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英雄

——走近张少华(上)

各式青铜剑寒气逼人,各色青铜鼎熠熠生辉……在闻喜县公安局办公楼六楼,一个40余平方米的会议室内,来自省文物部门的工作人员,在当地民警的协助下,正日夜不停地登记追缴回来的一件件珍贵文物。

“今年5月,‘全省公安机关打击文物犯罪成果宣传展’展示的25件一级文物中,闻喜就有21件。”工作人员说,“截至目前,还有各类被盗文物被源源不断被追回来,总数近3000件。”

“这么多文物,我数都数不过来的。个人的力量太微不足道了,‘英雄’称号,属于‘6·03’专案组这个团队。”面对赫赫战功,张少华说起了其中奥秘,“扫黑除恶要‘倚天亮剑’,这个‘天’就是各级党委、政府,就是广大忠诚履职的民警。”

背靠“大树”

2016年6月3日,闻喜警方依法传唤侯氏黑社会性质犯罪组织的重要头目“侯老二”——侯金发,并对其实施刑事拘留。

“谁敢动侯家,3个月卷铺盖走人”,闻喜侯氏黑恶团伙树大根深,特别是经过多年苦心经营,侯金发已将其包装成为当地有“名望”的企业家。

“关键是,人抓了,下一步咋办?当时团伙其他重要成员还没有落网,侯金发有恃无恐,气焰十分嚣张,案情一时无法进展。”张少华说,“要将其一网打尽,真有点老虎吃天的感觉。”

关键时刻,运城市公安局党委、闻喜县委果断决定,坚决支持刑拘侯金发,并以此为契机,成立“6·03”专案组,打响了山西省“扫黑除恶”第一枪。

闻喜县是全国首家“中国家风家教文化之乡”,崇尚清明清正的社会风气是当地一大优良传统。“6·03”专案组成立后,县里设立了专项预算,列支200万元财政预算作为专项经费,列支100万元预算作为文物保护专项经费,并根据工作需要,随时追加资金,为扫黑除恶和文物保护提供全额保障经费。

可以说,张少华是闻喜“扫黑除恶”的马前卒;也可以说,是闻喜全县上下的支持,成就了张少华。

“县委先后召开多次常委会、专题会,8次听取案件查办情况,研究部署相关工作,在人力、物力、财力和工作机制上提供坚强保障,扫清各种障碍干扰,促成专案的快侦、快捕、快诉、快判。”张少华说,“‘背靠大树好乘凉’,这么好的政治生态,这么好的工作环境,咱不出成绩能行吗?”

撬动“三军”

张少华的工作智慧,还远不止这些。

“扫黑除恶”需要得力干将,“人”从哪里来?在闻喜,只要涉及侯家的案子,公安局没人愿意插手。

张少华早早就着手谋划这件事了。在他的主导下,闻喜县委、县政府出台为闻喜县在外地公安民警量身打造的“团圆计划”,不惜一切代价,为两地分居的民警夫妻调配工作,吸引在全国各地工作的闻喜籍民警回闻喜工作,为家乡作贡献。

两年间,闻喜县公安局通过“团圆计划”,先后吸引20余名优秀公安民警回乡。这些多年来漂泊在外的游子,抱着回报家乡的满腔热忱,投入新的工作。由于他们长期在外地任职,在闻喜社会关系较为单纯,能一身轻装投入办案。在“6·03”专案侦破期,他们不问辛苦,日夜兼程,成为案件侦查期的攻坚力量。

闻喜县桐城镇人王瑞,原是西藏拉萨市城区的一名治安巡警,调回后直接到专案组报到。工作节奏一下子快了许多,办案压力又空前之大,这位没有一点办案经验的“新”警察,一点儿也不灰心丧气,坚持学中干、干中学,千方百计适应新的挑战,很快便能驾驭专案组的工作,现已成为一名办案主力。

“行,没问题!”2016年从永济调回闻喜的张文涛,无论工作多么辛苦,他从来没说过一声“累”。一天,同在办案一线的桐城派出所所长张金鹿,想要考验一下张文涛的耐力,在知道他已连续工作一天一夜的情况下,提出要和他一起审讯犯罪嫌疑人。结果,张文涛审至半夜,竟然累至睡着。当张金鹿调侃他“是个铁人”时,他嘴里依然说“没问题、没问题!”这个今年刚刚三十出头的小伙子,已被破格提拔为刑警大队中队长。

柴凯杰,从新绛县三泉派出所调回闻喜。审讯犯罪嫌疑人期间,从早到晚,他几乎每天都是工作12个小时以上,却从来没有任何埋怨。那晚,从犯罪嫌疑人景益民家里搜出了近半车的物品,因没有具体安排人看守,他就一个人在车里熬了一夜……

一方面增加血液、强筋壮骨,一方面刀刃向内、刮骨疗毒。对闻喜公安民警队伍中的违纪违法问题,张少华不回避、不袒护,及时果断清除队伍中的害群之马。两年来,闻喜公安局先后有9名民警、4名职工、4名辅警受到查处,其中涉嫌犯罪的两名副局长、原文物犯罪侦查大队长和情报信息中心主任被绳之以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