一如地忙碌在田间地头,从土坷垃里捡拾着并不等价的粮食。

今天,打从乡间村道走过,田地里弯腰劳作的多是老人,七八十的有,六七十的太多。庆阳酒说君从好多村子老人的问话中知道,大多数生活富裕,钱粮无忧,种地成了一种本能,一种割舍不了的情怀。

一位山边塬头上七十八岁的老人曾这样说,两个娃都在西安扎了根,买了楼房,每月寄千把块钱,让他们老两口安逸地度晚年,不要种地了,但他看地荒了,心慌地就闲不住了。这两年种植了近十亩亩药材,每年收入个三两万块钱不等,心里高兴,精神头也好。劳动习惯了,闲不下来,一闲病就来了。

当然,还有一部分人种地是因为家庭条件原因,不得不种,是家庭经济来源的一部分。总之,家庭碎片化的种地模式,早已跟不上社会发展的步伐。如果小农经济模式的种地,只会越来越贫穷,看不到希望。


庆阳酒说99


风儿悠悠,为林解忧!专注回答林业方面问题,欢迎关注!

农村还有人种地吗?种地的人多吗?以后会如何发展?

“民以食为天”,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基石,套用国家领导人的一句话

“土地是用来种的,不是用来看的”!因此种地产粮是国家农业生产的根基,关系到国家安全稳定的基础,是民生大计,是国家重点关注的农村工作。

目前农村的土地仍然有人耕种,但耕种的模式发生了变化,种地的人越来越少,而且前景堪忧!

目前农村土地耕种的现状

  • 耕种人员越来越少


当下农村大片良田一般均通过承包和流转,由大户承包种植,采用机械化作业,集中采购农资,以减少生产成本,利用规模化种植的优势,实现盈利,因此耕种的面积虽然没有大面积减少,但耕种人员剧减,耕种土地的人原来越少。
  • 偏远零散土地基本荒芜

而一些偏远零散贫瘠的土地,基本处于荒芜状态,没有人耕种了。土地荒芜既是事实,也不像“传说” 的那么严重,但至少是一种很不乐观的倾向。
  • 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

在土地耕种主观意识方面,农民种粮情绪低落,积极性不高,宁可打工挣钱买粮,也不种粮,真正种粮的多为一些年龄较大,没有文化、没有技艺,找不到活干的留守老农。

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

  • 集约化经营的推广

之所以在粮食价格偏低的情况下,仍然维持较高的耕种率,主要得益于土地流转、机械化操作、以及农资的集中采购。

土地流转:

能够提供较大面积的土地,便于大户承包集约化经营,开展机械化耕种。

机械化操作:能够解决劳动力严重不足的因素,同时大量节约生产成本。

农资的集中采购:通过集中采购降低生产资料成本,减少生产性支出,提高利润空间。

  • 农村劳动力萎缩

偏远零散贫瘠土地的荒芜主要是劳动力进城务工,造成农村劳动力减少,无力耕种偏远零星土地,同时偏远零星土地无法流转,只能荒芜。
  • 粮食收购价过低,传统模式种粮无利可图

当下粮食市场供需有保障,而且粮价不高,给不少农民一种种粮不如买粮的错觉。但从传统种粮成本核算来看,还的确种粮不如买粮。按照传统的种粮投入与产出来做比较,一亩100-300元的纯利润,一年耕种几十亩(大多数人仅有几亩耕地),还真不如外出打工更合算。

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家是农民栖息的港湾,能种地养家,谁愿意放弃耕种,颠沛流离,舍弃慈母娇妻外出务工?

今后会如何发展

正如前面所说,“民以食为天”,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基石,是国家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相信国家会从以下几个方面解决土地耕种,粮食安全保障方面的工作。

  • 规模化、集约化、信息化、智能化种植将替代传统种植模式

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方向,农业现代化将逐步成为现实,除了规模化、集约化经营以外,而且还将赋予信息化、智能化新的内涵,替代传统种植模式势在必行,随着乡村振兴工作的推进,必将加速这一进程。
  • 加快土地流转和整合,加大基础设施的投入和建设

土地流转和整合,基础设施的投入和建设,以及目前各地正在开展的“三变”工作,都在为农业现代化打下坚实基础,只有将基础设施建设的更加完善,将偏远、零散的土地资源整合的更加规范标准,才能为实现农业现代化扫清障碍,提供必备条件。
  • 提高粮食收购保护价和种粮补贴,激发农民种粮积极性

包括袁隆平院士在内的很多三农方面的专家呼吁提高种粮补贴,激发农民种粮积极性,切实解决我国粮食生产和安全问题,国家也在不断通过稳定延长土地承包经营期、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农村“三变”、加大土地流转、整合、乡村振兴等等一系列政策和措施,推动农村的改革和发展,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农村的基础设施更加完善,粮食会回归合理的价位,农民的种粮积极性会得到提高,国家粮食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农村也越来越好!


风儿悠悠


农村当然还有人种地,否则,我们吃的粮食从哪来啊!

不过,现在在农村种地的大多都是像我这样的“大龄青年”!出门打工没人要,只好种些麦和稻。累死累活一年年,虽有吃喝缺钞票!

譬如我自己种地吧!种了两亩玉米,前一段干旱少雨,玉米旱死了一部分,预计能收获个六七百斤。我还种了半亩红薯,也是因干旱,红薯长得并不好,能收获几百斤就不错了。总得说来,今年种地是要赔钱的。但没办法啊,谁让自己年老体弱又没本事呢!?



最后啊,我想说的是~~大家都关注一下我们这些在土里刨食吃的老青年吧!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种地都有些力不从心了。你们年轻人要常到农村看看,把我们种地的技术学习一些,等我们真的啥也干不动了的时候,你们也好接过我们的锄头继续耕种土地!如果你们不学习种地技术,你们将来就不可能会种好庄稼,你们种不好庄稼你们将来吃啥?如果将来没啥吃的话,人们还怎么活下去?难道大家都愿意只顾眼前不管将来,静等国人绝种吗?


乡乡乡乡下人


农村有人种地,种地人不多。种地的一些人,都是上年纪没力量外出打工的,及身体欠住的人。无论粮食价格如何,这一部分人也要过活。无奈的过着比较穷的日子。





Luzhanxiao


人人都有一个田园梦,

所以不用担心地没有人种。

交通不方便的偏远山区,山坡,就不应该种粮食,很容易造成水土流失。栽上果树苗木更好。

平原地带,适合机械收割耕种,节省了人力,根本不需要太多人了,我家五六亩地,你只要站地头上指挥交钱就可以了,粮食直接送到你家中,现在打药都有专业的了,你只管交钱就行了。



疙瘩姜


当然有人种地了,只是现在都是种懒庄稼,能用机器收种的最好,因为农村现在真的没什么人了,都是些老人和孩子,这些人是不会去城市的,能去城市的都去了,从这方面来讲我国的城镇化率接近百分百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