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多岁,年薪30万项目经理与年薪8万施工员,差距究竟在哪里?

在工地现场,项目经理与施工员的收入差距是明显的。我们经常发现在30多岁的管理人员中,很多人还是施工员,而一些人已经成为了优秀的项目经理。他们之间的差距在哪里呢?这种差距是综合性的,包括性格、习惯、能力、方法、态度、背景等等方面。笔者用一个工地现场劳务管理的具体事情作为案例来探讨一下这种差距的根源。

· 案例背景

1.工程概述:成昆铁路复线工程某标段,峰值施工人数超过1300人,线性工地无法全程打围施工。工地承担扶贫责任,招募当地少数民族工人进场施工,人员流动性大,现场人员管理难度大。

2.组织概述:某央企,重视执行法律与政策规定,有各种管理制度和管理软件系统,但没有专门的现场劳务管理系统,劳务管理状况不如人意。

3.人员概述:项目经理朱欣(化名),37岁,有较丰富的现场管理经验,熟悉国家和企业各项管理政策。

4.用工问题:规避三个风险:“用工法律风险”、“工资发放监管风险”、“分包恶意讨薪及不安全行为风险”

5.企业目标:劳务用工的五个清楚:“现场农民工人数清楚”、“ 农民工基本情况清楚”、“进退场出勤情况清楚”、“工资发放或拖欠精况清楚”、“劳务用工成本清楚”。

· 面对这样一个管理要求,如何实现?

30多岁,年薪30万项目经理与年薪8万施工员,差距究竟在哪里?

项目部大多数人的意见归纳起来两点:

1. 企业的目标不必要太当真。按照现有的方式办,虽然不出彩,但是一旦发生问题,大家都理解,项目部责任不大,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2. 工地环境太复杂,有些问题是没法解决的。

朱总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1. 面对管理难点,不能选择逃避。

2. 任何问题都可以解决,主要看是否找到合适的方法。

3. 好的管理办法不仅有利于本项目,更有利于企业发展。

30多岁,年薪30万项目经理与年薪8万施工员,差距究竟在哪里?

对于如何解决这些棘手的难题,朱总认为当务之急应该解决的工作有两点:

1.工地上来的是哪些人:核心工作就是实名制,通过实名制,可以避开童工和超龄工人,可以识别逃犯、可以查验特殊工作证和特种设备操作证。实现“ 农民工基本情况清楚”,避免“用工法律风险”。现阶段此部分工作基本通过由提交身份证和操作证复印件实现。但是资料保存和实际施工中信息互通不方便。

2.工人们干了什么事情:核心基础数据就是考勤记录。有了考勤记录,能够实现“现场农民工人数清楚”、“进退场出勤情况清楚”,另外,考勤记录可以和工价配套使用,实“劳务用工成本基本清楚”、“工资发放或拖欠精况清楚”,规避“工资发放监管风险”、“分包恶意讨薪及不安全行为风险”。现阶段考勤基本通过闸机、人工记录方式实现,但对于线性非打围工地,线路长、施工点散乱,现有方式无法实现有效考勤。

· 制定解决方案

30多岁,年薪30万项目经理与年薪8万施工员,差距究竟在哪里?

1.咨询身边的同事、同行、同学,发现这是一个普遍性管理难点,目前似乎都还没有找到特别适合的解决方法。

2.与原有软件系统供应商进行沟通交流,发现原有系统没有成体系的解决方案,并且单独开发费用高昂。

3.进行网络搜索,与近期出现的现场劳务管理产品提供商进行接触,发现纯软件企业的适用性不够,纯硬件企业的管理深度不够。

4.参加行业内高层交流会议,并且就在这次会议上,发现了某款产品。

在会后,朱总与产品供应商就产品功能、意外情况处理、实现方式、使用成本、行业案例、是否与住建部实名平台匹配等内容进行了面对面咨询。从交谈判断,基本确定能够满足现场要求,但要求先试用测试之后再付费。依托央企品牌和重点项目标杆作用,最终产品供应商同意了这个条件。

在产品试用过程中,先从一个分包商试点,效果很好。无论是项目管理人员还是局领导,都能够实时看到在场人员总数。同时,对于现场施工人员,只要扫脸,就能够获得工人在工地的详细信息,也做到了项目管理人员的管理留痕。但是在后续全面推广时候,遇到了一些阻力,根本原因在于部分改变了原有的管理方式造成不适应。所以朱总又制定了一些配套制度。

· 产品初见成效

30多岁,年薪30万项目经理与年薪8万施工员,差距究竟在哪里?

通过前期各项准备,在系统正式运行后,短短一周时间,整个项目劳务管理情况显著改善,做到了劳务总量清楚,也做到了农民工个体清楚。不仅极大便利了现场劳务管理,也获得了局领导的赞赏。

综上所述,造成工作差距的原因是综合性的。从案例中我们可以很清楚的发现,他们之间的差距至少包括了以下几个方面:

1.做事情的态度(包括看待问题的高度和对待问题的态度)

2.是做事情的方法(包括分析问题,分解问题,解决步骤)


分享到:


相關文章: